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更受挫?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今天,边肖将告诉你,孩子真的没有多少挫折吗?我们是否只追求挫折本身?我们需要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挫折对孩子真正意味着什么?
最近很多家长和编辑说不知道该不该锻炼孩子,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怕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因为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受其害。然而,在“打造一个好胜的孩子”这种迫切的心理诉求下,我们的行动往往会被扭曲。
现在的孩子挫折太少了?不对!
有些父母认为,当孩子的要求和愿望被父母拒绝时,会哭得很委屈,甚至会发脾气。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心慈手软,拒绝他们的要求。这些挫折会让孩子明白,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无法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还有的家长认为,一帆风顺的生活不利于孩子日后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现在给孩子多加挫折,可以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那么,现在的孩子真的挫折太少了吗?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增加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挫折是希望孩子通过经历处理挫折的过程,获得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任何教育本身都有人为的成分在里面。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儿童的经历有时与成人的期望不同。比如我们认为孩子离开父母在某个地方过着艰苦的生活是一种挫折。但是,孩子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挺好玩的。
所以,这种过于刻意的设计有时也达不到目的。不如以孩子的生活为中心,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因时而异,因势利导。正如大家所说,其实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已经够多了。
应该给孩子制造挫败感?不对!
有一次边肖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孩子在玩沙子,拿着一个漏斗和一个小桶。这孩子想用漏斗把沙子装进桶里。但是因为距离比较远,到了桶里,沙子很快就会漏出来。
一个小孩刚刚一直装漏。他妈妈站在一旁,不理他。最后,孩子发现用手堵住漏斗孔就够了,于是乐在其中,开心地跑来跑去。
另一个孩子也在玩,他妈妈看不下去,说不容易。我告诉你吧,就是这样(她示范用手堵住漏斗孔)。打了两下,孩子说,妈妈,我们走吧。我不会再玩了。
想想吧。哪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挫折?
后者孩子的父母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剥夺了孩子长大后那些能让他们快乐的细节。而且母亲的强行闯入让孩子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相对于成年人现成的经验,他觉得自己很蠢,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他需要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母亲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划痕。
其实不一定是另一个孩子的挫折。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的做一件事,自由快乐的体验自己克服困难的智慧和力量。
面对小挫折,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办法。这个过程给孩子带来自信和继续探索的动力。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这个机会,他们每次经历自己的无助都会对探索新事物失去兴趣。
挫折本身就是教育?不一定
光有苦难和挫折是不能造就一个人的。能成就一个人的,是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教育应该说是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对待挫折的态度。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明白顺境逆境?
现在之所以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是想让孩子知道以后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用自信从容的心态去克服困难。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与他克服挫折的经历有关,也与周围人的态度有关。
能够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会给他带来自信;父母的肯定和支持也给他带来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另外,家人乐观的态度也会感染孩子,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对待。
孩子受到挫折,父母应该旁观?不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每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帮助他吗?
边肖认为,还是要先看孩子是否有能力应对这种挫折。如果他有这个能力,那就让他找到自己的应对能力。
但是如果挫折太大,他承受不了,我们应该给他一种支持。我们不要让这个挫折在他心里留下太多的阴影,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心中,父母是他很好的依靠,是他的避风港。他可以从这里开始,一点一点往前走。他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