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你说过哪几句?

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你说过哪几句?,第1张

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你说过哪几句? 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时经历的恐惧、创伤和被忽视会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从而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和行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易,但破坏却只是一句话的事。

作为父母,有些事你真的需要少说。最好不要说他们。

你对你的孩子说过以下的话吗?

“你怎么这么没用”

上次带儿子去公园。

我看到一些孩子在沙地上争夺沙具。

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因为性情温和,似乎不擅长竞争。

所以他的铲子被一个比他小的孩子抢走了。

然后他哭着找妈妈。

没想到我妈生气地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太蠢了。每次这样我就只知道哭哭啼啼”[h/]

“哭可以当饭吃。你活该被欺负。”

这时,被骂的孩子呆头呆脑地站在那里。

抢劫的孩子也跑去找他妈妈了。

这个妈妈对他说:“宝贝,你把这个铲子给那个哥哥玩好吗?”

“不是,是我的。”

“我知道是你先得到他的,但这是公共场所,大家都可以排队玩,所以分享吧!”

“不行,别给!”

“好吧,那你先玩一会儿,以后再说。”

孩子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过了一会儿,他跑到哥哥身边,把铲子给了他。

而孩子胆怯的看了妈妈一眼。

“那就拿去吧!这不用我教!”

更火了。

当你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争抢东西的时候。

很多孩子输了。这根本没什么。还不如哭一场。

但是父母的指责对他们伤害很大。

温柔的气质被赶进了自卑的深渊,被贴上了“无用”的标签。

有了这个标签的孩子还会有信心面对复杂的世界吗?

他们常常躲在父母的怀里,或者把自己锁在角落里。

安全感被一点点吞噬。

当责备孩子没有用的时候。

不要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

其实很多时候,你生气的时候,就是觉得自己的脸挂不下去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作品。

好的作品都有光明的一面。

孩子做得不好,就觉得丢脸。

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小个体。

想找一句话,瞬间把孩子吓哭。

这句话很有必要:“妈妈不要你了”[h/]

很多家长会威胁孩子,“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然后孩子立刻吓得脸色发白。

赶紧做服从表格。

此时此刻,大人们都很高兴,认为这个方法行得通。

而且很多时候,周围的人都会这样逗孩子。

我记得我儿子在乡下他奶奶家的时候。

我妈的一个朋友调侃她儿子说:“你妈不要你了。她为什么不带你去玩?”

当时我儿子没理会。

她精力充沛,一连说了好几遍。

我一听就很难受。

我就是因为好心才不得不把儿子拉走。

然后拿到房间里告诉他:“妈妈是最爱你的人,和爸爸一样爱你。那个奶奶说了些废话。”

“我知道,所以我没说话!”

还好小家伙内心足够强大。

我们都知道哪个妈妈不想要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觉得开个玩笑还是可以的。

但是小孩子真的信。他们无法理解人们复杂的感情,他们只能看到你的表情和动作,他们把你的话当真。

两岁前的孩子对父母非常依恋。

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心理安全感,支持他们勇敢探索外面的世界。

所以父母自己用假装抛弃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还是经常被外人开这种玩笑的孩子。

你会感到焦虑,甚至会讨厌和抵触妈妈,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被否定,甚至被切断。

这样的孩子往往很难与他人形成稳定亲密的关系。

反而咄咄逼人,情绪非常多变。

“如果你不这么做,我不会开心的”

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

在我们中国式的聚会中并不少见。

记得有一次放假,去亲戚家。

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大人们也聊得很热烈。

突然一个眼尖的人看到阳台上有一架钢琴。

主人说孩子最近在学钢琴,还不错。

并激动地把孩子叫了过来。

请他为大家演奏一曲。

那时候的孩子应该是想和小朋友玩的。

勉强就在那里。

这时候我妈拉下脸说:“你不玩,我妈会不高兴的!”

听到妈妈这样说,孩子一步步挪过去。

坐在椅子上放一首歌。

有多少孩子是这样“听话”的。

讨好父母成了很多孩子刻意为之的事情。

其实孩子和父母亲近是最常见的事情。

有家庭,孩子却迷失了自我。

我宁愿牺牲自己的需求来赢得父母的宠爱。

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感受。

小说《无声的告白》中有一句话发人深省:

“我们一生都在致力于摆脱他人的期待,寻找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或需求时。

遭遇了父母的忽视或否定。

而只有当你表现好,符合父母眼中所谓的“标准”时,才给他一个回应或者一个拥抱。

当父母连一个拥抱都用做孩子听话的基金,我真的很担心这个孩子。

我们对孩子的基本态度应该是看着,陪着,而不是管着。

人的情绪,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仅仅为了对另一个人的期待。

这样的人生是自己的。

“你知道我为了带你吃了多少苦吗?”

对孩子来说是很伤人的一句话。

内心的匮乏感是很多人没有安全感的心理原因。

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在童年就已经扎根了。

因为在童年,我们会第一次发现金钱的重要性,发现贫富差距。

有些孩子从小就担心这个。

但是内心的匮乏感并不是因为生活条件差。

一个在恶劣环境下拥有快乐心灵的孩子,可以变得非常优秀。

在Saga的超级奶奶中,小主人公受到了乐观的奶奶的影响。

就算穷,也是幸福的。

关键在于内心的感受,受家庭的影响。

抚养孩子的人整天哭丧着脸向孩子抱怨家里穷。

甚至自暴自弃,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会感到恐惧。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心理咨询的案例。

原本乐观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却懂事了。

当妈妈发现孩子每天帮着拖地的时候,孩子连一点头发都不会放过。

而爸爸只要把啤酒瓶重重的放在桌子上。

这孩子的眼睛看起来很害怕。

后来,孩子的妈妈说出了这个变化的原因。

因为我爸经常喝多,酒后打我妈。

而这位妈妈经常向孩子抱怨:

“你知道我为你受了多少苦。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这个酒鬼离婚远走高飞了。但我就是留不住你,只能忍了。”

一位不忍丈夫的母亲,在女儿痛苦的时候这样告诉了女儿。

孩子吓坏了,只想帮妈妈,生怕妈妈真的走了。

把自己一个人留在这个恐怖的家里。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但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种下了一颗种子,会影响他一生。

精神上的伤害是无法磨灭的痛苦。

很多人说孩子贪得无厌,什么都想要。

我们都要满足吗?

其实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不大。

只要我们真诚面对孩子的需求,从一开始我们就会尊重和关爱这个小生命。

有规矩,有好习惯。

你会发现,孩子的心是那么的纯洁和满足。

而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爱,这是培养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土壤。

培养一个独立健康人格的孩子,远比给孩子守金山银山,成为超级学霸重要。

父母给孩子安全感,这是支撑孩子个性发展的基础。

和你的意图有没有密切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9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