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起因

“安史之乱”的起因,第1张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是大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拐点。“安”是指安禄山,“史”是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大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结束,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当然,这次历史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那么,“安史之乱”究竟是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谁又是这次叛乱事件的幕后推手呢?

提到“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历史上许多人都认为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就把这种观点演绎得炉火纯青,酣畅淋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然而,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这次历史事件,无疑是当时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而促成这些矛盾激化的应该是手握朝政军国大权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说,唐玄宗才是“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

唐玄宗晚年荒于政事,沉迷女色,以致政事日废;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当国,致使朝政日非;加上安禄山与杨国忠不和,将相争权,国事日益不可为,遂有安史之乱的发生。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中国有一些人一旦看到江山易主、朝廷更替,就会把一切的罪责都归结于女人的身上,把美丽的女人称之为“红颜祸水身为贵妃的杨玉坏也概莫能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古代的皇帝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普天下的所有的一切都归皇帝所有,女人也不例外。皇帝若是看上的女人,都要无条件地服从。于是他们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天下美色困在深宫里,怕这些女人又和别的男人沾染,于是,建起一座三宫六院的围城、给了一个名分,就把这些女人都关在了其中。也就是说,这些女人都归属于皇帝一个人所有;要是谁去染指,就是跟“朕”过不去,就是欺君大罪,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满门抄斩,更重的还要诛灭九族。因此,哪个男人即使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染指皇帝的后宫嫔妃。

然而,并不是皇帝身边所有的女人都有机会去侍奉皇帝的,有的女人一生连皇帝的面也未曾见过一面,更别说侍奉皇帝一夜了。所以她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只有在寂寞孤独地叹息中红颜老去,一直到老死都在围城里面;也有的按照皇家的例制被安排进尼姑庵,伴随青灯黄卷苦度一生。杨贵妃无疑和这些女人不一样,她是一个“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女人;是一个“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的女人;是一个“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女人;因此致使大唐王朝出现了少有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非常无序局面。于是,杨贵妃比这些女人也就多了一个美名:“红颜祸水”。于是,杨贵妃就成了“安史之乱”罪恶的幕后推手。

其实,说起来杨贵妃不过是一个无心于政事,一心迷醉于享乐与荣华的女人而已。当时她是唐玄宗身边“新承恩泽”的新欢。如果她真是工于心计,一心想祸国殃民的话,她只是挑挑眉梢,抛抛媚眼,唐玄宗就会轻易地让她独宠专房吗?毕竟作为大唐天子的唐玄宗的一举一动无不关乎大唐王朝江山社稷。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杨贵妃入宫后,唐玄宗不禁喜出望外,曾对宫中人说:“我得到杨贵妃,如获至宝。”俗话说,爱屋及乌。因此,只要是和杨贵妃扯上关系的杨家亲戚,通通升官发财,这主要是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但是,杨贵妃却从来没有一次请求唐玄宗安排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杨贵妃有三个姊妹,个个长得貌美如花,在同一天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不仅如此,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她的一个本家哥哥杨钊借助这层关系入宫为官,并有幸得到唐玄宗为其赐名为“国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正是当时杨氏一门的真实生动的写照。

杨国忠原来只是一个市井之徒,没有什么才能,只因为善于逢迎拍马,因此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在官场上更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久竟在奸相李林甫病故后坐上了宰相的位置。也正是应了那句俗语,“穷人乍富,挺腰凹肚”,杨国忠在当了宰相之后,由于太过专权霸道,为朝廷结下了很多积怨。唐朝国力日渐衰弱,他也因此为自己和杨贵妃埋下了祸根。当时,唐玄宗对杨贵妃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只要是杨贵妃想要的,唐玄宗就会千方百计、费尽心思去办到办好。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唐玄宗竟派人千山万水地从岭南快马运荔枝来长安。这位大唐天子宠爱杨贵妃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也成为了大唐帝妃奢华糜烂生活的千古笑柄。

唐玄宗自从杨贵妃进宫后,就整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耽于享乐,不思政事。那时的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而边关重地又放任藩镇将领拥兵自重。朝廷内部空虚,享乐气氛浓厚,于是,安禄山乘机发动兵变,第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唐玄宗不得不带着杨贵妃出京西逃。谁知到了马嵬坡下六军不发,将士们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这可是自大唐开国后的最大的政治危机,唐玄宗想必也无力承担这个罪责。“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不难看出,杨贵妃是安史之乱的牺牲品。而酿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唐玄宗。要平息这场叛乱,将士就要讨个说法,而唐玄宗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不能拿他开刀,自然杨贵妃就成了替罪羔羊。

其实,追求美色并不见得一定就有“祸”在后。但是,作为大唐皇帝的唐玄宗自己没能居安思危,没能把握住朝政和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引发了“安史之乱”的滔天大祸。本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应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身为一国之主,爱美人先要爱江山,也就是说要美色的前提是要先把他所统治的国家治理好,但是很少有君王能做到这样。而当国家灭亡时,都要把罪过推到自己所宠幸的女人身上,唐玄宗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逃避责任。这也正是李隆基没有胆量担当治国平天下这一重任的懦弱表现。杨贵妃只是一介柔弱女子,她无力反抗自己的命运。若唐玄宗不贪美色,精心治理朝政,又怎么会在晚年离京逃亡,致使开创开元之治的一世英明毁于一旦呢?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只有以死来承担所有的罪责,以致于在安史之乱平息后再也没人敢说唐明皇是好色之徒。然而,历史辗转了千余年,许多人仍旧很难认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把一场叛乱的罪名强加给一个无辜的美丽女子身上,这无疑是一种鸵鸟式的悲哀!

杨贵妃,美丽吗?美丽!“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描写的杨贵妃的美丽。历史上的杨贵妃,她的美丽恐怕没人能够抗拒,以至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也许就是因为她的美丽令唐玄宗神魂颠倒,荒废朝政;千里运送荔枝,劳民伤财;杨家权倾朝野,祸乱朝纲。于是有人就把罪责推在杨贵妃的身上,并言之凿凿地说,没有杨贵妃,“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

其实,杨贵妃本身就是“安史之乱”的害者。杨贵妃原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寿王妃。身为王妃,无论地位,还是生活,本来也不比成为皇上的妃子差多少,一样的是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偏偏唐玄宗看到了她的美色,竟然不顾廉耻地横刀夺子之妻。如果不是这样,杨玉环也许就会安稳地过着她王妃的生活,既不可能导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事情发生,也不可能会有杨氏的外戚势力在朝廷中为所欲为,即便有后来的“安史之乱”,也与她这位美人毫无关系了。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造成“安史之乱”真正的幕后推手,不是杨贵妃,而是宠爱杨贵妃的唐玄宗自己

1 以林黛玉的口吻写一篇进贾府的作文800字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丫环数量的对比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人物描写的对比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 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2 以林黛玉的口吻写一篇进贾府的作文800字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丫环数量的对比 林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 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 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 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 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 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 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 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 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 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 “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林 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 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 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 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 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 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 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 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 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 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 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3 以林黛玉的口吻写一篇第一次进贾府的日记

黛玉日记:

今天,我刚刚进到贾府,正如母亲所说的,要处处留心。一见到外祖母,我的泪就忍不住的流了下来,因为,我想到了我母亲。把眼泪擦干以后,我见到了我的三位姐妹,她们是:迎春、探春、惜春。迎春给人一种很温和的感觉,探春一看见她就知道她很有才,而惜春有些孤僻。正当我们拜见完了以后,听到后面传来一阵笑声,“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这里的人都个个不敢大声说话。这是谁?这样放诞无礼?这是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她拉着我的手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看着通身的气派,不想老祖宗的外孙女,而是像嫡亲的孙女。”说完这句话,她拿着手帕拭泪:“只可惜我这妹妹没福气,姑妈偏就去了。”外祖母说:“好了,你这妹妹刚从远道而来,身子不太好,你又来招惹我。”她突然转悲为喜:“是啊,该打该打。”她跟我说:“在这里就当做你自己的家,有什么事就只管来找我,丫头婆子不好,也只管找我。”

4 以林黛玉的口吻写一篇自我介绍(100字)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5 作文一路有你

文题呈现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路有你”,是2007年9月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的作文试题 文题“一路有你”,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当学子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他们记住许多曾经让他们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曾经让他们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曾经让他们受益的哲理,这些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他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他们年轻的生命,因此,以“一路有你”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 文题“一路有你”中的“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一路”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一路”,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如此说来,本文文题的外延范围是较为宽泛的只要选择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的经历,皆可作为“一路”的内容呈现出来 文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一路有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佳作示例 一路有你 一考生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时至高考,我依然始终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一种歌之即在与不歌亦艳的光荣,引导并抚慰着我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路有你,我一往无前 简评相遇,总是那样的偶然,墙角老师吹响的笛音,让“我”幼小的心灵,多了一位相随的伴侣于是,竹笛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伴“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伴我走近高考本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流畅的语言,写出了笛音给予“我”的精神抚慰,写出了“我”对竹笛的一往情深 一路有你 一考生 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是马头琴的摇篮;信天游,红高粱,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山天生是唢呐的故乡;杨柳岸,乌蓬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终究逃不出二胡的磁场 可是,究竟让。

6 以林黛玉为角度写篇五百字作文

我心中黛玉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她完全不懂世俗社会的一些钩心斗角的事情,她全部不知道,她就是一派天真其实红楼梦就是代表曹雪芹他的观点,曹雪芹最欣赏的人就是带着最原始的,我们人类最纯真的部分,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所以贾宝玉所喜欢的女孩子,就是没有经过污染的女孩子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表露无遗虽然她常常整贾宝玉,常常不理他,常常生气,为什么? 因为我们出气的往往就是你最亲近的人所以林黛玉会把一些气发在贾宝玉身上那她为什么那么常常生气或常常哭呢因为-焦虑各位看到这就是,她的焦虑来自于:第一个,她没有安全感黛玉因为她爱上宝玉之后,她知道她的婚姻没有自主权,所以她非常焦虑那第二个焦虑是什么呢她看到贾宝玉对其它的妹妹都很好,她也感觉不出来,不知道贾宝玉就是特别对她好,,这时候她就会焦虑第三:中国传统社会都认为要门当户对,贾宝玉身上有一块玉,薛宝钗有一个金锁,所以金玉良缘是相配的大家也觉得薛宝钗的。

1

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几乎没有之一。

哪怕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能够对她评说一二。

几乎人人都晓得,她清高、傲娇,但也敏感爱哭,常计较旁人的一言一语,会因细枝末叶而跟贾宝玉争吵,还时不时吐出一口血来,活脱脱是个肉薄心窄的病西施。

这样的姑娘,似乎已在现代审美之外。

因为她一点都不实用。

做女友吧,得耐心地哄着疼着,唯恐一句话说错,就会惹得她大动干戈,又哭又闹把药都吐出来。

做老婆吧,似乎也难担重任。这个体弱多病,“从会吃饭就吃药”的纤柔姑娘,哪儿能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怎么与丈夫同舟共济?

当然,林黛玉的才貌双全是共识,书上曾明明白白地说她“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可那都是锦上添花,必须附着富贵生活才能见其价值。

寻常人过日子,通常更注重薛宝钗式的世故精明。她会做人、会管家,能时刻鞭策男人、也能与周围众人周旋——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

有了对比,黛玉似乎便落了下风。

人们懒得再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翻来细看,只拿人云亦云的态度看黛玉,然后马马虎虎地,将她定格在三两个标签中。

更有甚者,竟将林黛玉说成是“女主光环笼罩”……我一口老血喷出,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的诞生。

说实话,林黛玉恐怕是最委屈的女主角了。

世人大多误解她,也低估她。

2

与薛宝钗相比,林黛玉的确不大好相处。

周瑞家的来送宫花,最后两朵是她的,她冷冷一笑:“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话讲得挺尖酸,周瑞家的讪讪的,读者也讪讪的,只觉得林黛玉小题大做太难伺候。毕竟那是王夫人的陪房,这么一来,算是把未来婆婆都给得罪了。

但往前翻一翻,你就会发现,林黛玉的情商并不低。

当年初进荣国府,她也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无论面对贾母还是两位舅母,都能得体应对,把话讲得滴水不漏。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去迟了不恭,异日再领:望舅母容谅。”

由此可见,林黛玉并非不知世故,只是不屑于世故,不愿刻意去讨好府中众人。

说实话,在送宫花一事上,周瑞家的确实处理不当。

林黛玉是寄居的客人,理应事事为先。可周瑞家的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最后两支安排给黛玉。

当然,这未必是有心的。

可若次数多了、频率高了,便难免会传达一种小觑,潜意识中的轻慢昭然若揭。贾母自己也承认,府中奴仆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惯会看人下菜碟的。

这并非空穴来风。

薛宝钗送燕窝那一回,林黛玉自伤身世,曾说过一大段话:

“……况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呢。”

少时初读《葬花吟》,只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夸张的说法,如今细细追究一字一句,才恍惚读懂林黛玉的委屈。

她敏感多疑、尖酸刻薄,但那何尝不是寄人篱下的一层保护色?

她当然知道所谓的“正确”长啥样、也明白怎样才能使贾府上下人人称颂。可她不是薛宝钗,揣度人心的事儿不爱干,更无心去顺势迎合,甚至懒得遮掩情绪。

这是林黛玉的一大缺陷,却也是其最美好之处。

一个字:真。

她的言行无一不发自本心,从不愿为现实利益而折腰。那些有违本心的事儿,不做也罢。

3

“刻薄”之外,林黛玉的另一个槽点是小心眼,经常出言讽刺,跟贾宝玉吵闹不休。

比如第八回,贾宝玉探望薛宝钗,林黛玉一听说,便忙不迭地跟了过去。进了门,见两个人挨肩坐着,便笑着说“我来的不巧了” 。

比如第二十回,史湘云随口问了句,二哥哥打哪儿来?宝玉顺嘴说从宝钗那里来,谁料黛玉醋性大发,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

比如二十二回中,晴雯赌气不开门,黛玉误以为是薛宝钗的缘故,气得好几天不肯理宝玉。

甚至还有些不明不白的小情绪和小别扭:

“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最严重的一次,是因为张道士要给宝玉说亲,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一个砸了贴身的通灵宝玉,另一个则一口吐出了方才服下的香薷饮,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扎心窝的话也说了不少,什么我阻挡了你的好姻缘啦,我白认得了你啦。句句都正中要害,把对方伤得体无完肤。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的心胸不够宽广。

你看,她好像永远都在小题大做,逼得心上人下不来台。于己于人都不利,又何苦来着?

可谁不是这样谈恋爱的呢?

一点一点地试探,认真揣度着他的一言一行。为一句话傻笑半天,也为一个眼神而暗自神伤,一见他和其它女人走近,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不由得说话带醋,整个人都尖酸刻薄起来。

放不下丢不开,在心头徘徊着纠结着,不作不舒服,作了又后悔。

4

但林黛玉可不是一味去“作”的蠢女人,不信你接着往下翻——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吗要是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当贾宝玉说出这句话,林黛玉又惊又喜,暗暗认定了对方是知己。

“你放心。”

后来,贾宝玉又补上了这么一句。短短三个字,林黛玉的一颗心却安了下来。从此后,她就变得柔软起来,再不会如从前般辗转不安。

因为她从贾宝玉那里得到了答案。

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便不必再用激烈的情绪去试探求证,只偶尔闹闹小别扭,也正应了那句“小作怡情”。

相比之下,薛宝钗难免有点“假”。

她极少流露真情实感,更不会吃醋使性子。面对贾宝玉,宝钗亦端庄克己,丝毫没有恋爱少女的情绪化。

可这份理智冷静,其实正是不爱或没那么爱的证明。

所谓“金玉良缘”,其实也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比起宝玉,或许她更爱家族力量的强强联合。

成年后,我们逐渐倾向类似的择偶观。但偶尔静下来,又忍不住幽叹一声,为失去了的“真性情”而黯然神伤。

但事实上,林黛玉的人际关系并没那么惨。

她是不如薛宝钗圆滑,可也具备大家闺秀的胸襟气度,能在贾府的复杂人际圈中游刃有余。

就拿和史湘云的关系来说吧。

二人原本是冤家,一见面就开始掐架。因为史湘云率真活泼快人快语,常常一不小心就得罪了敏感的林黛玉。

谁料到了最后,湘云竟跟她做了好闺蜜,能携手吟诗、也能互说心里话,处得不比亲姐妹差。

说白了,林黛玉只把不快表现在脸上,却从不认真放在心上。因为她不屑于遮遮掩掩,要把全部的自己都展现出来,哪怕不完美、不讨喜。

这才是交朋友的正确姿态啊。

既有若保留,又能坦诚相对,使两个不完美之人互相靠近,与彼此的缺陷融洽相处。这,才是友情的真正开场。

戴着面具去交朋友,未免太累太失真。

5

众所周知,林黛玉才气纵横,一首《葬花吟》写得文采斐然如泣如诉。大观园中作诗吟咏,也常常是她独占鳌头。

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总认为她不食人间烟火、不通人情世故,在家务料理上一窍不通。

但这,都是误解。

王熙凤曾将她与宝钗相提并论: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她。”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管理能力,曾被凤姐盖章印证,只不过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施展。

但这并不代表她置身事外,只懂得风花雪月而不知财米油盐。

不信你看看潇湘馆。

在林黛玉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上,丫鬟婆子都尽忠职守一团和气,何曾有怡红院中的糟心事发生?

她甚至会默默算账,暗中关注着府中收支,甚至看得出贾府症结所在,预料到了亏空难填,可能会暗藏祸根。

在贾宝玉懵懵懂懂不知柴米贵时,她已经发出警告: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她不是不会,而是不能。

作为客居贾府的孤女,她无法跨越界线去管家理事,只能把一身本领深藏,默默等待晋升“宝二奶奶”那一天。

只可惜,那天永远未曾到来。

6

有人揣测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后生活。

到了那时候,想必贾府已败亡,昔日的富贵繁华都随风散去。那么,林黛玉能否跟贾宝玉做一对贫贱夫妻?

很多人摇头,不可能。

在他们眼中,林黛玉是个娇滴滴的贵族**,只有绫罗绸缎与山珍海味,才能浇灌这朵倾世名花。

可我总觉得,这种看法是对黛玉的极大轻视。

她的矜贵自内而外,是刻进基因融进血液的,不会因贫困而轻易改变。

若真有那一天,林黛玉会变成荆钗布裙的温柔妇人吧,能做羹汤、也能红袖添香。

夫妻俩也许会隐居乡间,守着一间小茅屋读书、写诗,安贫乐道如曾经的陶渊明,身居陋室,但心中拥有一片桃花源。

入仕的可能微乎其微。

她知世故,但却不会轻易世故。夫妻二人想要的,也并非大富大贵鲜花着锦。

但应该会有诗作流传,他们的名字会被口口相传,在人们的唇边辗转,成为一个深情而不老的传说。

当然,前提是她身体健康,有足够的能量与命运对抗。

林黛玉的语句在红楼女子中最是可爱和体现自己的特色,用词也是经典。把一个爱使性子,又真实不做作,且一语中的的聪明表述的淋漓尽致。前三十六回里,黛玉的经典语句。

1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

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第七回。这是林妹妹进林府之后,第一次出现单独的描述。周瑞家的得了薛姨妈的赠花来送姑娘们,先不说这时林黛玉是贵客,按道理是应该先客人的,但是周瑞家这样的老婆子在贾府里兴风作浪,先不守规矩。还一个这就是林黛玉真实的地方,一般人也就忍下,但是黛玉偏不,而且当着人的面,有一说一,比背后说嘴要强的多。)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第八回。林黛玉怼贾宝玉,怼宝玉奶妈子最多的一回。妙语连珠那种。第八回,贾宝玉去见薛宝钗被林妹妹碰上,有了这一段经典对话。如果我是宝玉,心里该有点做贼心虚了。薛宝钗刚来,宝玉还是很活泛的,时常关心一下。)

3“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第八回。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地笑了两阵罢了。)

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奶妈来劝,黛玉怼道。在红楼梦中,年纪大的老妈子总不讨人喜欢。所以,黛玉每次怼她们让人看了心里也是舒适。)

“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第十八回。像恋爱了的小女生,娇嗔。这里是第一次这样的明显的吃醋的行为。之后又有了什么叫让生气的对象马上认错的经典场面。)

“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第十九回。这是在说薛宝钗的冷香丸。她其实很羡慕薛宝钗有妈妈,有哥哥去疼。薛宝钗一来就处处比她强上一头,因此,这时候她还是很在意的宝玉如何看待她,所以总是耍性子生气。是第一次因为薛宝钗来试探贾宝玉。后面就有很多次拿金玉说事。)

7“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第二十回。这几句太林妹妹了。大概也是被使用最多的。吃醋的小表情带着语气,太可爱了。怼人小能手林妹妹。宝玉太多姐姐妹妹了,就给林妹妹这样的来治治他。)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得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第二十回。哎,听了上面宝玉的几句掏心掏肺的情话之后,林妹妹也知道他的心意。于是,变身暖心妹妹。谁说林妹妹只会怼宝玉的,时时刻刻的关心着。)

9“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第二十二回。这里是名场面。贾宝玉怕史湘云惹恼了林黛玉就使眼色。林黛玉觉得她就算脑了,也是和史湘云的事情,他这样就显得她小性了。这里,因为林妹妹的小性子真的是只用在宝玉身上。宝玉却不自觉。)

10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第二十三回。这里很甜蜜。二人都舍不得落花惹尘,又都喜欢不是四书五经的书,情趣相投。)

11 “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我来了。”凤姐笑道:“我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第二十五回。这里除了林黛玉可以如此打趣凤姐之外,就是透露出王熙凤乃至贾母有意宝黛的。)

12 “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第二十六回。先前二人用西厢记里的词是打趣。这里贾宝玉就过分了。林妹妹真的是很自重的女孩子。)

13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第二十八回。这里黛玉和宝玉刚吵完,闹别扭呢。黛玉葬花也是刚过,说话的语气已经不似从前那样耍性子。也是长大了。这些话还是在试探宝玉对薛宝钗的情意。恋爱中的女生对情人总也试不完的担心。)

14 “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第二十九回。黛玉的内心话。红楼梦里少有心里想,但出现就是点睛。这里就是明确说了出来,就是黛玉为什么总提金玉。)

15“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第三十回。这一段写的三个人之间的暗戳戳,你来我往,写得太精彩了。这里贾宝玉对薛宝钗说了句体态丰腴的不得体的话。被薛宝钗一通含沙射影的怼。他说林妹妹的时候,林妹妹只是用真性情小性子来回应,却也没这么怼过他。薛宝钗专捡软肋说,他自己讨了没趣。不是林妹妹小性,而是她和宝玉接触的最多,才被得罪的最多。)

16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第三十一回。林妹妹的悲观主义情结。)

17 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第三十二回。表白的一回。麒麟是说史湘云。这里,宝玉就对黛玉表白了。黛玉还是难过,因为即使二人相爱,也不一定能在一起。)

18 听了宝玉这番话,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出口,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宝钗来了就是劝要上进。黛玉来了却不说话,只说了一句,你从此改了罢。这样对比,还不能看出哪个是知己,哪个是真爱吗。)

后面的宝玉就搬出了大观园。诗社,和史湘云聊天,被薛宝钗拉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黛玉也是妙语。就不说了。

1 关于茶子花的诗句

关于茶子花的诗句 1描写“茶花”的诗句有哪些

1《茶花二首》

朝代:宋代|作者:苏辙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2《茶花二首》

朝代:宋代|作者:苏辙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3《初识茶花》

朝代:宋代|作者:陈与义

伊轧篮舆不受催,湖南秋色更佳哉。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4《茶花》

朝代:宋代|作者:董嗣杲

花埋叶底寓春先,便想烹云煮活泉。

玉脸含羞匀晚艳,翠裾高曳掩秋妍。

灵随雷雨争抽瑞,尖吐枪旗趱摘鲜。

带雪莫知开又落,采须谁厌老蜂颠。

5《小春六花·茶花》

朝代:宋代|作者:岳珂

万峰落叶木槎牙,春色初回垄上茶。

浅蕊黄金韵栀子,嫩容白玉沁梨花。

西风凝露才成颗,北苑喊雷应未芽。

苦口味言终有益,莫将容悦比浮葩。

2描写喝菊花茶的诗句

菊韵〕--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九日:

寒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3求关于茶花的古诗词

山茶花

唐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注释: 无

小传: 字德隐,俗姓姜氏,兰溪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

唐卢肇

严恨柴门一树花,便随香远逐香车。

花如解语还应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注释: 无

小传:

卢肇,字子发,袁州人。会昌三年登第,初为鄂岳卢商从事,后除著作郎,迁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咸通中,出知歙州,移宣、池、吉三州卒。《赋集》八卷,《诗文集》十三卷,今编诗一卷。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注释: 无

小传: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属山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知制诰。黄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朱温代唐后,召其任礼部尚书,不食而死。他是晚唐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多表现山林遣兴,闲吟自适的情趣。词亦清雅可爱。著作有《一鸣集》。他所著述的《二十四诗品》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甚巨。有《司空表圣诗集》。

4形容菊花茶的诗句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晋·陶。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晋·陶渊明 菊诗

1)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 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 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 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 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 厌厌竟良月

3)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 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

4)九日闲居

余闲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 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 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 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 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 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 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 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 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垒 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 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 淹留岂无成

5关于采菊花的诗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陶渊明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5、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 郑思肖《画菊》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8、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11、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郑思肖《寒菊》)

12、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15、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 《菊》

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

1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18、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 《菊韵》

19、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王如亭《菊城吟》

20、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21、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唐·太宗《赋得残菊》

22、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23、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2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25、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26、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7、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28、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29、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杨万里《咏菊》

30、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3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32、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6关于菊花的诗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宋·朱淑贞《菊花》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7关于桂花的诗句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李白《咏桂》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倪瓒

《桂花》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桂 李峤

未植银宫里,宁移玉殿幽。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

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桂花五律 谭嗣同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杂曲歌辞·桂花曲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厅前桂 白居易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颜真卿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苏轼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 黄庭坚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

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长沙寺桂花重开 陈与义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附: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山云漠漠桂花湿。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8关于彼岸花的诗句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 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佛说彼岸 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 无茎无叶 绚灿绯红 佛说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时, 只一团火红;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乱坠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殊沙华。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

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

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法华经·卷一》 彼岸花 永远在彼岸悠然绽放 此岸心 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烟花事 尽付风雨间 多少尘间梦 尽随水东转 看见的熄灭了 消失的记住了 开到荼靡,花事了…… 留下的记忆不过是一地花瓣…… 风吹走了,就没有了…… 那一夜梦中相会 你是白色无根莲我是红色彼岸花 你苍白如雪我妖红似血 你落落于天山镜池水沄沄 我寞寞在幽冥黄泉路漫漫 那一刻 爱上你 命里劫数无路可逃无所可逃 我会一直等三千日斗转星移 你终于老去我依旧沦陷 你来到渡口 前方暗河黑水潺湲 投以我浅浅一笑 孟婆汤碗已空 你踏上奈何桥 心静如水 心沉如石 我合上乱花枝 心痛破碎 心死无望 我脉脉花香的缠绵 抵不过苦涩寡汤的忘却 我还活着 没有灵魂只有肉体 却坚持爱你 那一刻 爱上你命里劫数无路可逃 无所可逃 我会一直等三千日斗转星移 你终老去我依旧沦陷 仙剑奇侠传翻唱彼岸花—— 歌曲名称:仙剑-彼岸花(寂寞在唱歌版) 歌 词: 彼岸花[飞重]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 彼岸花,花开开彼岸, 花开时看不到叶子, 有叶子时看不到花, 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

--------------------------------------------------------- 那一天长剑从手中飘落 我走了你在那里想我 忘记我你就不会再痛了 可是你偏偏那么执著 你看彼岸花开了一片片红如火 明明是长在一起却和叶子它生生错过 我曾说人间最逍遥快乐不知道会是如此苦涩 千年里你守护我却不肯说 你总是我的我是谁的 你看彼岸花开了静静的红如火 花香它唤起回忆让我想起曾经的承诺 你看彼岸花开了轻轻的我走过 下次出现你面前又是完全陌生的轮廓 你看彼岸花开了热烈的红如火 原本爱那么深刻为什么我却一再忘了 你看彼岸花开了一片片红如火 总是在这时想起那些该说的话还没说 你看彼岸花开了热烈的红如火 你眼神那么落寞我心一点点疼得碎了 你看彼岸花开了静静的红如火 我就一次次离去对你连拥抱也没有给过 你总是我的我却是谁的 身不由己轮回里漂泊 反反复复看花叶两两相错 彼岸花开了它又落了 彼岸的尽头开着不败的花,是一种凄凉的比喻,象征着生命的因果。 彼岸花开,花开彼岸时,只一团火红。

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 彼岸花相传其盛开于黄泉之上,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

是忘川岸边唯一亮丽的风景, 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

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会称之为彼岸花。 魄就是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忘川之上,有花繁华,名曰:彼岸花。

听说它很美 开花时如火如荼 听说它是黄昏路上的唯一风景, 妖艳而悲伤。 它,彼岸花,曼珠纱华。

它是红,是刺眼的血红色。 它是毒,亦是药,是接近安息途中的最后一场盛宴。

叶存时,花未开; 花开时,叶已逝; 这是谁和谁立下的毒誓? 如此凄凉 不分离,可能吗 不相见,残酷吗 花叶相错,生生不见 有人说它能唤醒人前世的记忆 有人说它的红铺天盖地的席卷整个世界 有人说它无尽的美丽揪起了人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有人说它是盛开在遥远彼岸的不详之花 火照之路,血光冲天 耳边似乎还回荡着谁和谁的誓言 轮回之前,最后许愿 扶一扶额,可曾听见 黄泉路上,花开的声音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 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 蝶恋花 彼岸花 彼岸花开开彼岸, 独泣幽冥, 花艳人不还。 尘世忍离谁再念?黄泉一路凝泪眼。

叶落花开花独艳, 世世轮回, 花叶空悲恋。 莫叹人间魂黯淡, 何知生死相怜远! 曼珠沙华 尤忆青梅竹马,爱尚未及萌发 我方心花初绽,你已远走天涯 情丝开到荼蘼,化作彼岸红花 而今你已归来,我却耗尽韶华 诗: 《七律 伤忆一丛彼岸花》 短途短幸短生涯,长发长垂长素纱。

遗忘汤中容色黯,奈何桥上泣声嗒。 游魂万踵黄泉路,伤忆一丛彼岸花。

叶与花开何错落,幽冥深处问谁家? 词: 薄幸 九幽彼岸花》 烟尘消散,锁长链、行从马面。 发遮断、唇寒齿战,尺素风中凌乱。

忆往昔、浓淡妆容,黄泉此去招谁看? 只步上桥头,奈何回首,不过今生一碗。 花彼岸、如灯火,焚旧事、刹时红艳。

九幽无人采,亡灵血灌,迎魂几瓣饥唇颤。 怎堪贪恋。

道繁华似梦,明白总是惜来晚。 儿孙墓外,寄语飞灰万点。

曲: 《梁州第七 花红彼岸捻尘灰》 幽泉水中流瘦影,奈何桥下落霞堆,白纱襟上结寒泪。 花红彼岸。

林黛玉去世时的年龄是十七岁。

林黛玉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药死,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

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贾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十一日,林黛玉焚稿。

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林黛玉泪尽而逝。当时守在身边的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描绘出“冷月葬花魂”的实景。

扩展资料:

现行《红楼梦》的后40回,不是曹雪芹的原续,而是程伟元、高鹗拼凑的伪续,世称程高本后40回。

它所写的黛玉之死——“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历来受到相当多评红家的推崇和高度评价:说它出色地完成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说《红楼梦》得以流传,全靠后40回,而后40回的成功,又主要靠黛玉之死的动人描写;它是《红楼梦》的“第一功劳”。

甚至说后40回也是曹雪芹的“原稿”,也是“经典”,至少包含芹著“原稿”的成分;更甚至说后40回比前80回写得更好,后40回才是曹雪芹写的,前80回是后人的“伪造”……这类评论虽有等差之别,但都是须得商榷的。

从艺术技巧而论,后40回的黛玉之死,写得确是感人的:大喜与大悲的强烈对比、强化黛玉的孤苦无助、突出黛玉的坚贞圣洁。我们肯定和赞扬后40回所写黛玉之死,只是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析释那么多读者为之倾倒和落泪的原因。

但是必须注意:既然后40回是作为《红楼梦》的续书推出的,那么衡量它的基本标准,以及对它的主要的、根本的要求,当然应是在思想内容上必须与曹雪芹的前80回真正“接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楼梦》后40回:黛玉之死篡改了曹雪芹原意

有“璃”、“安”两字的爱情诗词最有名的属《孔雀东南飞》了(时时为安慰,移我琉璃榻):

《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 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君, 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约, 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 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 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

赍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 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 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 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暗暗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另有唐代诗人李贺诗《恼公》(匀脸安斜雁、琉璃叠扇烘):

《恼公》

唐李贺

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

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

钿镜飞孤鹊,江图画水荭。

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

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

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

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

密书题豆蔻,隐语笑芙蓉。

莫锁茱萸匣,休开翡翠笼。

弄珠惊汉燕,烧蜜引胡蜂。

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

数钱教姹女,买药问巴賨。

匀脸安斜雁,移灯想梦熊。

肠攒非束竹,胘急是张弓。

晚树迷新蝶,残霓忆断虹。

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

绣沓褰长幔,罗裙结短封。

心摇如舞鹤,骨出似飞龙。

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偎花开兔径,向壁印狐踪。

玳瑁钉帘薄,琉璃叠扇烘。

象床缘素柏,瑶席卷香葱。

细管吟朝幌,芳醪落夜枫。

宜男生楚巷,栀子发金墉。

龟甲开屏涩,鹅毛渗墨浓。

黄庭留卫瓘,绿树养韩冯。

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黄娥初出座,宠妹始相从。

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绮栊。

吹笙翻旧引,沽酒待新丰。

短佩愁填粟,长弦怨削菘。

曲池眠乳鸭,小阁睡娃僮。

褥缝簪双线,钩绦辫五总。

蜀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拂镜羞温峤,薰衣避贾充。

鱼生玉藕下,人在石莲中。

含水弯蛾翠,登楼潠马鬃。

使君居曲陌,园令住临邛。

桂火流苏暖,金炉细炷通。

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

玉漏三星曙,铜街五马逢。

犀株防胆怯,银液镇心忪。

跳脱看年命,琵琶道吉凶。

王时应七夕,夫位在三宫。

无力涂云母,多方带药翁。

符因青鸟送,囊用绛纱缝。

汉苑寻官柳,河桥阂禁钟。

月明中妇觉,应笑画堂空。

另有三首含“璃”、“安”两字写离别的宋词:

《点绛唇》

宋张孝祥

秩秩宾筵,玉潭春涨玻璃满。

旆霞风卷。可但长安远。

夏木成阴,路袅薰风转。空留恋。

细吹银管。别意随声缓。

《蓦山溪》

宋李元膺

溪堂欢燕。惯捧玻璃盏。

今日祖西城,更忍把、一杯重劝。

别离情味,自古不堪秋,催泪雨,湿西风,肠共危弦断。

夕阳去路,五马旌旗乱。

便是古都春,应醉恋,曲江池馆。

须知别後,叠翠倚阑情,青嶂晚,碧云深,日近长安远。

《满庭芳》

宋葛立方

扉映琉璃,窗摇云母,水堂新甃云湾。

际天波面,玉镜宝奁宽。

栏外青山几叠,瑶烟敛、影落千鬟。

寒汀晚,芦花飞雪,风定白鸥闲。

尘寰。何处有,方壶圆峤,弱水波翻。

问何如藜杖,此地跻攀。

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

他年事、苍云屯处,千亩看栖鸾。

第三回 贾雨村重新做官 林黛玉辞父进京 贾雨村忙回头看,原来是一起被革职的张如圭。看着这名字,真是忍不住再多说一句。“圭”,是一种玉器,代指标准、法度。如圭,意思就是品格像玉一样高洁,严格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做人、做事。这样的人被革职真真是冤枉啊!原来,张如圭打听到皇帝准备让他们这些人官复原职,于是就来通知贾雨村一声。说到官场运作、请客送礼,还是冷子兴这奸商有办法,他马上给贾雨村出主意,让他通过学生家长林如海去求贾政。 第二天,贾雨村去求林如海。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林如海的岳母,也就是林黛玉的姥姥,正因为担心外孙女没人照顾,要林黛玉到她那里去。林如海想让贾雨村帮忙带着黛玉进京。林如海对这家庭教师很感激。看来,贾雨村学问挺好的,教学态度也不错,对学生也很关心。所以,林如海写信请贾政帮助贾雨村,并且连请客送礼的钱都替贾雨村考虑到了。不过,这贾雨村还是担心,贾政他们会帮忙吗?说话管用吗?林如海听出这意思,笑着说:“这你放心。我的大舅哥贾赦是一等将军。二舅哥做司长。他们特别爱惜人才,办事也特别有能力。” 到了南京后,贾雨村立刻去见贾政,做了个名片,署名“同宗族的侄子”递了进去。贾政已经看了信,忙叫他进去见面,看贾雨村确实不错,就极力地推荐他。不久,贾雨村就被任命为应天府市长,上任去了。 再说,他们的船刚到岸的时候,荣国府的轿子就接上了。林黛玉早就听说姥姥家的地位和排场,见到几个仆人穿戴已经非同一般,想想家里那还了得!这样,林黛玉的心里就有了一种过于敏感、自卑的想法,老是怕人笑话,人家的一句话都要琢磨半天,自己的一个行动都要思前想后好几遍。这时她才多大?整个一小学生,还是低年级的,就要琢磨着这些事,真够折磨人的。 坐在轿子上,黛玉瞪大眼睛仔细观察。进了城走了半天,就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头狮子,门前坐着十来个穿戴华丽的人,正门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敕造宁国府”,意思就是遵皇帝令建造的宁国公大宅院。又走了几百米,就到了荣国府,门前的样子和刚才的也差不多。 轿子没有走大门,而是进了西边角门。轿夫抬着走了几百米,就放下轿子退了下去。接着有几个穿戴整齐的十七八的小伙子上来抬起轿子。走到雕有低垂大花的内院门前,小伙子们也退了下去。你看,这进门过程就够复杂、够排场的。 院子里的气势、复杂就不用说了,转来转去,终于到了五间上房。台阶上,坐着穿得红红绿绿的丫环们,有的忙迎上来,有的忙去通报:“林姑娘到了。” 黛玉一进门,就见两个人搀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不用介绍,一猜就是姥姥。这老妇人就是贾赦和贾政的妈,史老太君——和日本人无关。她刚想下拜,姥姥一下就把她抱在怀了,“心肝宝贝”地叫着哭起来。黛玉当然也哭个不停。满屋子的人都擦起了眼睛。当然,这些人里面有真被感动的,有联想起自己的苦难的,也有一些是做样子的。 在大家的劝说下,两个人止住哭,黛玉才行了礼。贾母给她介绍在座的亲戚,比如大舅妈、二舅妈等等。贾母又吩咐:“叫几个姑娘来吧,有客人来就不用上学了。”过去上学真自由,哪像现在,请个假那叫一个难。过了一会儿,几个奶妈和丫环陪着三个姑娘走了进来。第一位,长得不高不矮,温柔沉静。你猜这是谁?迎春!第二位,聪明伶俐,神采飞扬。是谁啊?探春!第三位,还没有长足个儿,当然就是惜春。女孩儿们善于交际,叽叽喳喳,很快就互相认识了。 大家坐下来聊起天儿,说来说去,就又说到黛玉妈身上,贾母又带头哭了起来。大家又一顿劝。看黛玉的身子特别弱,大家就问她是不是有什么病、吃什么药。黛玉说她从不会吃饭就开始吃药,请了多少名医都没办法。有个头上长疮的和尚——又是这和尚——说要带她出家,父母不同意。这和尚说她的病一辈子不能好。现在,她吃着人参丸。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很大的说笑声:“我来晚了,没有迎接远来的贵客,真是有罪啊!”黛玉心里想:“别人都规规矩矩的,连哭都得看老太君的脸色,这是谁这样大胆啊?”正想着,一群妇女、丫环簇拥着一个人就进来了——这派头!只见这个人打扮得雍容华贵、花枝招展。看长相,丹凤眼,柳叶眉,苗条的身材,粉红的脸蛋儿。虽然笑着,脸上却带着一种威严。看来人家这地位肯定很高,那些有地位的人都这样,笑脸的后边藏着的就是想办谁就办谁的权利。 黛玉一看这阵势,赶快站起来,准备行个礼,但又不知道怎么称呼。贾母笑了:“你不认识她,她可是有名。她是我们这里的大痞子,你叫她‘大辣椒’就行了!”这是什么话?这肯定是一个外号啊!你听听,贾府的最高***都和这女子开玩笑,人家关系多亲密!如果你的领导已经不和你开玩笑了,只和你严肃地讨论工作问题,你们的关系怎么样? 其他**妹们赶快介绍:“这就是贾琏哥哥家的嫂子,琏嫂子。”黛玉马上就想起来,母亲曾说过,大舅舅的儿子贾琏娶了二舅妈的娘家侄女,她从小被当男孩养着,还起了个正经八百的学名叫王熙凤。黛玉赶快叫嫂子。 大家上眼,看著名演员王熙凤正式表演。她拉住黛玉的手,激动地说:“天下真有这样漂亮女孩,今天算让我开了眼了!”这就是说黛玉长得天下第一,说的是这样自然、委婉,一点儿也不肉麻。女孩嘛,长得好就是资本啊!当然,你也别着急。中国还有句古话:红颜薄命。咱们应该庆幸自己起码不薄命啊,你说是吗? 接着听王熙凤的下一句:“这全身上下的模样、气质,不像是我们老太君老祖宗的外孙女,简直就是亲孙女。”终于扯到老太太身上了,熙凤运用了自修的遗传学的理论,科学地证明黛玉之所以这么漂亮,那就是因为老祖宗年轻时漂亮,遗传基因好。 我们批评一个人,别的人听了可能也会心里一惊,觉得你是在指桑骂槐。如果特别地表扬一个人,在其他人听来,你就是在批评其他的人做得不好。这熙凤第一句话说黛玉天下第一,那是很危险的一句话。为什么?现在屋里全是女的,女人的肠子可细啊!你夸黛玉,不就是贬低其他人吗?最严重的是,屋里还有三个年龄差不多,很容易就会比较、妒嫉的女孩迎春、探春和惜春。就算是满脸都是皱纹的老祖宗,她也爱美啊!熙凤“简直就是亲孙女”这句话,意思就是:黛玉最漂亮,迎春你们三个和她一样漂亮,甚至更漂亮。这在逻辑上可能讲不通,但在实践中却从没出过差错。 接下去熙凤要干什么?哭?对,哭姑妈。没有眼泪怎么办?用手帕子擦啊,关键是动作要到位。这哭是给贾母听的,就得贾母发话:“别哭了,我们刚哭完。”熙凤马上就停止了哭。怎么这么容易啊,因为她刚才根本就没有真哭嘛!她马上自我批评:“我有罪,我该死,我光想着黛玉妹妹了,忘了照顾老祖宗的身体了。”接着她就问黛玉:几岁了上学了吗吃什么药啊有什么问题啊需要什么找我要谁对你不好我办他。这连珠炮,真让人招架不了。先别管这关心是真是假,听着就让人心里热乎、让人受用。都问黛玉吃药,看来当时白领吃药已经是普遍现象了。熙凤接着吩咐:“黛玉姑娘的行李搬进来了吗?带的几个丫环安排住下了吗?”多周全,随从都考虑到了,就像现在招待好司机一样。 很快,茶和点心送了上来。熙凤亲自为黛玉端茶拿点心。大家可看好了,这服务意识是不是我们缺少的?几个人聊天,王夫人说:“该找出几样缎子料给黛玉做几件衣服。”熙凤立即回答:“我也早想到了,已经预备好了,就等着拿来让您看看再做。”王夫人笑了笑,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她好像对熙凤的工作很满意。王夫人既是熙凤的姑妈,又算是她的婆婆,她对熙风是了解的。熙凤未必真准备好缎子,她的一番话表达对黛玉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顶头上司王夫人的尊重,王夫人能不赞许吗?不过王夫人也可能笑王熙凤在自己面前的表演。不过她这***当得好,人家心里什么都明白,但啥也没说。 吃完点心,贾母就让黛玉去见两位舅舅。大舅舅贾赦的妻子邢夫人说:“我带她就见他大舅舅,不正方便吗?”于是她就带黛玉去了。到了贾赦院子的正房,就见穿着华丽的丫环站了一大群。 贾赦让别人传话,说自己身体不好,怕伤心就不见面了。邢夫人留黛玉吃饭,黛玉说:“舅妈赏给我饭,我很愿意吃。不过,我还要去拜见二舅舅。请舅妈您原谅。” 黛玉又回到荣国府,到了五间很大的正房,比贾母住的地方还要高大气派,看来这是整个院子里真正的正房大屋。进入堂屋,就见迎面挂着一块描画着九条金色大龙的大匾,上面还有三个电脑屏幕大小的字,是“荣禧堂”。这个“禧”是“福气、喜气”的意思。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书赐荣国公贾源。”下面还有皇帝的大印。这是多大荣耀,这要搁草房子里,那蓬荜生出的光辉非着了火不行。雕螭的大紫檀桌子上,摆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螭,是一种无角的龙。还有一副乌木对联,是錾银的字,写着: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写着:“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也就是一位叫穆莳的郡王爷,因为和贾家有老交情,所以写了这幅对联。拜手,就是“拜首”,是一种和磕头差不多的礼节。这幅对联的意思:座上的人佩戴的珠玉,与日月争光,每个人都很有文采;人们穿的服装,如同云霞般灿烂。 王夫人常住的地方当然也不在这里,在东边的偏房内。黛玉一看,这摆设也不一般。几个老女仆让黛玉坐到炕上,黛玉观察炕上有两个对应放着的坐垫,考虑自己坐不合适,就坐在了东边的椅子上。在别人家什么都不能随便,这真是难为她了。刚喝了几口茶,一个丫环叫她到另一间屋里去,黛玉就跟着走到一个小的正房里。黛玉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坐了椅子,王夫人让了她半天,她才挨着王夫人坐炕上。 王夫人说:“你二舅舅今天去吃斋了,以后再见面吧。我得叮嘱你一下。你的三个姐妹以后相处很容易。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家里那个小冤家,那个惹事的东西,他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天到庙里去还愿了,晚上见了就知道了。你千万不要去招惹他,你的姐妹们都不敢招惹他。”古代遇到祭祀或重大事件,不能吃鱼肉等荤腥的东西,也不能吃葱、蒜等辛辣异味的东西,一定要洗澡,换衣服,与妻子分居,戒掉各种欲望,表示自己的诚心,这些活动就叫“斋戒”。 黛玉也常听母亲说,二舅妈生家有一个表哥,生下来时就含着一块玉,他又调皮又捣蛋,最讨厌读书,喜欢和女孩混在一块,外祖母对他又很疼爱,别人怎么敢管?现在听王夫人这么说,也不能跟着骂,就笑着说:“我听妈妈说起过这位哥哥,他虽然有些顽皮,但同姐妹们的感情特别好。再说,我们女孩都单独住在内院,怎么会招惹他呢"王夫人笑了:“你不知道。因为老太太疼爱,他从小就和姐妹们生活在一起。如果姐妹们不搭理他,他能老实一天。如果姐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一高兴就惹事儿。你千万别理睬他。他那臭嘴里一会儿甜言蜜语,一会儿满嘴胡话,千万别信他的话。”这当妈的倒是实事求是,一点也不替儿子遮丑。王夫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良心大大的好。不像现在有些当妈的,一见了人家女孩子,就把自己儿子夸得跟一朵花似的,什么长得就像小贝啦,什么才学能比盖茨啦。 这时,有一个丫环来说老太君叫吃晚饭。王夫人就带着黛玉去了。她们路过一个小院子,有四五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恭恭敬敬地伺候在院门口。王夫人介绍说:“这是你熙凤姐姐的院子,有什么事只管和她说。”进屋后,黛玉又是好一阵谦让,贾母笑着说:“你舅妈、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就应该坐在这里。”黛玉这才说声谢谢坐下了。 吃完饭,丫环捧上茶。过去林如海教女儿饭后过一会儿再喝茶,不然就伤害脾胃。不过,现在只能入乡随俗了。黛玉接过茶杯,照别人的样子漱了口。洗完手后,又上了茶,这才是喝的茶。贾母说:“你们都回去吧,我和黛玉拉会儿呱儿。”王夫人等人就走了。 贾母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谦虚地说:“刚念了《四书》。”其实,黛玉在贾雨村老师辅导下,肯定读了不少书。黛玉接着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说:“没读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文盲罢了!”其实姐妹们才学也很高,贾母好像不会吟诗作对,并且歧视女孩,是个老封建啊。 正在这时,一个丫环进来笑着报告:“宝玉来了!”看来,宝玉跟丫环们的关系不一般,他的名字下人怎么能随便叫?贱名好养活,古人认为起个卑贱的名字,比如“狗剩”“狗蛋”之类,就不会被恶鬼们注意,就更容易长命百岁。宝玉不可能起这么可笑的名字,所以就让大家都随便叫他的名字,这样叫着,名字也就贱了。 黛玉心里想: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混蛋玩意儿,还是不要见到他的好。不过,王夫人的一番话是否更引起了她的逆反心理?正想着,进来一个年轻公子,穿戴打扮高贵潇洒,如玉树临风。看脸上,眉清目秀,带着一种微微的笑意。你说人家长的!怪不得感情特别丰富呢!不漂亮的人,是不是要讲感情也没有资格,要不现在都在忙着整容呢?黛玉心里一惊:“这人我好像见过!”大家都知道啊,他们好像在仙境灵河见过。 宝玉拜见完贾母,又去见他娘王夫人。等回来,他已经换了家常的服装,但还带着项圈、宝玉、护身符等东西。这时候黛玉又仔细地观察,觉得这人风流倜傥,特别是那双眼睛,看谁一眼,就能把她电昏过去。 有人借《西江月》的词牌写了两首词来评价宝玉。一首这样说: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大致意思: 纵然长得人模狗样, 肚里原来都是稻糠。 整天疯疯癫癫又荒唐, 不通人情不爱读文章。 另一首: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那意思: 天下无能数第一, 世界废物比不上。 警告富贵的子弟, 千万别学他的样! 贾母笑着说:“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这么毒的眼睛,早就注意到多了一位美眉了,一猜就知道是自己的表妹。他忙上前作揖,趁机仔细地打量一番。古典美人嘛,先用文言为黛玉画个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简单地说,就是个病西施。 宝玉笑了:“这妹妹我以前见过。”很多色狼勾引女孩子用的都是这样一句话。说着,宝玉便凑到黛玉身边坐下:“妹妹读过书吗?”黛玉这次谦虚到底了:“只上了过一年学,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问芳名,又问表字。过去的女孩,能有个名字就不错了,哪会有字!宝玉笑着说:“我送妹妹一个很好的字——颦颦。”“颦颦”就是皱眉头的意思。当然是美人皱眉头,不是老头儿的眉头,那根本不用皱,早都是大深沟了。这礼物送的倒好,不用花钱。后来**妹们就用“颦儿”来称呼林黛玉了。 接着,宝玉没头没脑地问黛玉:“你有玉吗?”黛玉仍旧谦虚地说:“我没有,那玉是高贵的东西,怎么会人人都有呢?”宝玉听了,立刻就发起疯来,摘下那玉,使劲摔到地上:“什么破东西,连人好孬都不分,还说‘通灵’呢!” 一屋人都争着去拾玉。贾母搂着他拼命地劝:“小冤家,不能摔那命根子!”宝玉莫名其妙地哭起来:“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玉,唯独我有。现在来了个神仙妹妹也没有。看来这玉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说:“你这妹妹原来也有块玉,埋葬你姑妈的时候放到棺材里了。”好说歹说,总算安顿好了宝玉。 这时,有人来问黛玉住宿安排。贾母说让宝玉跟着自己住,让黛玉住在宝玉原来住的隔间里。宝玉说:“老祖宗,我会吵得你睡不着觉的。让我睡在原来的隔间外边就行。”贾母竟然同意了。唉,这是原则性的失误,大意啊!像现在的学校,从初中开始就不准男女生同位,只要发现男女生单独在一块,马上就宣判为早恋,立即清出纯洁的校园。这预防工作做得多好。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奶妈王妈妈,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叫作雪雁。贾母让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去伺候黛玉。其他服侍的仆人和迎春她们一样:除奶妈外,另外再加四个保姆,两个照顾起居的丫环,五六个跑腿、打扫卫生的小丫环。黛玉的生活档次也提高了。鹦哥好像后来改名叫“紫鹃”了,应该是黛玉改的吧。这个名字,保持了与雪雁名字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鹃,就是杜鹃,过去有个典故说“杜鹃啼血”,表达了一种思念、忧伤的感情,这与黛玉的感情也是一致的。。 晚上在隔间外边伺候宝玉的是奶妈李妈妈和大丫环袭人。袭人原来是贾母的丫环,本来叫珍珠。贾母觉得袭人会照顾人,就把她给了宝玉。宝玉听说她姓花,想起书上“花气袭人”的句子,就给她改名叫袭人。这袭人心眼很实,伺候谁心里就只有谁,现在正为不能劝说宝玉走正道发愁呢。 晚上,宝玉睡了以后,袭人悄悄到隔间里来看黛玉。这袭人心眼实,但人聪明得很。她对宝玉未来媳妇的人选已经看出了苗头。黛玉马上就开始抹眼泪:“今天刚来,就差点儿惹出一场大乱子。”袭人安慰她说,宝玉就这样子,别在意。黛玉又问那块宝玉的来历,袭人说生下来的时候在嘴里带着的。说着,袭人这就要去拿玉给她看,黛玉忙说不用了。 第二天,黛玉到王夫人那里去。王夫人和熙凤正看一封从金陵来的信,王夫人娘家嫂子又派人来传话。发生什么事了?探春她们打听到是金陵薛姨妈的儿子薛蟠犯了杀人罪,应天府正在通缉他呢。俗话说,人命关天。这可是一件大事啊!真要出大乱子了?

以上就是关于“安史之乱”的起因全部的内容,包括:“安史之乱”的起因、以林黛玉口吻写作文、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mama/1384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