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不好吗?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不听话?我们经常指责孩子不听话,不愿意遵从父母的意愿。这是谁的错?孩子?还是父母?
前几天去附近超市购物排队结账的时候,前面有一对母子。
孩子看到收银台旁边放着恐龙蛋的玩具,就指着买。妈妈很坦白,说:“好吧,你自己选个颜色吧!”
孩子坚定的指着紫色,妈妈说:“你为什么要紫色?你是男生,选个蓝色的还是绿色的!”
小男孩不喜欢。他妈妈拿起蓝绿色的恐龙蛋说:“你看,这两种颜色多好看。没有紫色恐龙。你妈妈为什么不给你选蓝色的?”之后,我无可争议地准备付钱,脸上带着“我真是个好妈妈”的自豪表情。
但是孩子突然拿起妈妈选的恐龙蛋,狠狠地扔在地上。
我妈生气地说:“我让你给你买,你还要什么?你怎么能弄坏别人的东西?如果你打破了它们,你将为此付出代价。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委屈地大哭起来,拿着裤子半天也争辩不出来。
我在一旁心想,到底是孩子的不听话,还是我们父母的不听话?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带女儿去买衣服,让孩子选自己喜欢的。孩子们选了一条亮闪闪的裙子,我们觉得穿起来可能不那么实用,就用各种理解说服孩子们接受他们的推荐。
我们说好带孩子去买玩具,可以自己选择。但是选好自己喜欢的车之后,被父母告知家里的汽车玩具太多了,要换一个玩具。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大概两年前,我和闺蜜带着孩子一起出去逛街。
他们各自的儿子,都在乐高柜台前徘徊,不肯离去。所以我答应他们每人选一条,并声明我不会买一大套领带,这也限制了预算。怎么选一个不会疼??。
我闺蜜的儿子要给警车买套套套。我闺蜜说家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为什么非要花几百块再买一个?
她儿子是个很有想法很有主见的孩子,固执到坚持不改。
我最好的朋友告诉他,换个扎法会更愉快,买没有新鲜感的重复的不划算。她一直在推荐旁边的直升机和舰船系列。
结果小家伙振振有词的说要组建警察部队。一辆警车不够,至少两辆,三套五套更好!
我闺蜜的脑回路大概被打断了,不知道说什么,脱口而出。你说这是浪费钱。你知道非洲的孩子连饭都吃不上吗?你必须买两套相同的乐高玩具。你尴尬吗?
年仅五岁半的小家伙不假思索地抛出了一句令人窒息的话:那就给非洲孩子买吧!
我这边,我比她好不了多少。虽然儿子成功挑了一小盒乐高,也没打扰到我,但后来他去了甜品店,我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
首先我挥了挥手,你可以选择。然后我儿子要了三个球的冰淇淋。我说对我的胃来说太冷了。
然后他指着一个芒果蛋糕。我说,你不是最爱吃草莓吗?这个芒果蛋糕是慕思蛋糕。你可能不喜欢。那个草莓蛋糕看起来不错。
他说算了,吃个甜甜圈吧。我说甜甜圈糖太多了,上面还有些糖霜。吃得满脸都是,照顾起来也不容易。
最后儿子闷闷不乐的选择了我推荐的草莓蛋糕,无精打采的吃了起来。还好我一直问人家“你这孩子,你想吃的蛋糕我都给你买了。为什么你还是这个样子?看不出你开心。”
我老实的儿子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说,我其实没那么开心。
如果你真的仔细想想,问题真的出在我们成年人身上。
明明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却不一定要加上自己的选择。孩子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却要接受父母的喜好。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中国父母最难认识到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的本质是对话与合作,而不是控制和绑架。
在自己的选择和诉求一次次被否定的过程中,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判断标准也被否定。
在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是指因反复失败或惩罚而处于他人支配之下的行为。
只被父母要求服从的孩子,往往是习得性无助感最深的人。
这只是一个沉思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在学校,我的孩子不敢表达甚至不敢思考自己的想法,而在社会上,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之后得到的回应会不会再次是“不”。他真的“听话”到完全失去主见的地步,这是我喜欢看到的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