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的培养,不是父母“说”出来的,而是孩子被爱被尊重的安全感自发产生的。爱和安全感的来源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逗”孩子是个坏习惯
女儿一岁半。昨晚,我和她爸爸一起玩。她的父亲伸出手来拥抱她。女儿已经开了手。她父亲又缩回手,转身要走。女儿有点不解。她的父亲第二次伸出手拥抱了她。女儿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开了手,但是她爸爸又缩回去了。这时,女儿一脸尴尬。当她父亲再次伸出手时,我女儿摇了摇头,不再看她父亲。她爸爸想强行抱她的时候,她把爸爸的手推开了,一夜没理爸爸。通常,她最喜欢和她爸爸一起玩。
我认为父亲这样做是不对的。请问尹老师,这样对吗?我该怎么跟她父亲说?
孩子父亲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立即禁止。
在我们的习俗中,这种“逗”和“哄”孩子的行为屡见不鲜,流传已久。例如,当一个孩子正在吃同样美味的食物时,一个成年人过来对孩子说:“让我吃一口。”孩子不给,就故意批评孩子小气,一个人吃。但如果孩子真心想分享,但大人拒绝了,那就告诉孩子,我只是想看看你能做什么。有的人故意把孩子喜欢的玩具藏起来,说丢了,吓得孩子哭;或者像你老公一样,对孩子表现出某种亲密,但又莫名其妙的收回...大人能想出的哄法实在太多了,往往会让你的孩子尴尬或焦虑,甚至哭闹。大人以此为乐,没想到孩子不开心。她经历的是不被尊重。“逗”孩子是个坏习惯,没意思,只会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当我女儿袁媛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很忙,所以她的父亲去接她。她爸爸的单位离幼儿园很近。幼儿园放学早,她爸爸接她之前,先把她带回单位,再待一个小时才回家。
她父亲办公室的几个人当时都是30岁左右。他们相处得很好,很随意,经常互相开玩笑。两个同事很喜欢和媛媛说话,却不是正常的和孩子说话,而是拿她当小动物取笑,或者装得很凶,逼着他们去抱媛媛。圆圆吓得躲了起来,他们开心地笑了。或者很认真地叫他们“爷爷”。孩子不懂事就叫“爷爷”,把办公室的人都逗笑了。我可以想象,媛媛当时一定是感觉到大家的表情有问题,但是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一定非常困惑和不安。后来他们让圆圆叫他“爷爷”,圆圆不叫。他们假装生气,说孩子没礼貌,圆圆不知所措。媛媛也不喜欢别人这么逗她,但也许只是开玩笑,也可能是因为同事不好意思,没有强行阻止。
我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孩子还小,不能跟我说自己的不开心。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袁媛在与外人打交道时表现得没有自信,说话也不如以前大方了。他常常想说些什么却又拿不准,眼神犹豫而又闪烁其词,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
有一天,渊源和她爸爸下班回来。我看到渊源一直在哭,就问她怎么了。圆圆道:“张叔叔说爸爸不要我了。”说着说着想哭。她父亲解释说,下班前他和院长开过会。会议比原定时间长了一点,直到下班才结束。那个姓张的同事对圆圆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给我。我家有个儿子,没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他说话的时候,表现得好像要恢复过来一样。袁媛吓坏了,大哭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他们经常捉弄孩子。
我当时很生气,怪老公不懂保护孩子。我一气之下说要剥夺他接送孩子的权利。虽然媛媛的父亲对同事的做法有些不满,但他觉得不会对媛媛有什么影响,觉得我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事实证明,恶劣影响已经产生。圆圆两次从睡梦中醒来,问她做了什么梦。她爸爸接她去幼儿园一个人走的时候他们都说不要她了。由此可见,一个大人的无聊玩笑,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深深的恐惧。
后来我想尽办法去接孩子,真的“剥夺”了老公接孩子的权利。主要是不想让媛媛再看到她爸爸单位的那两个人,不想引起她的不快。她爸爸也真的很关注这个问题。偶尔因为我太忙没时间接孩子,他就把孩子接回去上班,他再也不允许同事捉弄他们了。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写过这个故事。
“逗”孩子要以孩子开心为前提。大人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做出让孩子开心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应该包含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永远不要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或害怕,给孩子带来羞耻、担心和失落。
善良是美好生活和教育的两大基石。我们爱孩子,就像她的纯洁和天真。本来一个孩子什么都信,尤其是父母。如果他发现他的父亲不可信,他怎么能相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呢?这种“调侃”对父亲来说只是玩笑,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欺骗和丢面子。
陪孩子玩也是道德教育,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认真的,随着大人的塑造和操纵不断调整自己。经常被戏弄的孩子会有道德缺陷,逐渐形成不信任、自卑、说谎的心理和习惯。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说”出来的,而是孩子被爱被尊重的安全感自发产生的。爱和安全感的来源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所以一定要及时和孩子父亲沟通讨论。以后不要这样“逗”孩子了。如果要逗,一定要达到让孩子开心的效果。我相信你丈夫会接受你的意见。任何人发现自己“戏弄”孩子的方式不对,都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哪怕孩子的爷爷奶奶这样做。这不是小事。孩子关心的不是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同时,作为母亲的你,在这里也要受到批评。明知老公做错了事,却看着他三次哄孩子,你无动于衷。作为母亲,请为孩子撑起一把伞,不要让她受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