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威、阿雷和坤火是班主任眼中的大麻烦,老师不知耳提面命了多少次,该有的惩处也不断加码,但是对于他们经常欺负特定同学的歪风,似乎并没能遏止。
当然,这种无力感也经常写在劭威妈妈的脸上。为了孩子在学校的不断闯祸,自己总是只身前往学校,一次次地向受欺负的同学家长低头道歉。有时,连长期在外地经商的劭威爸回来休假,也会将孩子的这副德性怪罪在她身上,抱怨:“你这妈怎么当的?我辛苦地在外工作,你不就只是带带孩子,竟然老是让他捅娄子,给我惹麻烦,你到底在干吗?”
班主任和劭威妈不只一次地促膝长谈,希望能够找到孩子恶霸行为背后的关键原因。当然,这期间,教务处、学生处也不时有相关老师介入。但是,效果仍然有限。
“劭威妈,我想或许学校这环境似乎不怎么适合他……”班主任欲言又止,“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换个环境会不会好一些?”
劭威妈隐约可以感受到这些话里头,“转学”两个字呼之欲出,只是班主任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
“难道转学以后,劭威欺负别人的行为就可以缓解吗?”劭威妈心中想着。
她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劭威这孩子总是带着阿雷和坤火,三番两次地老爱找班上柯子晴的麻烦。有时在对方的桌子上吐口水,故意将她的课本藏在资源回收箱里,还要挟其他人不准跟她讲话,否则后果自行负责。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劭威这孩子竟然会拿起饮料杯砸向这有着一双明眸,外型讨人喜爱的小女孩?!
“劭威到底想干吗?他到底是要证明什么事?这偏差行为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为什么一连串的处罚都无法让他晓以大义?柯子晴又到底碍到他什么,得受他如此对待?更何况,无论如何,劭威都没有权利对班上任何同学如此!没有人欠他!”妈妈心中一阵阵疑惑,久久得不到解答。远离校园暴力的秘诀秘诀001不愿面对的真相威胁、恐吓、暴力,让同学震慑,心生畏惧而害怕回避,或许会让施暴者顿时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控制感。
找同学麻烦,威风凛凛,看似走路有风,表面风光,但在这表象深处,孩子的内心到底存在着什么不愿意面对的真相?要厘清这点,我想,需要让施暴的孩子学会直视与面对深藏在心中的这一切。
当然,施暴的孩子往往不会想听,也不愿去瞧见自己内心的那份脆弱。
用暴力掩饰一切,用暴力浮现假象,至少对他来说,自我感觉会良好许多,也让他膨胀、威风、壮胆许多。
否认、逃避,暴力继续,会让施暴者的日子在表面上好过一点。当然,这份“好过”往往让被施暴的孩子付出非常痛苦、不好过的沉重代价。但对施暴者来说,又如何?
消除校园暴力,让孩子看到自己不想面对的真相,尽管他总是视而不见。
秘诀002点出心中的脆弱每个施暴者,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故事——一段不愿意或害怕提及,不堪回首的故事。
每个人的故事不尽相同,但你会发现都有类似的交集,在内心的脆弱与施暴所表现出的强悍之间,有着强烈的落差。
●或许,自己也曾经是被施暴者,然而现在却成为复仇者。
●甚至于来自亲近家人的暴力——目睹家暴者或被施暴。
●对于权力与控制欲相当渴望,或许曾耳濡目染,或身受其害。
●当然也可能意味着透过威胁、恐吓、暴力,来掩饰自己在现实中的不足与匮乏。例如来自于能力、自信、自尊的低落,或人际上的害怕被冷落。
“劭威,我想每当你用暴力来恫吓、威胁对方,看见对方苦苦哀求及痛苦不堪的神情,或许顿时让你有股唯我独尊的神气感而志得意满。但这感觉,却很难掩饰你过去所经历的同样遭遇——被校外高中生欺负、攻击的暴力噩梦。复仇,虽然让你心中的痛楚多少获得了一些弥补,但你却是在对无辜的同学施暴。说真的,你觉得这公平吗?”
秘诀003心平气和不羞辱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无论对父母或老师都是一种必要的修炼。
“你到底在搞什么鬼?给我在外面耍什么威风!丢尽我的面子!”
“有本事给我在那边欺负人家,你就拿出本事来好好给我读书!”
“恐吓、威胁、动粗,了不起啊!你他妈的,小小年纪就给我来这套。想学帮派黑道,是不是?我告诉你,还早得很哩!”
羞辱孩子,对于问题的处理无济于事,甚至于只会恶化孩子的问题。想想看,羞辱,除了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以及暴露自己教养或教学上的无奈之外,有什么意义?难道透过羞辱,就能改变暴力孩子的行为模式?
带着情绪想要帮助孩子,就如同提着汽油桶想要去灭火一样,只会让状况更加糟糕,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冲突与困扰。
如果你真的想要化解孩子的暴力行为,请从“心平气和不羞辱”开始。
秘诀004保持耐心,厘清校园暴力的动机校园暴力,没有理由。但是,在处理校园暴力上,我们却需要仔细地聆听与厘清施暴孩子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孩子可能常常会先敷衍你,以“不知道”回避你的问题,或将责任都归咎在别人身上。此时,请保持耐心。耐心,让孩子感受到你想要了解他、帮助他的决心。
厘清校园暴力的动机,需要我们的抽丝剥茧。
秘诀005莫以暴制暴面对施暴者,周围的他人常常只能低声下气,牙痒痒地压抑自己另外一股不满与愤怒。对方如熊一般走来的威吓能量,往往只能逼着大伙尽快往四处奔跑,或相互找掩蔽物,以求自保。
遇到这种情形,以暴制暴,让施暴者也尝尝该有的苦果,或许未尝不可。但可以想见,当没有真正去了解施暴者的内心世界,并寻求符合当事人情况的介入方式,以修复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说真的,以暴制暴,只是更强化校园暴力行为的不断衍生、复制、再衍生,陷入无尽轮回,恶性循环。
秘诀006嫌恶的代价与后果当然,不以暴制暴,并不意味着施暴者不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施暴者的内心如何脆弱,或在成长中有任何不堪的理由,没有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有义务要接受对方的暴力。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该有的代价与后果,这是施暴者得面对与接受的。至于代价与后果如何设定与拿捏,这部分每个孩子不尽相同。这关系到我们对于眼前孩子的了解程度,例如他所在意与嫌恶的代价和后果。
秘诀007修复“心”关系当施暴的孩子承担了代价与后果,或许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再出现,当然也可能只是短暂的消失。因此,如何积极引导施暴的孩子重新学习与修复和他人的关系,这一点最是关键。
●真诚的关怀这部分需要大人先身体力行,施以身教,真诚地传递你对他的关心。让他能够深切感受到你这份温暖的关怀。或许是你专注的眼神、微笑、轻拍肩膀、搭肩、温柔拥抱、倾听他的感受、不说理的陪伴,适时地满足他的内在需求等,都是化解孩子暴戾之气的良方。
●复制这份关怀试着让孩子也练习将感受到的关怀,传递给周遭的人。或许对方一开始会显得畏惧、不自在而回避,但是,鼓励孩子坚持以对,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这份真诚。
●回馈好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当你释放出关怀给对方,对方接受到了、感受到了,同时也容易把这份关怀回馈给你,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
修复“心”关系,就从关怀孩子做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