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水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会流失掉营养成分。
一、什么是蒜薹
蒜薹,又称蒜毫,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常被误写作"蒜苔"。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具有多种营养功效。
二、食用价值
营养成分
蒜薹的营养成分很高,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尼克酸、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锰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以及大蒜素、大蒜新素等成分。
挑选保存
有三种贮藏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用普通塑料袋贮藏,二是用厚0.06~0.08毫米的聚乙烯薄膜制成60厘米×100厘米或70厘米×100厘米的包装袋。装量分别为15和20千克。此法适合于大量储存。三是薄膜大帐贮藏,也是大量储存的有效方法。
营养功效
蒜薹性温,具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以及具有活血、防癌、杀菌的功效,对腹痛、腹泻有一定疗效。
1、杀菌作用
蒜薹含有辣素,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十分之一,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和驱虫的功效。
蒜薹中所含的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
2、通便防痔
蒜薹外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刺激大肠排便,调治便秘。多食用蒜薹,能预防痔疮的发生,降低痔疮的复发次数,并对轻中度痔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防治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降脂等作用
蒜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它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需要,蒜苔在炒之前一定要焯一下水,蒜苔纤维组织十分紧密,如果直接炒,时间短了不容易入味,时间久了又容易发软,焯水可以破坏掉纤维间的果胶,让纤维和纤维之间的间隙增大,这样再炒的时候,调料就更容易进入,炒出的蒜苔吃起来也就会更加的入味。
蒜苔焯水也是需要注意的,不是水开后扔进去一煮就可以的,一定要掌握好焯水时间和温度,首先,我们准备一锅水烧开,然后加入一勺盐和几滴食用油,再将切好的蒜苔放入,待水再次开时捞出,这个时候的蒜苔有6~7成熟,时间要掌握好。
蒜苔做法
主料:蒜苔200克 。
辅料:辣椒油 1勺、香醋1勺、砂糖半小勺、生抽1勺、 盐少许、香油1勺。
步骤:
1、蒜苔洗净,中间一切为二,嫩的部分用来凉拌。
2、把蒜苔上半部分放入锅中焯水,水开后再煮2分钟。
3、捞出后放入冷开水里。
4、用牙签在蒜苔上均匀划几道,用手撕成条状。
5、把撕好的蒜苔盘在盘子里。
6、准备酱汁:小碗里加入盐、辣椒油、香醋、生抽、砂糖、香油搅拌均匀。
7、淋在蒜苔上。
8、成品图。
一般食材进行焯水多半是因为草酸,或是为了清除某些蔬菜上面的农药残渣。那么,蒜苔焯水多久比较好?蒜苔为什么焯水吃更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蒜苔焯水多久
炒蒜苔时必须用水过一下是因为蒜苔的纤维组织结构比较紧密,直接炒不太容易入味,炒的时间太久又容易炒得发软。如果炒制之前把蒜苔焯一下水,就可以破坏掉纤维之间的果胶,让纤维与纤维之间的间隙增大,这样再炒就很容易入味了。
另外,市场上卖的蒜苔大多经过冷藏保鲜,为了增强保鲜效果就会喷上保鲜剂等药物,炒蒜苔之前焯一下能去除保鲜剂等药物成分,这样吃起来才会更加的安全放心。
所以,无论从味道还是安全的角度来说,炒蒜苔之前还是焯一下比较科学合理。
炒蒜苔焯水(过水)的方法:
锅里加水烧开后放点盐或几滴食用油,然后倒入切好的蒜苔稍微焯一会就出锅,放入冷水中拔至凉透,再稍沥一下水就可以入锅炒制了。
加盐和食用油能防止蒜苔在焯水时容易变黄,过冷水能保持蒜苔脆爽的口感,最关键的是要切记不能焯水太久,如果焯到蒜苔发软就不好吃了。
蒜苔焯水几分钟
如果想将绿绿的菜叶,烹制成烩菜或凉拌菜,应用水焯一下,除去菜叶中的异味。一点小小的技巧,火大水多,在沸水中迅速翻动两下即应捞出,冷却,这样既保持了绿菜的色泽和脆嫩,也能减少维生素C遭到破坏。一般的菜1-2分钟就可以了啊。
餐饮焯水的原则
餐饮业所使用的动植物原料,有许多在烹制前要“焯水”。“焯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焯菜”,有的叫“撞菜”,还有的叫“飞水”。所谓“焯水”,就是把经过初加工的原材料投入沸水中,加热至嫩熟、半熟或浸烫一下,取出再进行刀工处理或直接烹调的加工过程。
为了保证菜肴质量和便于操作,大部分植物性原料和有血污腥膻气味的动物性原料,都要进行焯水处理。
餐饮业原料焯水的好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使蔬菜颜色显得碧绿,并能除去涩苦味。如竹笋、芹菜经焯水后异味就可减除;白萝卜焯水后可除去辣味;豆角、蒜苔焯水后颜色更显碧绿。
2、可杀死原料表面微生物及寄生虫卵,并对某些原料有一定的去毒作用,如梅豆角、鲜黄花和一些可食蕈,焯水后可解除毒素,避免发生食物中毒,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
3、带有血污和腥膻气味的羊肉、甲鱼、黄鳝、动物内脏等,经焯水后,不良气味会大大减轻,有利于烹调。
4、经焯水后的原料,已达到半熟或嫩熟状态,正式烹调时可缩短加热时间,这有利于一些必须旺火速成的菜肴的制作。
5、可调整几种不同性质的原料使其在加热过程中同时成熟。一道菜肴多由数种原料配伍组成,各种原料所需加热时间往往不同,如果将一些加热时间很短就可成熟的嫩料和加热较长时间才能成熟的质老原料同锅烹炒,势必形成嫩料已熟,老料还生,若再待耐火原料成熟,嫩料则已软烂。先行焯水后(指质老原料),就可使其一致成熟。
6、焯水后可使一些原料便于去皮、脱壳和切割。如干莲籽、芋艿、核桃仁、板栗、山药等,经焯水后去皮脱壳就很容易了。
7、蔬菜经焯水后,可以破坏其氧化酶系统,防止蔬菜进一步地变色和维生素C的被氧化。同时使细胞内的原生质发生凝固、失水,造成质壁分离,细胞膜的通透性进一步增大,使焯过的蔬菜烹调时更加便于入味,调味品也容易渗透到组织细胞之中。
餐饮原料品种繁多,性质有别,其形状、大小、气味、老嫩、色泽各不相同,焯水时应区别对待。否则,会影响菜肴质量。因此,焯水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有异味的原料与无异味的原料应分别焯水。如芹菜、羊肉、动物内脏等与一般无味原料同焯时,则会使无味原料也染上异味。所以必须分别焯水。如果为了缩短时间,节约用水,也可同锅处理,但必须分别先后次序。无味原料先焯,尔后再下有味原料。
2、深色原料与浅色原料应分别焯水。原料有无色、有色之分,又有深色与浅色之别。因此,不可同时下锅或颠倒焯水的先后,应先焯无色原料再焯有色原料,先焯浅色原料再焯深色原料,这样无色、浅色原料就不会染上颜色,影响其洁白纯正。
3、必须根据原料性质的不同,适当掌握焯水时间。各种原料形状、大小、薄厚、老嫩均不相同,在焯水时间上应分别对待,如叶类蔬菜时间不可过长;而大笋、老笋却要时间长些,否则就不会除去涩口的滋味。
许多人爱吃海参、腰花和鸡胗做成的菜肴比如葱烧海参、爆炒腰花以及爆双脆等。但这三种原料都有一点异味,故要用水焯一下,而有些人焯出来的海参、腰花和鸡胗异味丝毫不减,这使菜肴口味大大降低,其原因是与焯水的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这三种原料中的异味来源于3种化学物质:三甲胺、尿素、低级有机酸,它们均溶于水,并随水温的升高,而溶解性增大,至此大部分化学物质都溶解在水里,则原料本身的异味大大减轻,再加上烹调得法,异味就可以消除了。所以,上述原料在焯水时,最好用温水缓慢加热,切忌用沸水。因为它们都属于动物性食品,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有受热后凝固和变性的特点。如果用沸水下锅的话,这些原料表面骤然受热,蛋白质迅速变性凝固,形成一层紧密的保护层,使内外相互隔绝。这样,无论再怎样加热,其中的异味也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