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妨这样做!,第1张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讲个以前发生的小事:

平时不参与女儿的作业。她该写的时候自己写。随时问我任何问题。当时他们老师前几天忘了留字帖的作业,结果这一天一起留了好几课字帖作业。她看作业时会担心。我写了一小部分,想休息一下,看看书,但是停下来了。她开始绝望,几乎要哭了。她以前在幼儿园没练过写字。他们小学一年级作业不多,所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是二年级。

如果任务真的很重,孩子又小,那我就让她适当休息调整一下。但是我觉得那天的写作量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可以,应该坚持下去。

后来证明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实际写的时间没那么长,甚至比她担心的时间还少!就像她奶奶常说的,眼睛懒,手勇敢。当她说完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刚才为什么这么担心!

其实,比起练字,我更关心的是,她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是否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去完成一项看似势不可挡的任务。她有没有挑战自己极限的勇气、斗志和技巧,让自己一点点忍受无聊和疲惫,坚持到完成。

你以为的“现实”并非“现实”

我们每天看到听到的现实和事实真的是事实吗?

前几天我妈想把家里的旧沙发换成新的。我陪她去过几次家具城。每次逛同一个家具城,都觉得逛遍了,但每次再去,总能找到上次错过的全新的东西。为什么?因为每次去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目标和标准都不一样。

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我们的大脑不是全部处理,而是选择性地只选择非常小的一部分进行处理和加工。所以我们认为的现实和事实,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特定的眼睛筛选出来的现实,是现实的个性化版本。有时候,是你渴望的现实;有时候,是你害怕的,也是你想回避的现实。

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智商,情商等。抛开这些,我们还有另一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选择不同的内容来聚焦,甚至对于完全相同的内容,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解释和观点。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情况,我们总是在脑海中塑造不同的现实。有些人的现实总是负面的,而有些人更善于塑造正面的现实。

拥有积极现实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更能坚持更久,更有毅力。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人们更关注负面的东西。人类的进化让我们变成这样——我们的感官对负面的东西更加敏感,我们倾向于夸大困难和危险。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头脑中似乎有一个放大镜。

所以,我们要学会还原我们所接收到的关于“困难”的误导信息,训练自己看到“积极真实的现实”。

克服困难,不仅需要强大的动力和斗志,更需要技能和学会重塑积极的现实!

积极“现实”怎样塑造?

1-更具体地描述任务

客观具体的描述,可以帮助你将感官放大的误导信息还原为某种真理。

比如作业很多,被孩子感觉为:海量,没完没了,看似一个晚上完成不了,无法完成,难以想象自己能坚持到最后,无法玩到这个晚上...简而言之就是黑暗的感觉。

这个时候你可以问他:作业有几种?田字有多少个?每页多少行?每行多少字?你需要预习多少新单词?有几道数学题?如果孩子有更多的经验,他们甚至可以计算每项作业需要多少分钟。这样他会发现,实际写作时间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长。

对于已经有点情绪的孩子来说,这种特定问题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孩子摆脱焦虑,回归理性。当孩子因为类似的问题产生情绪时,如果家长继续情绪应对,那么无论是安慰、鼓励还是训斥,效果都不会很好。有时候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但大多数时候,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平时亲子关系不错,那么,此时此刻,他会知道你理解他,他需要你给他积极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理解。

2-改变你对终点的理解

关注已经完成了多少,而不是还剩多少。

积极心理学专家肖恩·阿克尔(SeanAchor)专门研究如何创造积极的现实。他发现,人们通常在接近终点线时更有动力。在马拉松跑步中,这个点被称为“X”点,约占全程的70%。这种现象不仅限于马拉松。研究发现,它揭示了大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大脑意识到你即将实现目标时,它会释放一种强大的化学物质来帮助你加速。”

据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改变你对终点的认知。

例如:

  • 在设定目标时,包括已经完成的事情。就这样,我们已经完成了开头。万事开头难,只是因为一开始,你觉得一切都是空白,终点遥遥无期。

  • 多关注自己已经做了多少。当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些,我们会觉得更接近尾声,增加我们的动力。而且,我们对一件事投入的越多,我们就越在意这件事,并决心完成它,把它做好。叫做“承诺升级”。

    半途而废,多定几个小目标,这样你会觉得自己随时都在接近一个小小的胜利点。

    3-列出你的能力和资源

    列出你的能力和资源;回顾过去类似的情况和成功的经验。

    研究发现,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成功时,我们的大脑也会释放加速器。

    所以,我们可以列出自己的资源,看清自己的能力;回顾过去的成功经验,这些会让我们相信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提醒你的孩子前几天的某件事起初看起来很难,但最后你做得很好。

    4-增加你对事物的观察和解释

    要说塑造积极的现实,并不是盲目乐观,无视困难等消极因素。我们想要塑造的是一个积极真实的现实。

    当头脑被困难占据时,就会出现精神盲区,看不到事物光明的一面。其实任何事物都可以是中性的,它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在具体情境中对它的解读。比如下雨的时候,有时候表示“我没机会出去玩了”,有时候表示“我终于可以穿上我漂亮的新雨靴去踩水了”。

    所以,能做的就是带领孩子一起去发现事物更多的侧面和角度,挖掘事物的“空本质”。

    比如,用一个词,和你的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想出它可能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引发了什么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这样我们训练大脑寻找更多的观察和解释的角度,也是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家长可能会想,像“作业太多”这个词,恐怕孩子想到的都是负面的:手腕酸痛,眼睛疲劳,没时间出去玩……还有别的吗?积极还是中立?我为自己所有的题都做对了而自豪,我更熟练了,写字更好了,一口气写完作业很有成就感,以后写作业可以更快了,写完作业可以脚踏实地的玩了,上课把完整的作业交上来很体面,铅笔可以写的更短了……也许孩子会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答案。

    5-完成任务后,和之前担心的自己说说话

    很多孩子一开始上幼儿园或者兴趣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他们去之前,他们会担心并说不。但是,当你放学或者下课接他们的时候,你发现他们其实很喜欢。这段时间是愉快度过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去之前,脑子里想的都是那些不好的事情:午睡睡不着,舞蹈课不喜欢压腿……

    我女儿刚上钢琴课,她也是。课后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喜欢,下次再学。我说,那现在就想办法记住这种感觉,下次上课前用它来提醒自己。她说她会画画,但实际上她什么也没做。然而,仅仅这样说也加强了这种感觉。很快,她每次都去的很开心。

    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尝试:在你完成任务后,让自己和一开始担心任务的自己对话。写几句话给过去的你。这些话其实是给未来的你的。

    想起去年寒假女儿做事偷懒,我跟她说,几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你每项得两分。一个是做之前有多享受,一个是实际做的时候有多享受。她认真写的,结果大致是这样的:弹钢琴——提前想3,实际做9;家庭作业-2和7;写出田字格-0和4;书法-1和5;绘画-9和10;手动-20和30;讲书——9、10;说英语绘本——8、9;建造东西-20和30...

    我几乎记不清后来是怎么做到的了,但我猜这至少能让她明白,她事先的预期和实际做的有很大的误差。

    父母本身 积极情绪的力量

    父母自身的积极情绪可以帮助孩子创造积极的现实。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要求和做法,父母的情绪和想法是不同的,可以为孩子勾勒出完全不同的心理场景。

    举个例子——孩子刚开始背乘法表,自然会不熟悉,会忘记或者背错。这时候家长的一句话就是:“你加减法不熟练。不背乘法表,以后数学根本学不会,更别说做题了,上课讲课也听不懂!”另一个:“乘法表不难,最后没有什么背不下来的。你现在才开始背,我们投入的时间还不够。白天我们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现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多练习就熟了。这样你现在就可以在纸板上写更大的乘法表,每天在校车上就可以自己复习了。乘法表很重要。掌握了就可以算很多东西了……”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让孩子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现实。

    再比如——同样是多给孩子布置练习。一种方法是让这成为一种“惩罚性”的练习,孩子们带着屈辱在做;另一种是把这变成一种“胜利型”的练习,孩子们像冲锋或比赛一样在做。

    两种方式,孩子的状态不一样,效果当然不一样!

    父母的焦虑不仅让孩子此刻的状态更差,让他有更多的心理负担需要处理,甚至直接把孩子推向崩溃。而且会让他把数学和不好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以后对数学产生恐惧和厌烦。

    父母的思维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模式——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孩子的思维模式。第一种说法是培养一种无奈、悲观、绝望的心态。

    我经常觉得有些同学成绩差,排除智商或者其他因素。大概有这样一种情况:刚上学的时候,自身的成长节奏与学校的学业要求不合拍,导致刚开始成绩有些不好,进而导致家长的焦虑和心情不好。家长这种不好的反馈,让孩子觉得不好学

    很不好。自尊心降低,你对学习失去兴趣,然后成绩当然更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也许,道理我们都懂,但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

    小学生写的不好,问题不对,作业拖拖拉拉,让家长很容易被激怒,就像当年被孩子哭闹激怒一样。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自己上学的时候,总是因为成绩而被批评,焦虑。现在,孩子成绩下滑,焦虑和自卑都涌上来,他们无法承受,仿佛又跌回了过去的时光...这就好比,父母自己小时候一哭就被训斥,现在也受不了孩子哭。所以,我们要收拾自己,保持清醒,让自己的心空变得更轻。这是父母的内在修养。

    很多家长说这是因为老师的压力。我觉得老师和家长的角色不一样,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理解和支持老师,感谢老师的提醒,也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更全面的关心孩子的成长。老师的要求是中性的,家长的任务是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而不是焦虑。

    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就上一篇文章而言,如果我没有对我的孩子如此严厉和粗鲁,她会做得更好。我们常常认为孩子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有这个能力。我们要放下预判,接受他现在的水平,然后想办法增加练习,提高效率,一点一点提高。

    孩子在幼儿期的时候,会哭。我们说,父母应该温和地坚持,而不是粗暴地放任。上了小学,面临学习问题,也是如此。我们用良好的心态,给孩子做一些合理的练习安排。

    请记住: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好,处于崩溃的边缘,你仍然可以用积极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在危机面前,你依然可以奠定胜利者而不是败兵的基调。那么,你已经给了他最有力的协助!

    父母的人生经历

    这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重大

    父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现实。

    女儿开学后,在学校做数学题出现了一些错误。老师很负责,特意给我发微信督促我多练习。以前我也没怎么关注过。我觉得高一高二的学生偶尔犯一两个错误很正常。不过既然老师这么说了,我也注意一下。

    我跟她聊起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我在数学方面没什么天赋,但是后来高考数学满分!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做过很多题,需要你努力思考才能解答,就像你现在听的侦探小说一样。一有考试,我就想,来吧,我看你还能变出什么新花样来!如果我看到一个,我就会失去一个……”

    她好奇地问:“比如什么样的问题?”我举了一个几何题的例子。其实我真的记不清了。恐怕我现在不会做那些题了。

    不知道这些话有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印象。

    每隔一天左右,她写完作业,我就拿着小计算草药去查(以前不查,现在老师这么说,你看看就行了)。我发现一个错误。我告诉她她改了。更正后他说:“妈妈,请给我八道竖题。犯了一个错误,做八个,然后再犯一个错误。”“啊?是吗?要不要练练?”她说:“是的!因为我发现这种草药里全是A,一个A+都没有!”我做了八道题,她做了,都答对了。我说,你看,多练就行了,速度快多了。

    我猜,可能是我分享的学习经历帮助她更有斗志。

    我想我们每个父母,在过去的生活中,总有某种成功的学习经历。除了学业,可能是学开车,学电脑操作,学烘焙,学编织,炒股...我们在任何领域的学习经验都可以分享给我们的孩子。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学习不仅仅是学习那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的工作获得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在他们的未来时代,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校围墙和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会终身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决定他们未来成功的不是他们现在的成绩,而是他们是否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小结

    写了这些,最后澄清几点:

  • 我们并没有放松或放弃我们的要求。建构积极的现实不是让我们对孩子说:没关系;你做到了;如果你没有完成它也没关系...我们必须训练我们的头脑去看积极的和真实的现实。我们不回避这个问题,也不淡化它,

  • 不要推卸责任,避重就轻。该严的还是严,该练的还是练,只是你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家长要把这种态度传达给孩子:认真对待,重视,同时积极向上。

    另外,平时多安排合理的练习很重要,提高他的相应能力,而不是一下子给他一个超级任务,然后做不好让大家着急。比如写字,通常会让孩子做一些需要手部肌肉的细微动作,手部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写字就可以更轻松。

    孩子真正的自信来自于他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然后有了更成功的完成的经历。如果他总是过分放松要求,他就会失去感受真正成功的机会。

    幼儿时期成就动机的发展,亲子依恋,自尊等等是基础。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些面对困难的小方法。更根本的,就是以前说的:亲子关系,自尊,自我效能,成长思维模式,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难题。比如我曾经说过:切成小任务;有休息,有上进心;用好玩的东西来调节;提供一点必要的帮助;随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尽量让他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结果负责。详见我的其他文章和网络课《开启孩子内在动机》。

  • 把任务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父母有足够强的办法,那么,他可以让一个小学生在放学后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做操、学才艺,但是——不仅父母能做到,孩子也能做到,这就很好了!

  • 记住全面的育儿目标。如果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放学后花太多时间学习,没有时间自由玩耍和进行户外活动,这对他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是有害的。

    记住!把握好尺度!

    学习不是苦。我们所有人,在迎接挑战——努力征服——坚持——最终成功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成长。愿孩子们在这一刻学会如何去面对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未来!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深度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4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