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于近年来白粉病已经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
来自北京的农管家用户申亚洲发来向农管家的专家咨询:“黄瓜底部叶子的白粉病比较厉害,打了一次露娜润效果也不怎么样,还是大面积爆发?”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黄瓜叶面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
冯涛(安徽省 六安市——擅长领域植保技术、土壤管理)
白粉病危害,建议使用绿妃或露娜森或肟菌戊唑醇或氟硅唑或苯甲丙环唑防治。
昌盛(广东省韶关市——专研南方果蔬栽培病虫防治)
白粉病;病害表现:白粉;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加强肥水管理,防治徒长及早衰,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200克发病初用粉锈宁1000倍,也可用农抗120,世高,腈菌唑,大生等,每周一次,连用三次。
卢芃源(河南省郑州市——擅长作物黄瓜、番茄、萝卜)
考虑白粉病可用乙醚酚,乙醚酚黄酸脂,嘧菌脂,吡唑醚菌酯,露娜森,绿妃防治。注意避免干湿交替,水量要多,注意增温排湿。
吕兰华(山东省聊城市——擅长作物黄瓜、茄子、辣椒)
白粉病危害,建议选用绿妃或健功等喷施防治。
毛维山(云南省大理——擅长领域植保技术、栽培技术)
白粉病;防治方法:白粉病一般用三唑类治疗,预防以嘧菌酯较佳,也可以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乙醚酚,嘧啶核苷酸治疗,严重用苯菌灵灌根效果更好。
农管家知识小课堂——黄瓜白粉病危害症状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圆形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呈灰白色,叶片变黄,质脆,失去光合作用,一般不落叶。叶柄、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
发病规律
该病喜温湿、耐干燥。温度10~30℃,相对湿度25%~85%,其孢子均可萌发。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75%。温度高于30℃,湿度超过95%,则病情受到抑制。
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易流行。病原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棚室保护栽培的作物上越冬。
越冬的闭囊壳在气温达到20~25℃时散发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
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及大棚的相对湿度,防止温度过高,以免出现温热。
参考防治药剂
70% 硫磺·甲硫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840-1050克/公顷 喷雾
40% 硅唑·多菌灵 悬浮剂(低毒) 使用84-96克/公顷 喷雾
80% 硫磺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83-217克/亩 喷雾
50% 嘧菌酯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30-45克/亩 喷雾
40% 唑醚·氟硅唑 乳油(低毒) 使用75-90克/公顷 喷雾
200亿孢子/克 枯草芽孢杆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67克/亩 喷雾
23% 氨基·嘧菌酯 悬浮剂(低毒) 使用65-98克/亩 喷雾
40% 苯甲·嘧菌酯 悬浮剂(低毒) 使用30-40毫升/亩 喷雾
以上就是关于黄瓜白粉病在幼苗期,到底可不可以打药全部的内容,包括:黄瓜白粉病在幼苗期,到底可不可以打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