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素的临床应用

蜂毒素的临床应用,第1张

民间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观察蜂毒治疗RA疗效的同时,探讨了蜂毒治疗疾病的机理。

31抑制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活性 sPLA2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炎症、感染、损伤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PLA2可存在于蜂毒、蛇毒、牛胰腺及RA患者的炎性滑液中。虽有报道蜂毒素可提高的PLA2活力,但Met等认为蜂毒素提高活力是由于样品不纯,混有对热稳定的PLA2缘故。1997年Shamsher利用合成的蜂毒素观察了对PLA2的影响。结果表明:蜂毒素可抑制各种来源sPLA2的活性,对RA患者滑液中PLA2活性的抑制率可达96%。因此,应用蜂毒素可缓解RA病情发展。

32抑制膜攻击复合物(MAC)的作用 1990年Daniels等研究表明:非致死量MAC(C5b6 1mg/L)及蜂毒素3mg/L,体外可诱导RA患者滑膜细胞(HRSC)释放PGE,并可诱导HRSC合成IL-6,但对IL-1及TNF合成没有影响。1995年Reita等在证实亚剂量MAC可降低补体对细胞的损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亚剂量蜂毒素对补体损伤细胞的影响。将K562细胞与042μmol/L蜂毒素37℃共同培养60min后,加入补体,与对照组相比,亚剂量蜂毒素可明显降低补体对细胞的溶解率。这种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适量的钙离子内流、激发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及保护性蛋白合成有关。这提示适量应用蜂毒素对治疗RA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外,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蜂毒素治疗的疗效。给患RA的大鼠皮下注射蜂毒可抑制患鼠的关节肿胀,降低脾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抑制IL-1生成,但加入IL-1及IL-2后,脾细胞的反应性又可恢复。因此,蜂毒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总之,近年来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将会通过不同途径干扰细胞功能,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适量应用峰毒素将会为某些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蜂毒的功效有祛风除湿,止痛。

蜂毒,中药名,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

中华蜜蜂又名蠓螉、蜡蜂、东方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扩展资料

现广泛采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个金属丝制的栅状电网下面绷一层薄膜。此取毒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为具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电流断续器组成的线路结构。取毒时将取毒器置于蜂箱门口。

蜜蜂触及电网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继续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胶状物,取下膜将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避光,或将蜂毒制成注射剂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毒

出处《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Fēnɡ Du

别名 蜜蜂毒素 (《药材学》)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之工蜂尾部螫刺腺内的有毒液体。

化学成份蜂毒以大胡蜂毒性最强,蜜蜂次之。蜂毒的毒性成分有磷脂酶A、脱氧酶抑制因子及多肽类,其中亦含蚁酸等酸类,但非毒性中心成分;蜂毒又含组胺10~15%。

药理作用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大白鼠经蜂(意大利种)螫后,肾上腺维生素C与胆甾醇含量均降低,两者的降低有平行的趋势,而以维生素C降低较明显,此作用与注射促皮质激素相似,1只蜜蜂的蜂毒螫入大白鼠,其效果约等于4个单位的促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上蜂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蜂毒的有效成分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25毫克/公斤给予小白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水合氯醛、乌拉坦的催眠作用;同剂量可以防止土的宁、烟碱所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所引起的惊厥。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蜂毒01~02毫克/公斤对猫、狗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跳加快,此毒素对末梢的M-胆碱能受体及中枢的N-胆碱能受体表现解胆碱作用;并能防止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 迷走神经引起的降压,但对金雀花碱、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所产生的血压变化则无影响。除去蜂毒中的 部分(所得者称Fenin及Apieur),于在体兔耳灌流时使血管稍扩张,流出的液体可抑制离体蛙心,但静脉注射于在位兔心并无影响,对阿托品处理后的家兔有升压作用,并使家兔血球溶解。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蜂毒制剂Melissin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活动减弱,此作用主要为神经机制,可用于胃分泌功能亢进的患者。蜂毒可使离体大白鼠肠管张力增加,**碱、解痉素可拮抗之,但阿托品则否。

5其他作用

蜂毒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并能抗菌,用1:50000的蜂毒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由于其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可促进患病机体恢复。曾用于亚急性红斑狼疮。Fenin与Apicur对蛙运动神经末梢及家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6蜂毒引起的毒性反应

一局部反应:蜂螫机体后,引起疼痛、起泡、灼热、浮肿等炎症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粘膜则引起显著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所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二全身反应:取决于蜂毒的量与机体的敏感性,蜂毒与蛇毒一样,能伤害血管内皮,并引起大多数内脏出血(解剖死于蜂毒之小白鼠),其1:300000表现溶血作用,并可引起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舒张,特别是内脏血管,此外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产生降压。蜂毒对神经系统的毒害,表现在动物发生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最后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蜂毒的半数致死量:小白鼠皮下注射183±092毫克/公斤,腹腔注射3±041毫克/公斤;大白鼠皮下注射315±67毫克/公斤,腹腔注射75±034毫克/公斤。三临床使用过程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痒、头昏、恶心、全身无力、脉速、体温升高及嗜眠;妇女、小孩和老人对蜂毒较敏感,一般人只要200~300只蜂螫才出现毒性症状,500只蜂螫可致死;但对蜂毒过敏者,只要1只蜂螫便会引起全身反应;养蜂人血中能产生耐毒物质,即使大量蜜蜂螫刺,亦无反应。四有认为蜂毒与组织胺一样促进胃液分泌,对心脏、呼吸、血压、离体肠管、子宫、皮肤血管的反应亦同;500个蜂毒囊,以5毫升蒸馏水所得的浸出液中游离甲醛含量为125022克/100毫升,蜂毒与甲醛均能破坏血球,使草履虫细胞溶解,如将蜂毒中游离酸中和,则上述作用消失,因此认为从蜂毒的化学与生物学反应看来,其作用与甲醛、组织胺有关。

功能主治

1《药材学》: 对支气管喘息、甲状脓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及脓肿有效。

2《吉林中草药》: 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注意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均禁用蜂毒。儿童和老年人对蜂毒极其敏感,亦需注意。

临床应用用蜂毒治病是一种民间疗法,由来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肤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约3~5分钟),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续繁复,且局部有剧烈的疼痛,须预先用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近代的蜂毒疗法系采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或油剂,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以200蜂毒为一疗程,开始以1蜂毒(约01毫升量)作皮内注射,如无不良反应,可隔日递增1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据病人情况应用维持剂量,每次3~6蜂毒,隔日1次,至总量达200蜂毒为止,全程约需3个月,注射部位可采用两侧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肤,轮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点周围进行注射;也可参照经穴原则,行穴位注射。曾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风温热、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痛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腰骶神经根炎、虹膜睫状体炎、感觉神经失调、原因不明的关节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风湿性关节炎94例,明显进步者23佛;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明罩进步6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明显进步6例。副作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观全身风疹块,或头昏、恶心、脉速、体温升高等,安静休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多可恢复;局部反应有红肿、瘙痒、疼痛,红肿直径在1~10厘米内者不须特殊处理,约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径超过10厘米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疗。

摘录《辞典》

蜂毒肽(Melittin)是蜂毒的主要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约占蜂毒干重的40%~50%,是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分子式为C131H229N39O31,相对分子量为284646。蜂毒肽呈强碱性(pH=10),易溶于水,它在蜂毒中起主要的药理作用,是目前人类所知抗炎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1抗菌抗病毒

蜂毒肽具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20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尤其是蜂毒肤可以抗耐青霉素的金**葡萄球菌,蜂毒肽对金**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是00156ug/ml。给豚鼠皮下注射011-22毫克蜂毒肤,对豚鼠的试验性伤寒有治疗作用。蜂毒肤还能增强磺胺类和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效力。同时,蜂毒肽对多种真菌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而又不侵害真核细胞。

2蜂毒肽的抗辐射作用

用蜂毒肽代替蜂毒全毒不仅对辐射有预防作用,而且还有治疗作用。高纯度的蜂毒肽可以明显提高抗辐射效应,而且和全蜂毒比较差别非常明显。

3蜂毒肽的抗肿瘤作用

蜂毒肽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蜂毒肽具有膜活性,直接对细胞的磷脂膜起溶解作用,抑制细胞发育,对肿瘤细胞有强烈的细胞毒素作用。蜂毒肽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不易产生过敏反应;因其是破坏细胞膜而导致细胞的死亡,因此它不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外即可显示出其破坏肿瘤细胞毒性。

但是蜂毒肽临床应用却有很多局限,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难以将蜂毒中有致敏反应并与蜂毒肽分子量接近的磷脂酶A2完全去除。

目前获取蜂毒肽的方法有3种,化学合成、从粗蜂毒中分离纯化和生物工程法。

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蜂毒肽纯品,但其成本太高,并不适合蜂毒肽的生产,实际应用较少。

目前,获取蜂毒肽纯品的主要途径是从粗蜂毒中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方法以色谱理论为基础,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其他提取工艺的结合,操作成本逐渐降低,产量和纯度有所提高。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诱导蜂毒肽基因在工程菌中表达,然后收集纯化表达蛋白,从而得到蜂毒肽纯品。由于蜂毒肽有破坏细胞膜以及致死细胞毒性,其在工程菌中的直接表达无法实现。面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找到了在工程菌中表达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方法,并在融合蛋白的选择及后期分离纯化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蜂毒是蜜蜂毒腺分泌的一种苦而具有芳香气味的微**透明液体,pH50~55,密度11313,在常温下很快挥发干燥成原液重量30%~40%的土**固体,易溶于水和酸,不溶于酒精。蜂毒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若干种多肽、酶、生物胺、胆碱、甘油、磷酸、蚁酸、脂肪酸、脂类、碳水化合物和19种游离氨基酸等。蜂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蜂毒溶血肽、蜂毒神经肽、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多巴胺和组织胺等。

蜂毒临床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高血压、神经系统失调、神经官能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支气管哮喘、肝脏病等。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疾病是禁忌用蜂毒治疗的,例如性病、代偿失调期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的传染病、肾病、糖尿病、胆囊炎、全身虚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外,还有一些病人对蜂毒有过敏反应。因此,使用蜂毒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就是关于蜂毒素的临床应用全部的内容,包括:蜂毒素的临床应用、蜂毒有什么功效、蜂毒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455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