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方法对了一定可以

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方法对了一定可以,第1张

孩子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方法对了一定可以

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感受?对于“批评”,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接受,何况是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的批评就像是“左耳进右耳出”,似乎收效甚微。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批评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厕所批评孩子妈妈

有一次她和朋友吃饭,带了4岁的女儿。见面刚开始,朋友让我孩子跟大家打招呼。这孩子又害羞又倔强,不管我妈怎么说,她都不愿意被叫“阿姨”。我的朋友开始觉得有点不开心。几个朋友说算了,这么小的事,小姑娘怕生,以后熟悉了就好了。母亲停顿了一下,似乎要放弃了。吃完饭,大家都把这事忘了。没想到,孩子突然走过来。每个阿姨都叫了一遍,很有礼貌的和大家道别。我很惊讶,跟她妈妈说,你看,这孩子不是很快就混熟了吗?结果我妈悄悄告诉我,是因为她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把孩子带到了卫生间,批评教育了她。在朋友眼里,跟人打招呼是教养问题,不是小事。于是我问她怎么教育孩子,希望她能告诉我原话。朋友想了想,大概说了这些:

妈妈知道你跟这些阿姨不熟。他们是我母亲的朋友,也是你的长辈。不打招呼是非常不礼貌的。还记得上一次你叫豆豆姐,但是她不理你你难过吗?

乔虎也告诉我们要做有礼貌的孩子吗?平时在家里见到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也会主动跟你打招呼。

这样,你现在就不用跟他们打招呼了。也可以看看阿姨们吃饭的样子。我们回家时要和他们说再见吗?

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但是她就是觉得和这些阿姨不熟。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害羞和尴尬,但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这位朋友批评管教孩子的方式,我其实挺震惊的。孩子不打招呼,有的家长只是说一声,有的直接当着别人的面开始骂孩子。有时候我在想,他们是真的在乎孩子是否受教育,还是只是在乎自己是否丢面子。

我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家庭。这个小男孩很瘦,从不和任何人打招呼。每次因为这个,他爸爸都会把他弄哭。孩子一哭,爸爸就放弃了。每次看到小男孩都心疼,可是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粗鲁。

那么应该如何批评和管教孩子呢?当初那个朋友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

像其他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特别受小朋友喜欢。不管他是去别人家做客,还是去旅游,只要遇到小朋友,不一会儿,小朋友就会围着他转。我问他有什么招数吸引孩子。他讲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不把他们当孩子。

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不要用幼稚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例如,如果他们对你的相机感兴趣,你可以像向朋友介绍相机一样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他们不懂。你的态度和姿势是关键。

纪律

于是,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我开始反思“管教”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有一种不平等的含义。

的意思是“你听我的”。

虽然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尊严,但同理心同样适用于孩子。我们不喜欢被人批评,被人打,被人贴标签,被人表扬,被人肯定,被人鼓励,我们越上进,孩子也是。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而不是责骂和惩罚,因为这样不仅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再犯,还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与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自己行为的后果,给予他们帮助,在正确的做法上提供建议和选择,在以后的这件事情上明确界限。如果他们还是不改正,适时让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尽可能唤起他们的自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批评方法。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只有当了父母之后,我才明白实践中的困难。当孩子们忍不住时,他们会忍不住给他们两个耳光。也许我们已经尽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心平气和地抱着,思考如何运用正确的批评。确实是对父母的考验和锻炼,所以说先养孩子再养自己。为了更好地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我们来具体分解一下“批判”的方法。

1。记住批评的目的

我们批评孩子不是为了惩罚他们或者让他们难堪。我们让他们记住“这件事”是错的,记住正确的做法,让他们逐渐把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内化在心里,不是让他们记住自己被责备后的尴尬、羞愧和愤怒,也不是仅仅为了发泄父母的不满,挽回自己的“面子”。

2。平静你的情绪

对话前,双方都要平复情绪。

孩子犯错后,首先,家长要平复情绪。情绪是会传染的。你的愤怒和焦虑不仅会降低你自己的理智,还会让你的孩子对你接下来要说的话更加抵触。更糟糕的是,你的孩子可能会认为你对他的爱因为你的愤怒而改变了。就像当初那个朋友,虽然很生气,但是吃饭的时候还是把孩子抱回了卫生间。想必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她的情绪平复了很多,也构思着以后要和孩子沟通。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要给他们时间冷静下来。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能只是因为和这些阿姨不熟,你会觉得有点害羞和尴尬”。

“我知道你一定也很难过/害怕/羞愧”...

只有父母和孩子都静下心来,沟通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3。考虑清楚批评的必要性

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用多了都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冷静思考一下,这是不是批评孩子最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孩子犯错,他自己也知道,以后可能会有批评。当你发现他的错误,你立刻一怒之下开始骂他,孩子很可能什么都不听,只是想用各种方式为自己开脱。家长和孩子都要静下心来,家长可以整理出更清晰的思路,提出更好的建议,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反思。

如前所述,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良好行为。如果孩子下次没有犯同样的错误,父母就不用再提了。

4。如果批评真的有必要,请私下进行

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一点。当孩子犯错时,很多时候父母会立刻开始批评,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调皮男孩的父亲。潜意识里,他可能并不认为这是“与教养有关的大事”,更多的是一种表现,似乎在向周围的人宣告:看,我很看重孩子的礼貌,我已经和他打过交道了。你满意吗?殊不知,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孩子的哭闹也是对周围人的一种负面干扰。

我觉得我朋友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不是当着我们的面责备孩子,而是趁我们不注意,带他们去洗手间私教。

记住:要当众表扬孩子,私下批评孩子。

5。实际一点,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个人

哥伦比亚大学在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中进行了一项测试:让孩子用乐高搭建一座房子,但是这堆音乐高中没有搭建窗户的材料,而孩子们却不知道。之后,研究人员给孩子们洋娃娃,让他们假装用洋娃娃搭建乐高,并参加下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与洋娃娃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更容易将自己投入到当前的情境中)。

房子盖好了,老师假装发现房子里没有窗户。按照研究者的要求,老师给不同的孩子和他们的娃娃三个评价:

1。个人批评:你太让我失望了;

2。对结果的批评:不是你造的那样。积木都歪了,现在房子看起来还是一团糟。

3。对过程的批评:也许下次你可以尝试其他的构建方法。

在给出批评意见后,研究者对孩子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是否认为自己聪明、优秀、有能力等品质)进行评估:包括对自己的心情和作品(建造的房子)的评分。

结果

第一组孩子自我价值感最低,负面情绪较多,不愿意努力。而且,很容易把这件小事当成他们不够优秀的标志;

第三组的孩子评价结果最好;

第二组孩子在中间。

实验并没有到此结束。角色扮演继续进行。研究员问:“下一步我该怎么做?”

第一组小朋友悲伤的对着自己的娃娃说:

“她应该伤心地哭到睡觉”[h/]

“老师生气了,让我们回家”[h/]

“他应该‘接地’”

第三组小朋友对娃娃说:

下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可以把这个房子拆掉,重建,然后记得装窗户;

我们的房子还没有完工。我可以从报纸上剪下几张纸,然后贴在窗户上。

6。使用积极的语言

如果你想限制一个孩子的行为,像“不”、“不”、“不”这样的否定词往往是无效的。有些家长常常感叹自己不知道要一直说多少个“不”,而孩子往往对这些消极的“指示”充耳不闻。

遇到这种情况,专家建议你使用“积极的语言”。

“你平时在家里见到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也会主动跟你打招呼。”“你一直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这些都是正面的话。

我们来看看其他案例:

情景一:孩子不停地打断其他孩子。

负面指令:不要打断别人!

正面建议:阿里,你最好先听听别人怎么说,再发表你的看法。

场景二:孩子抱怨食物不好。

负面指令:不要挑三拣四!

正面建议:妈妈给你准备吃的,辛苦了。如果你能表达你的感激之情,我会很高兴。

当孩子接受你的建议时,请记得对孩子说“谢谢”。很简单,但是“性价比”超高。我经常跟孩子说,你会有惊喜的。

7。向孩子解释行为的后果

“你千万不能这样!因为这是我说的!”父母应该试着放弃这些权威的语言。

向孩子解释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虽然这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至少可以让孩子“批判”背后的原因。

“还记得上次你叫豆豆姐,她不理你,你难过吗?”就是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的后果,朋友们巧妙地运用“同理心”,让这种后果更加直观深刻。

8。给孩子提供明确的选择

“现在不用跟他们打招呼,走的时候打招呼说再见。”这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别小看这个小小的选择,其实是在“偷偷”给孩子自主权。我们都不喜欢被命令,喜欢独立的感觉。当我们独立了,我们的热情会更高,我们的孩子也会更高。

其他情况:

妈妈要做饭,孩子们就缠着妈妈,大吵大闹。

反面指令:果果,别闹了!妈妈说,不要闹!

积极建议+选择:曹保果,如果你妈妈不会做饭,我们都会挨饿。如果你一个人静静的玩一会,妈妈可以给你准备午饭;或者你可以搬个小凳子坐在厨房门口看妈妈做饭。

9。善用“部分同意”[h/]

批评的时候记得一棍子打死。可以先肯定一些部分,再提建议。这并不是为了防止孩子再次犯错,而是为了增加他们对我们的信任,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但这次你可能会有点害羞,但妈妈相信你能做到。”先肯定部分,再鼓励。

下次,你不妨试试这种部分肯定的方法:“也许我误解了”和“也许是因为”..................................................................................................................................

其他情况:孩子们不专心做作业。

孩子:我没有开小差,我在做作业。

家长:嗯,也许我错了。你真的在做功课。我希望你能更加专心。

10。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你真是个没礼貌的孩子”“你为什么爱撒谎”“你是个懦夫”...你不断重复这些标签,这些标签迟早会内化为孩子的一部分:是的,我是一个没文化的人,一个骗子,一个懦夫...

11

针对时事

鉴于时事,向前看,不要翻旧账。

“你怎么可以......!",“你才...上一次”,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只是家长经常用来翻旧账的一句话。

有效的批评永远是为了“以后的良好行为”。我们承认这件事上的错误,对孩子表示期待,希望他以后能改正,不要把以前的错误翻出来。除了增加孩子的羞耻感,打击他们的信心(我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我真的很没用)。

12。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你现在不用跟阿姨们打招呼了。走的时候跟他们说再见。”这是给你的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让孩子知道,他必须为以前的错误做出弥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以前的错误才不会成为负担。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大家都记不住了。其实我自己也记不住,实践中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照搬。只是我们知道哪些方式是错的。下次批评孩子之前,我们可以先吃一点饭,先把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记得把孩子当大人看待,从心底尊重他,记得你真心希望他好起来。[

最后,其实最有效的批评不在于上面,不在于你对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错误:

犯错是人生的常态,

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但也不是懒于总结提高。

让我们改正错误,以身作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5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