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的人和尊重孩子的人在具体做法上似乎差别不大?经常有人问我:我们如何区分尊重和溺爱?孩子多尊重会变成熊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列举一下溺爱的特点,以及为什么溺爱和尊重是两回事。
溺爱孩子的人,无法正常面对孩子的受挫情绪这其实和那些太严厉的家长没什么区别。
这种父母不管是满足孩子还是排斥孩子,出发点都不是为孩子考虑,而是为自己省事。只是他们做的方式不同。
如果孩子的例子还不够明显,我们来举个大人相处的例子:
恋爱的时候,很想去看一场电影的零点首映,但是女朋友/男朋友觉得好困好累,不想去。这个时候,你很生气,很委屈。
然后他/她:
A:安抚这个男/女太麻烦了。去电影院睡吧。
B:怎么回事?你怎么不知道体谅我?多么自私。
你能看出这两个谁有爱吗?看下面两个选项:
A:虽然我又困又累,但他/她似乎真的很在乎这部电影,所以我也想让他/她开心。我们一起去吧。
B:我知道你很关心这部电影,我也很想完成你的心愿,但是我今天真的很累,可能会在电影院睡着,影响气氛。我明天能补偿你吗?
你看出两组答案的区别了吗?拒绝不拒绝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对孩子/另一半的态度。有没有爱其实很明显。
那些说自己已经尽力满足孩子,导致孩子白眼狼,或者因为对孩子太好而宠坏孩子的人,真的不是脑容量太小,就是太坏。
溺爱孩子的人,面对孩子时情绪容易两极化我见过一个老奶奶,前一秒还让孙子在案板上尽情地玩面粉,下一秒就直接给了她一脚,因为她觉得他不懂规矩,居然把厨房搞得一团糟。
但所有能说自己溺爱孩子的父母,都觉得自己是亲子关系中的弱势一方,被孩子胁迫,被牺牲。这种牺牲和奉献的感觉也会让他们积累愤怒。一旦达到临界值,就会直接爆炸,从妈妈变成奶奶。
这种父母往往会想:我已经在各方面满足了你,你还想要什么?
这种“爱”就跟高利贷一样。孩子好像得到了很多。其实“债主”心里是有一笔账的。以后他们要连本带利的还钱,孩子还不起。
为什么说被“宠坏”的孩子容易被废?因为他们实在还不起债,就破产吧。其实这是一种还债,因为父母可以一直指责,一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而被遗弃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父母可以避免经历分离焦虑,所以也可以叫溺爱软控制。
我强烈支持反对溺爱孩子,因为没有什么比溺爱更容易从心底毁掉一个孩子。那些被父母直接压制的孩子,可以理直气壮地看到他们对父母的愤怒,清楚地认识到不应该走父母的老路。
而溺爱孩子的父母会给孩子灌输:错的不是我,是你。我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你这样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直接从根源上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日复一日的洗脑,让孩子坚信自己是垃圾,是废物。
尊重和溺爱有什么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你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还是那句话,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事事满足孩子。
举个例子:孩子去了玩具店,想买个玩具回家,而你今天出门其实并没有买玩具的打算。
不尊重孩子的人这孩子一直在哭。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把孩子教坏了?店员会不会觉得我太穷了?买了这个玩具后,我也许可以跟他谈一个条件,比如今晚不看动画片,不刷牙。算了,买吧。
我会坚持原则的。就算哭死我也不买。我不能习惯你的问题。我一开口就买东西。我以后会越来越得寸进尺,甚至可能会偷它们去犯罪!哭吧,我是为你好。
尊重孩子的人A:这些小眼睛真的很想买。虽然今天没有买玩具的打算,但是看在他真的那么喜欢的份上,还是买吧。
B:看得出来孩子很想买这个玩具,但是我今天真的没有买的打算,也没有时间和钱去准备。我自己不想买。孩子被拒绝一定很难过。让我安抚他。
有些媒体写文章真的不会想太多。他们怎么会有噱头?举个例子,以前有个新闻故事,讲的是一个留学生,从小什么都给,长大了想要一辆跑车。他妈说养不起,他就直接杀了她。
我没有法律常识,或者说我有多讨厌。我宁愿冒着坐牢甚至死亡的危险,杀死我的母亲。在某些媒体上就变得简单粗暴:母亲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被杀。
那些认为善待孩子、尊重孩子就是溺爱孩子的人,会把孩子惯坏的。他们根本不在乎任何事实或逻辑。他们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有自己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
真爱永远不会出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