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华:儿科医事虽然我们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健康成长,但生病看医生也是难免的事情.作为父母,你"会"带着孩子看病吗?小朋友年纪小,有的甚至还不会说话,没法像大人一样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身体感觉,孩子生了病,怎样做个聪明爸妈,用最有效的方式与医生沟通,让宝宝少受罪,妈咪少担心?
在儿科医生眼中,聪明的家长首先要会"未雨绸缪".他们平常就会有意识地给宝宝讲跟生病、看病相关的小故事,让宝宝理解医生叔叔/阿姨为什么要"打电话"听肚子,为什么"口罩"阿姨要给宝宝扎针"赶虫子"……让宝宝有充足的思想准备,生病去医院时愿意跟医生护士的配合.除此之外,平常也要给宝宝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宝宝出生的指标、血型、过敏史、手术史,定期更新记录宝宝的体格生长数据、预防接种记录、主要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卡、B超、化验单、体检表等各种病历原始单据,并且按照时间排序.
谭小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一旦宝宝生病,家长首先不要自己过度焦虑乱了分寸,而是要第一时间准备宝宝生病期间的观察日记(发热的时间、次数,最高和最低时多少度有无抽搐等其他伴随症状、宝宝在饮食上的变化、大小便状况等),出汗、呕吐、咳嗽等症状,记录越仔细,对医生的诊治越有用.去医院时,家长要把宝宝正在服用的药物说明书或包装盒带上,特别是专科药物.候诊时,家长也要边等边观察宝宝的情况,有的孩子幼儿园全托,有的孩子由奶奶或姥姥照顾,父母带孩子看病前要先了解好孩子的情况,这样就诊的时候,对宝宝病情叙述不容易遗漏细节.
在与医生沟通时家长其实也需要讲究技巧.叙述病情干脆利落、准确、具体,把宝宝主要的症状、发病的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的症状叙述清楚.例如"腹痛1小时"、"咳嗽1周"等,而不是"从奶奶家回来就发烧"、"从我下班回家他就肚子痛",因为医生没有办法知道孩子哪天从奶奶家回来的,或是家长几点下班回家的.就诊时,叙述病情时尽量让孩子面向医生,医生在听病情的同时就可以观察孩子的表情、面色、精神状态、营养情况等,这些对于医生诊断病情都有帮助.医生检查孩子时,家长要懂得各种安慰的方式尽量使宝宝保持安静.如果宝宝是慢性病复诊时,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要尽量带病历本或底方,以供医生参考,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检查. 医生问一句,就答一句,简单准确,之后再把之前想好的疑问提出来.对于网上查询到的疾病常识,多向医生问询,不要半知半懂就自己改变宝宝的治疗方案.
儿科门诊人多声杂,小朋友看病吃药打针总是难免哭叫吵闹,儿科的医生护士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最怕的不是小朋友哭闹,而是焦急爸妈心急大意出问题.所以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看病,自己首先要淡定,可不要当了熊大人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