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大人的社交圈,孩子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比如XXX今天给了我一根棒棒糖,我们两个是好朋友;XXX让我玩她的娃娃。我非常喜欢她...随着孩子社交范围的扩大,家长的问题也来了:
问题1:
儿子三岁了,最近经常有个四岁的小男孩和他玩。但是那个男生很任性,经常打妈妈。结果儿子看到他这样,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有一次因为不给他买糖,他打了我两下。我决定再也不让我儿子和那个男孩玩了。
问题二:
孩子四岁,性格外向,喜欢和别的孩子玩,但是现在感觉有些孩子有很多缺点,比如有些孩子不讲卫生,有些孩子经常骂人,和他们玩,怕别的孩子把坏习惯传染给她。
问题三:
我儿子今年13岁。他们班有个孩子,学习不好,爱打电子游戏。本来儿子以前就不怎么玩游戏。结果在那个孩子的影响下,他开始无休止的打游戏,成绩下降很快。
遇到这些情况我该怎么办?
一份调查问卷显示,94%的孩子声称他们至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92%的孩子声称一旦和某人交了朋友,他们会长期保持这种关系,7%的孩子声称朋友比父母更了解自己,68%的孩子声称从朋友那里学到的比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更多,68%的孩子声称和朋友在一起。
因为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水平差不多,所以在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在心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他们的行为相互模仿,被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促进自己的心理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在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孩子可以学习到被社会认可的、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模式,发展社交能力。
2。同伴关系是满足儿童社会需求、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3。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的多
孩子长大了,会越来越希望有人陪着玩,逐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良好的同伴关系能积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反之亦然。
让孩子无法表达善意和攻击性
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做了一个针对3~6岁儿童攻击“巴比娃娃”的实验,充分证明了儿童的攻击行为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如果与孩子交往的同伴有打人、踢人、抢别人东西等行为,那么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模仿,从而产生这些不良行为。
让孩子变得不明是非,爱撒谎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建立习惯和规则的时期,其内在的秩序规则尚未牢固建立。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没有办法判断事情的对错,甚至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撒谎。
让孩子变得乱发脾气,纠缠不休
当孩子看到伴侣通过哭闹等行为获得利益时,就会去模仿。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会变得焦虑、暴躁、发脾气,甚至会有一些自虐等过激行为。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品行良好的伴侣建立友谊,让孩子学习这些伴侣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让孩子健康成长。
六招让孩子与“坏朋友”断绝关系技巧1:和你的孩子坐在一起,谈论他的朋友
用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谈论他的朋友,比如他的朋友有什么优点,你为什么选择他做自己的朋友。家长也可以允许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动态,了解朋友的行为,判断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
措施二:告诉他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样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他们能从这种友谊中得到什么,然后和孩子谈谈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比如“你和他玩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你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和他在一起会强化你心中的理想形象吗?”让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
下面的问卷也可以帮助孩子评估他们的友谊:
?在其他人非议我的时候,他能够为我说话?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到很开心?他和我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和平解决?我们互相关心,能够互相倾诉秘密?在我难过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安慰我?我们很了解对方,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他总是鼓励我做正确的事情,在我犯错的时候也会批评我当孩子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大多是“否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放弃这种友谊。
措施三:坦率地告诉孩子,你在乎他的朋友
简单粗暴的批评只会强化一个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清晰具体地向孩子解释他的担心:“你现在成绩下降很厉害”、“你现在开始说脏话了”、“你对老朋友态度不好”。这些问题可以让孩子重新思考自己交的朋友是否值得信任,孩子的回答也可以让家长再次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否正确。
第四招:让孩子与坏朋友渐行渐远
你可以通过逐渐减少他们的见面机会来切断他们的联系。比如可以带孩子参加家庭聚会,根据孩子的喜好安排兴趣班,尽量避开。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让孩子认识新朋友。
第五招:坚持原则
当孩子问还能不能再见那个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他,这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快或者伤害。你可以让孩子说说他想见那个朋友的理由,但一定要坚持“分开是最好的选择”的观点。虽然孩子心里会有一些不快,但过一段时间,孩子会感谢父母的及时干预。
提示6:和孩子的老师谈谈
老师也会帮你把孩子和坏朋友分开。至少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行为,保证你的孩子不会被别人的负面情绪或者不良行为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权利,能够对孩子的朋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单纯以成绩或家庭背景来评判朋友,也不应该因为孩子偶尔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完全否定朋友,禁止孩子与之交往。要鼓励孩子多接触不同场合、不同类型的朋友,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取长补短”的观点,从不同的朋友那里获得不同的感受,学到不同的知识。
然而,有些孩子太“独立”了,不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孩子是不是太孤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