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对乌梅都很熟悉,但是有很多人却不了解乌梅丸是什么东西,其实这种食物对人们的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下面分享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11、延缓身体衰老
乌梅丸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一些天然药用成分,仍然服用它以后能促进腮腺荷尔蒙分泌,这种腮腺荷尔蒙是一种天然抗衰成分,它能提高人体各组织细胞的活性,也能延缓人体衰老,平时人们适量服用一些乌梅丸能有效增强身体的抗衰老能力。
2、清血排毒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精致食品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但这些精制食品中多会有一些化学原料和其它调味品存在,这些物质中含有一些毒素,它们会在人体内淤积,如果人们多吃一些乌梅丸,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加快身体里这些毒素代谢,能起到清血排毒的重要作用,对维持人类血液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3、补充能量
人们服用乌梅丸不但能让身体新陈代谢加快,还能促进身体各器官功能恢复,另外它含有的柠檬酸等营养成分,还能促进人体对其他维生素和酵素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它能为人体补充充足能量,促进人体内乳酸代谢,可以促进体力恢复缓解身体疲劳。
什么人要吃乌梅丸
乌梅丸虽然是一种中成药,但它的毒副作用特别小,人们服用它以后能调理脾胃,也能补充能量,还能清血排毒,所以生活中那些消化能力比较差,或者患有肠胃疾病,而且喜欢吃大鱼大肉的人群都适合吃一些乌梅丸,它能促进人体内有害物质代谢,而且能提高脾胃消化功能,可以让这些人群的身体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2乌梅丸简介
乌梅丸,中成药名。为驱虫剂,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作用是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在临床中可以治疗蛔虫引起的疾病,比如蛔虫引起的厥逆、长时间的腹泻、巅顶部出现的疼痛、腹部出现的疼痛以及烦躁、呕吐、手足发冷,这些都是乌梅丸的治疗方向。
乌梅丸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是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是可以用于治疗尿血,便血,痢疾等一些情况,在使用时要严格的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这样才能够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在平常的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吃一些烧烤类的`食物,因为烧烤类的食物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细菌和寄生虫也是没有被完全杀死的。
使用乌梅丸注意事项有哪些
乌梅丸,适应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滑物应该为发物的误写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发物分类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
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作品等。
急性肝炎,病人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膨胀满、纳差不食、小便黄赤,这是湿热重之象,应忌吃油腻食物和辣的食物,滋补燥热之品;肚腹胀气的病人应忌豆类、山芋、土豆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应忌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鱼卵、骨髓等;好发疮痛、疖疔者,多因火热之毒所致,凡肥腻辛辣之品均在禁忌之列。
按照民间的经验,羊肉、猪头肉、猪蹄、鹅是大家公认的“发物”。其中羊肉性大热,感冒往来寒热,或素体多火,或热病初复,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病复发。关于鹅《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应忌服。猪蹄有发乳、托疮之效,但疮疡初起忌服。
乌梅丸是属于中医著名方剂,是由古代医圣张仲景所创,是用来治疗蛔厥的病症的,还可以用于治疗久治不愈的腹泻病症,如果的此药进行加减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用于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的病症,肝胆方面的病症,神经官能症的病症等的治疗。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重视《伤寒论》经方,临床重视运气学说的应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杨桂芹主任医师拜顾植山教授为师,多次跟师学习。本文为导师杨桂芹跟师顾植山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之体会。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与《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乃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全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常被现代临床用以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疑难病症。下附导师杨桂芹病案三则:
乌梅丸适合症状:汗证
崔某,男,58岁,干部,于2015年10月20日初诊。盗汗2余年,夜眠较差,多梦易醒,每于夜间2点左右醒而汗出,以上半身尤甚。平素常自觉口干舌燥,夜间加重,时有咳嗽,冬季尤甚,常神倦乏力,伴见心烦,食少纳差,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经中西医内科检查,未见阳性体征。但患者长期受此汗证困扰,遍寻医治无果,多以益气养血,养阴润燥,亦或健脾补肾治之,未收显效。
吾师杨桂芹据其主证之夜间2点左右醒而多汗,且上半身尤甚,加之患者有神倦、心烦之症,遂依据《伤寒论》厥阴病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诊其病机乃厥阴病阴阳不交,气血失调。遂予乌梅丸加浮小麦30克,茯神、夜交藤各20克,龙骨、牡蛎各30克,生地黄20克,水煎服治之。服药5剂后,盗汗量渐少,夜眠得宁,药后收效,仅稍有乏力感,时有腰酸,遂以前方加制狗脊20克,芡实20克,黄芪30克,守法继服7剂。三诊时患者自述苦疾告愈,自觉全身舒适,诊其舌脉可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患者因工作出差近半月,为防其复发,续方12剂以巩固之。后多次追访,未见复发。
乌梅丸适合症状:胃脘痛
焦某,女,56岁,工人,于2015年8月29日初诊。胃脘不适近2年。一年前因情绪刺激引发胃部不适伴见失眠,刻诊胃部不适及失眠症状加重一月,常于夜间1~3时易醒,平素多梦,入睡困难,每日凌晨3~4时常因胃部不适而醒,平素自觉胃脘胀满,晚餐后明显加重,稍食不慎即有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甚者完谷不化,如有情绪波动则诸证随即加重,身困乏力,手足不温,时有心悸。舌质红,苔黄厚,脉沉细。经胃镜、心电图辅助检查,除浅表性胃炎及轻度心肌缺血外无明显阳性体征。曾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法治之,效果不显。
后经吾师杨桂芹四诊合参,断其为寒热夹杂,外寒里热,阴阳不相调和所致,气滞血瘀。遂以乌梅丸加茯神、夜交藤各30克,安神定志,调和阴阳,疏通气机,进药7剂。胃脘不适明显改善,夜眠好转,易入睡,偶有多梦,时有乏力,伴见下身不温,遂以前方加柴胡12克,白芍20克,续服7剂,调节少阳枢机,调和阴阳气血。三诊患者自述夜眠时间延长,至晨见日光方醒,全身无明显不适,仅偶有腰酸感,经查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为防其症反复,故以前方去柴胡、白芍,加葛根30克,桑寄生30克,制狗脊20克,续服7剂。药后追访,诸证未现,至今尚好。
乌梅丸适合症状:失眠
曹某,女,48岁,工人,于2015年11月10日初诊。睡眠不佳近一月,近日加重,每晚睡眠仅3~4小时,且多梦易惊,常于凌晨3点左右醒,平素时有头晕伴见头痛、呕吐、腹泻等症,偶觉胃脘不适,伴泛酸,心烦,常自觉咽喉部有黏痰,咯之难出,色白,身冷恶寒,食少纳差,二便规律,大便时有黏滞不爽,舌淡苔白,舌边齿痕,脉沉细。
吾师杨桂芹据厥阴病欲解时证断其夜间易醒时间及平素身体不适诸证当由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进而阻碍阳气疏布,营卫失调所致。治以乌梅丸加茯神、夜交藤各30克,乌贼骨30克主之。服药5剂后睡眠明显改善,现夜间持续睡眠时间逐渐延长,偶有多梦,但不影响睡眠,呕吐及腹泻等症基本消除,咽喉清利,二便调,仅偶发头晕及头痛,纳可,胃脘稍有不适,无嘈杂泛酸,时有口干,心烦,但情绪易自控,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遂追服前方5剂。至今患者复诊告愈,全身无不适,随即停药。
以上三案均嘱患者服药时以头煎药汁当日晚间服用,次日晨起餐后半小时服用次煎药汁。
分析与讨论
溯本求源,探其方义 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主以乌梅丸治疗蛔厥证,是厥阴病之经典方,后为晋唐沿袭,延至宋后,方有医家查其精要,究其组方之义,探其应治之机,遂立其为厥阴病之主方,以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等症为主。刘渡舟教授依据厥阴病之提纲证指出凡临床所见之肝热脾寒,或上热下寒,且其寒为真寒,其热乃真热者,又迥非少阴之隔阳、戴阳之证,皆应归于厥阴病以确其治则,求其治法。黄煌教授提出“乌梅丸的真正定位应为厥阴病之主方,厥阴病即是凡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气血失调等疑难证候的综合概括,而本方的组成则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融酸甘苦辛四味为一体的杂合而治……在腹痛、呕吐、下利等消化系症状以外的疾病中,此种寒热错杂往往更是判断是否使用乌梅丸的重要线索。”
由此可见,临床凡有上热下寒、阴阳不交、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头痛、头晕、失眠、汗证、月经不调、胁痛、痞满、胃脘痛等证,且其寒热非为假象,明确诊断非隔阳、戴阳之证者可以乌梅丸化裁治疗。
异病同治,循经辨方 由以上列举病案可以 总结 出,虽三组病案之病各异,但细究其症,则可见其共同之处。一是均有咽干口燥、口周干、纳差食少、大便稀溏不成形,甚则黏滞不爽等症,此与厥阴病提纲证所述之“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颇为相似二是症状上均可见有寒热错杂、虚实错杂或气血失调之象三是时间上都有病情在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间)发病或加重,依据子午流注规律以及厥阴病欲解时证“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卯上”可知丑时当为足厥阴肝经所主,这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特点以及其欲解时证的发病规律恰好相合。
厥阴肝木,居肾水与心火之中,肝木受肾水之涵以生君火,故可协水济火,使心肾得交。风木之肝失于疏泄之功,水火不济,从而出现厥阴上热下寒,阴阳不交之症。张秉成曰:“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遂的其生长之意。”《伤寒论》的六经病辨证、遵时而治的辨证论治思路及其依据“欲解时”把握厥阴病病机,为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依据。
天人相应,参以运气 运气为纲论治疾病强调主气、客气。2015年为乙未年,根据《内经》运气七篇大论中的运气相关知识,结合其所述的运气推算 方法 得出“乙未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见少商金运,岁金不及”以及2015年运气格局表。(注:由于表格内容无法正常显示,请查看PDF格式。)
根据《素问·五运行大沦》:“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乌梅丸以辛、甘对风木之急,以苦寒之黄连、黄柏应对君火,以热性药应对寒水。乙未年本为金运不及,初之气时主客气均为厥阴风木,木乘又可侮金,故出现干咳。人参无形之气,以摄走泄之阴,合之甘草,补土生金,地骨皮甘平微苦,以泻肺中伏火。如此可见,乌梅丸组方配伍严谨周到,诸药运用参合六经辨证,运肝木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清上温下,调和气血,直切病机之要,疗效确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