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人一定很熟悉这个场景:女儿5岁的时候,我带她去银行柜台取钱。当时她在旁边无聊的等着。为了让我早点离开,她开始发脾气,大喊大叫,引得旁边的两个奶奶侧目——她们一定在想,这孩子家教不好都是她爸爸的错。但是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们震惊了。
我失望地看了女儿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抗议无效。你要逼我走,还不够可怜。”听到这里,女儿真的安静了,眨了眨眼睛,从地上站了起来,嘴巴嘟着。
“你跟她说了什么?”其中一位老奶奶惊讶地问我:“这孩子这么快就不闹了!”我解释说:“这是我们家的小辩论游戏。让别人自怨自艾是古代辩论艺术中常见的辩论方式,“我从女儿出生前就痴迷于此。那时候,虽然女儿还小,但在教她“说服”的魔法方面,我已经做了很多努力。
▋“表达自己”VS“让对方听到你”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聪明的父母都应该让孩子尽早掌握说服能力。许多人回避争论,认为这有失他们的修养。而我们的文化从来不欢迎“拒绝”,保持表面的认同,只会导致被动的同意或者“办公室政治”。在家庭里,大家都崇尚绝对权威,所以到最后,孩子连看哪个电视台,买什么东西这样的小事都无法和大人沟通。
而辩论,不是让孩子变得阴暗尖锐,而是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让孩子尽早学会争论,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意识,那就是“表达自己”远不如“让对方听到”有效。每当孩子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在说服别人之前,先把你的观点记在心里,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只说你自己——每次他化解矛盾的时候,我都会多问一句,“所以你的朋友最后同意你了?”
(感谢争论,本文作者的畅销书)
▋学会察言观色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
我一直想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说“不”,这需要用到辩论的三个关键词——无懈可击的逻辑,不容置疑的想法,动人的情感。其中,“逻辑”是最基本的。当孩子想要或者不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要找到最合理的理由去说服别人,而不是简单地说“我想要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样的小事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
[/h “玛丽不让我玩这辆车。”
“她为什么不让我?”
“因为她是只小猪。”
“所以,玛丽不让你玩汽车,因为她是一只小猪?”
……
这种重复是孩子自己理清前因后果必不可少的一步。让孩子意识到:玛丽不让你玩车,怎么会变成猪呢?逻辑上,别人怎么会答应你?
但更多时候,过多纠结逻辑不一定管用。辩论给人的印象,字里行间展现的人格魅力等等。,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人觉得“察言观色”太市侩,但这是群体间有效沟通的最基本能力之一。我有两个孩子,生活中各种摩擦在所难免,但妹妹总能从我这里获得更多的信任。不是我偏心,而是她有“撩拨人心”的本事。
记得他们小的时候,有一次,一块本打算给别人吃的饼干,被其中一个姐弟吃了。虽然是小事,但是禁了之后还有人偷菜,我真的很不开心。
我:“你们其中一个吃了饼干。”
女儿:“我以前偷过饼干吗?”
我:“有道理。那弟弟呢?”
还没等弟弟说什么,女儿就毫不留情地发出了伤心的抱怨,说“不让孩子吃饼干简直是折磨”“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慢慢被说服了。如果她发脾气,指责我冤枉了她,这种简单的讨论可能又是一场家庭战争。
但是悲怨就不一样了。是唤起“同情心”的基本前提。当孩子懂得读懂你的情绪,然后把它作为自己的工具时,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在朝着“一个好的说服者”的方向成长。
▋让孩子尝到了争取权益的甜头
而当孩子们真心劝说我让他们多看会电视的时候,我会尽量做到随时满足: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双倍的满足。首先,他们确实看到了他们想看的节目。第二,他们享受说服他人所能获得的好处。这两个孩子越来越喜欢为自己的权益争吵。其实至于看电视本身,他们在说服我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很多弊端。
我试图把辩论的三个要素都运用到我的儿子身上。他7岁时的一个冬天,他坚持穿一条很酷的短裤去上学。起初,我搬出了我们的家规——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一个毋庸置疑的观念。“你必须穿长裤,因为我是你的父亲,是我要求你这么做的。”但是我儿子只是满眼泪水的看着我。
然后我试着调用逻辑:“裤子可以防止你的腿冻裂,你可以感觉好一点。”
“可我就是想穿短裤。”
原因说不通。我开始打情感牌。卷起我的长裤腿。“瞧,现在我也得穿短裤上班了。这么冷的天,我穿成这样是不是很傻?”
“是的,”儿子说,但还是坚持要穿上短裤。
“你为什么这么想穿短裤?”
“因为我看起来不傻,而且这是我的腿,我不介意被冻裂。你不用担心。”
我的天...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他第一次完美地说服了我:没人能质疑的想法(我看起来不傻),缜密的逻辑(这是我的腿,你无权干涉),还有情感(别担心,我能承受冰冻后的痛苦)。这是他过去第一次不哭不闹,试图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我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用父母的力量打击他呢?
“好吧,”我说。“我和你妈妈得到老师和校长的允许后,你可以穿短裤去学校。但是你得先在外面穿上雪地靴。怎么会?”
“成交。”
他高兴地拿出了他的雪地靴,而我开始给学校打电话...几个星期后,校长宣布,儿子的生日将是学校的“短裤短裙日”,校长本人将穿短裙上班。当时还是2月中旬,我们都感受到了来自这个社区共识的温暖和安慰。
▋每个家庭都应该发扬“同桌会议”的传统[h/]
渐渐的,孩子越来越大。我发现在各种家庭谈判中,我越输越多。有时候他们让我无言以对,这真的让我很生气,但也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回顾这个过程,我最大的体会是,每个家庭都要保持“同桌会”的传统。
亚里士多德也为此提出了五条详细的建议:
1。家庭辩论是教孩子自己做决定。当你和孩子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记得给孩子一个明确的选择(比如暑假去海边还是去爬山),更记得告诉孩子,他们可以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见(比如暑假去海边还是去爬山),然后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怎么做。
2。着眼于未来。关于过去或现在的讨论总是低效的。“谁把玩具弄脏了?”“好孩子不会把玩具弄脏的!”不如讨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持玩具的干净?”
3。说“犯规”。一切妨碍辩论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大声喊叫、冲出房间、翻出前家人的旧台词,都会使讨论无法进行,甚至会导致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4。奖励积极的情绪。对于所有尖叫、发火等行为,奖励将被没收。这时候,你能说的最好的话就是“回来吧,你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参与讨论的孩子才能得到奖励。
5。偶尔让孩子赢。当他们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争论的时候,其中也有一些道理,没有什么比好好奖励他们更值得去做的了。以前贪图方便,习惯用慢炖锅做各种食物。后来儿子受不了了,说:“就算是猫粮也不会一直湿的。”多好的一句话。第二天买了一堆汉堡。
你的孩子有没有激烈的和你顶嘴过?你如何引导他们?请在右下方“写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