逼孩子打招呼的害处竟然这么多,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逼孩子打招呼的害处竟然这么多,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第1张

逼孩子打招呼的害处竟然这么多,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在街上遇到熟人,作为父母,你希望孩子懂礼貌、嘴巴甜,催促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可是小家伙却缩到你的背后,任凭你怎么说,就是要躲着人家。“这么没礼貌,可怎么行啊?”你心里暗暗着急。为什么孩子这么怕跟别人打招呼呢?

小孩子很怕和人打招呼。每次让ta跟人打招呼,他们都抿着嘴,缩着背,勾着眼睛看着父母。他们不说,就是不说。你袖手旁观,怕得罪对方,觉得无比尴尬,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你会忍不住开始责怪ta:“小孩子不能这么没礼貌……”

你感到极度沮丧:“真的不公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活泼,天生熟悉讨人喜欢,自己家的孩子却那么不懂事?”

你是否喜欢说“你好”是与生俱来的,是受父母影响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环境影响。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但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先天因素可能更多,因为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性格不受后天时间的影响。

天生不太怕生孩子的孩子,一般都能按照大人的要求,羞涩而温柔地说一声“阿姨好”,但天生内向敏感的孩子,对陌生人就有戒心。要要求ta对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友好开放,往往要经历内心痛苦的挣扎。

小孩子不爱打招呼。也许你应该反思一下。是你们夫妻遗传的吗?当你们年轻的时候,你们害怕和陌生人打招呼吗?可能孩子不爱打招呼,所以真的不是全靠他们。
对生命的恐惧是进化衍生出来的“安检”机制

其实幼儿对陌生人的胆怯和害羞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能力。你必须记住,任何人都可以在你的孩子五个月大之前抱他。但是在六个月左右的时候,突然除了他妈妈(主要照顾者),他好像不喜欢任何人了。谁抱了他就转身哭。我们通常将这种现象描述为“陌生人焦虑”。

虽然这种焦虑会在一岁半以后逐渐消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刻会有一些直觉的警觉。他们会静静地看着陌生人,仿佛在感受和观察“这个人安全吗?”“他对我好吗?”。

“陌生人焦虑”使一个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并使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联系和依恋,并从那种依恋中发展出安全感。幼儿时期形成的警惕性并不是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一个人逐渐学会辨别和信任他人。

只可惜很多大人在带领幼儿接触初次见面的人时,忽略了对幼儿的这种观察,这种“安检”过程。更让孩子担心的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陌生人就会靠近他,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脸。

如果你是个孩子,你会是什么心情?

不打招呼就责怪孩子。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

“每次听到大人这么说孩子,总觉得好难受。我以前是个孩子,现在和小孩子打交道。我深深体会到被大人骂“没礼貌”的感觉。这是一种耻辱和挫折。羞耻是你不乖,嘴巴不甜;让你沮丧的是你做不好,让大人失望。所有这些感觉都必须在公共场合同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发现。”台湾省一位教育学博士这样说。

自己感受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公共场合被羞辱也感觉不好。那么,父母为什么要把同样的痛苦强加给孩子呢?孩子这么小,你真的忍心吗?

作为父母,你其实哪里忍心去责怪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是要教的,教不好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在“家长的责任”上勉强硬着心肠。虽然一颗坚硬的心可以帮助父母克服内心的软弱,但也因此很难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们甚至不认为孩子有自尊。我们认为他们身材矮小,没有多少感觉和自尊。所以,我们的话不会伤害孩子,即使伤害,也只是一点点。

也许,我们小时候的自尊也被忽视了,所以现在长大了,我们也看不到小孩子的自尊了吧?我们看不到那个站在巨人中间的小孩,他害怕陌生人。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负罪感,因为连他敬爱的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都觉得他不够好,在所有大人的眼皮底下批评他。

对,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孩子。“教孩子”的责任完成了,永远不会忘记。在所有的“目光”下,直接给孩子贴上了标签(不礼貌、吵闹、不听话……),达到了“警惕孩子”的目标,仿佛离“做个好孩子”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当众羞辱孩子会让他们有负罪感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内疚。与孩子“好奇、主动探索”的热情密切相关。

当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这个锅里有什么的时候?来考验我这么做,他会有这样的反应吗?各种诱惑的结果,可能打碎了什么东西,也可能得罪了什么人,这是违背大人的意愿和秩序的。所以孩子会因为惹大人生气而有罪恶感,把“做坏了”的罪恶感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不打招呼,嘴巴不甜,那就是对父母的无礼、不尊重和羞辱。这样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吧?”

幼儿需要时间观察陌生人,但不被认可。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听到大人说自己没礼貌时,会有负罪感,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反抗,是自己不好;服从,也是因为自己的感觉不对,或者不好。

当众羞辱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看来父母亲人都急于把一个刚到大人大腿高度的孩子教成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我们的社会制度认为,一个人如果感到羞耻,很快就会收到教育的效果,那么直接、面对面地使用“没有礼貌,你将来就完了,没有人会喜欢你喜欢你,你好麻烦,你生来就不吉利……”的语言,那才是理所当然的!

但这种语言,因为直接攻击了自己的自尊心,让人觉得自己渺小无用,达到的效果就是耻辱。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语言中,从小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长大后会怎样?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尊的肯定。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尊,他就会尊重自己,爱自己,觉得自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太强时,他就会变得虚荣;当他的自尊心太弱时,他就会自卑。

一个从小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很难相信别人喜欢ta,可能会害怕交流,甚至更胆小。不仅如此,自卑还和不自信有关系。如果孩子总是被父母当众羞辱,长大后可能会不敢接受生活的挑战。

当众受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很难正视自己的感受

孩子被心爱的父母(主要照顾者)骂“孩子不应该粗鲁、羞耻、不听话、羞辱大人……”。

父母都很焦虑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其实父母都很渴望得到孩子的理解。他们想要自己的思想,他们的孩子也必须思考。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应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也许,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父母最终让孩子满足了自己,却以牺牲孩子的自尊为代价。另外,父母是谁,孩子又是谁?为什么反而要求孩子迁就父母?难道孩子不是最值得关心的吗?

孩子向父母屈服了,但他的想法没人听。孩子认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重要吗?父母的想法更重要吗?

伤害孩子尊严的最大影响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受。伤害孩子尊严的长远影响是,以后不会正视别人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这种轮回,对情感的漠视甚至情感的伤害,是无止境的。

如何教孩子和别人打招呼?

1。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性别和年龄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这时候成人的教育方式要适当,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环境和陌生人面前。要鼓励孩子讲礼貌、敢说话,坚持让孩子跟人打招呼,告诉孩子跟人打招呼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2。你不能不带孩子出去,因为他们不想和人打招呼。成年人外出时,应尽量带着孩子,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和与成年人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接触不熟悉的环境。在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举止和习惯,大人要给孩子做好榜样。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认识的人,要主动礼貌地打招呼,然后简单介绍给孩子,让孩子主动和人打招呼。

3。当孩子不想和人打招呼时,不要说“这孩子不礼貌”。你要对他表现出关心和爱护,陪他想办法,主动和人打招呼。给予示范和提醒,但不要强迫宝宝打招呼。遇到陌生人,提醒宝宝问好,比如“宝宝,跟叔叔问好!”但是,不要指望宝宝在你的提醒后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只是简单提醒一下。

如果不选择提醒的方式,妈妈可以假装是宝宝,用宝宝的语气和陌生人打招呼。比如“宝贝,我们跟叔叔打个招呼。让我们向叔叔问好!”总之,家长可以做示范和提醒,但不要强迫宝宝打招呼。

4。你要多关注胆小的孩子,也可以用一些技巧帮助他们适应他人和环境,比如提前告诉孩子你可能遇到的陌生人的长相和特点,了解他们的担心,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5。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大人要努力发现孩子的独立天赋,让孩子自己判断在陌生的环境里,在陌生人面前,如何和陌生人打招呼。当孩子获得成功经验后,自信心自然会增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3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