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弄清楚这些,兴趣班不如不上

没弄清楚这些,兴趣班不如不上,第1张

没弄清楚这些,兴趣班不如不上

把兴趣班当特殊班

很多家长把兴趣班当成特色班,送孩子上学,就是让孩子有一两个特长。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可能不太现实,因为我们很难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把他未来的专长锁定在某些项目上。所以首先要以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有了这个基础,孩子未来的发展就更有后劲,将来也更有可能真正拥有终身受益的专长。比如一个绘画班,其实真正能画好的孩子不多,能成为画家的孩子就更少了。但只要孩子接受了这些信息的刺激,培养了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视觉,发展了对创作的热情和对艺术的兴趣,这就是孩子兴趣班的收获。

贪完美,盲目跟风,攀比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完美,也学这个学那个。这样一来,家长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孩子身心俱疲,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却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报了兴趣班,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就很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盲目跟风,攀比,除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是最惨的事,但又不能挤出正常的休息时间。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上班不仅会让他们感到疲惫,还容易消磨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最多参加一到两个兴趣班,学龄儿童不超过三个。

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

比如学钢琴的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了哪个曲子;画画家长只关注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家长只关注孩子能不能算快……只关注结果,这给孩子和老师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动他们的多器官、多感官,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学弹钢琴,手、眼、耳的协调很重要。耐心、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决定了他能否学习,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也让他感到快乐。这些品质,贯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家长看不到,但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有些家长后悔自己小时候的兴趣没有得到发展,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上自己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孩子一旦为父母读书,兴趣班就成了“苦难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学得又快又好。还有父母自己的理想,或者自己努力接近目标。

上兴趣班就像叙旧,没有亲子时间

孩子这个年纪离不开亲情。和父母在一起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和亲情的沟通,只上兴趣班,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生气等等。时间长了,甚至容易和孩子产生心理障碍,难以沟通。

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略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家长过于忽视自己的能力,以为带孩子去上这个班或者那个班,让孩子坐在小椅子上,用适当的方式听老师讲课,就能真正学到东西,反而对生活中的事情视而不见。其实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利用水和阳光做一些科学实验,比如用镜子聚集阳光,点燃火柴;将铁和塑料放入水中,观察水的浮力;这些也是研究。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观察天气的变化,小溪的流向,认识各种动植物。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自然课啊!

选择兴趣班的几个原则

6岁前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们有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独特的学习风格。如果家长不把这些特点考虑进去,一味地把大人的想法和要求强加给他们,不仅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反而可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父母的眼光一定要长远,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根据孩子的爱好

对于幼儿,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的兴趣倾向。如果孩子听音乐时摇摆,他的兴趣可能是唱歌跳舞;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画画,那么他的兴趣可能就是画画。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直接问孩子的兴趣和愿望。如果孩子一时拿不准,家长可以帮他们分析,提出建议。

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

兴趣班可以开发孩子的潜能。所以家长经常给内向胆小的孩子报唱歌、跳舞、轮滑班,给外向的孩子报书画班。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也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孩子某个方面发展不好,性格内向胆小,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上所谓的“补课”兴趣班。孩子很可能会遭受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父母不如让孩子去自己的性格中,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找到成就感。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遵循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选择学习时间。比如学小提琴的年龄是5~6岁。如果太早,对孩子来说太辛苦了。学书法不能太年轻。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书法比较合适。学习古典舞的适龄期是4~5岁。这时候智力已经发展起来,运动神经和感受力已经开始运作,会自发工作。围棋和象棋的起始年龄是3~4岁。只要孩子能分辨黑白棋子,象棋上的字符就能看懂。两种棋都有难懂的专业术语。如果你想完全理解它们,通常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关注孩子的直接体验

孩子上了兴趣班后,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孩子感到快乐还是沮丧?如果是抑郁症,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人际交往有问题?是家长参与太少还是兴趣班报名太多?分析各种原因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粗暴地强迫孩子坚持。

建议家长先报一个试验课程。通常5~8节课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继续学习的倾向。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参加兴趣班,或者做更好的学生,父母的支持和信任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理性面对孩子的利益输送

有时候明明是孩子自己想报的兴趣班,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不想学了。这种变化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利益转移”。孩子年龄越小,兴趣变化越频繁。兴趣的不断转移,说明孩子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更适合自己的东西。如果过了这个期限,孩子还是想放弃,那就尊重孩子的利益输送。与其让孩子固守一个他不感兴趣的领域扼杀他的学习热情,不如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自由发挥。

综合考虑兴趣班的环境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具体的兴趣班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有良好的设施和条件,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考虑兴趣班和家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远,路途的劳累和颠簸可能会让孩子很累,不愿意在那里学习,结果得不偿失。再次,家长要观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传授技能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如果单纯是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甚至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恐怕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失去创新意识,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90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