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ABCD,有什么办法可以自查?
维生素是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检查维生素缺乏,需要到正规的三甲医院挂内分泌科或者普内科行常规检查。
a
验血是必不可少检查的一个项目,验血需晨起空腹化验检查,并要求在检查的前一天晚20时以后不许进任何主食和功能性饮料;并在第二天晨起8点前空腹来医院留血清样本以便检查。
还可以通过查体来判断患者是否维生素缺乏,如患者维生素缺乏者毛发稀疏、毛发变黄、皮肤变灰暗、皮肤色泽变暗,还会有不同的睡眠质量不佳、心肌供血不足、脑血管缺血和乏氧的体征和定位诊断。
去医院就诊想检查是否缺乏维生素,通常通过抽血化验的方法来检查,抽血化验可以检测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等维生素是否缺乏。
b
另外还能够检测微量元素是否缺乏,包括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锌离子等都是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来进行检测的。
如果化验结果提示缺乏维生素的话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充,以避免由于维生素的缺乏而导致一些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而出现的夜盲症或者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佝偻病等。通常来说,一般只要是饮食正常的人,吸收消化功能正常的话,通常不需要额外的补充维生素。
体内缺乏维生素可以进行血液检查,行血常规化验从而查看身体中缺乏哪一种维生素,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c
维生素是人体内必须的一种化合物质,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例如表面皮肤干燥、缺乏弹性、人体内缺乏营养物质,甚至会导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能力降低从而引发各种继发性疾病,引发胃溃疡、胃炎等疾病,除此之外会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系统疾病,幼儿缺乏维生素会导致身体发育障碍。所以,缺乏维生素应该进行血液检查,价格在20-50元不等,可以有效检查出身体内缺乏的维生素。
化验费基本上是全市统一的价格;看病费用是否高,主要取决于大夫是不是过度开检查项目,即相关性不大的检查项目,或者说由于大夫水平有限,必须通过多开检查才能看准病;总医院从医德医术方面还算可以,一般在20到30元左右。看检查时都包含的项目。有的多收费高。但基本不会超过这个标准。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有:1)检查前,一定要配合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带来不便。注意了这些,抽血会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为自己节约诊断时间。 (2)做生化检验时必须采空腹血。一般来说,需要抽空腹血的化验,大部分是做生化检验的项目。如肝功、糖、蛋白质、脂类与各种无机离子(钾、钠、钙、磷等)。 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距前一餐约12—14小时所抽取的静脉血。由于餐后12—14小时胃肠的消化与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毕,因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恒定。此时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进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以避免在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 (4)不同的化验项目要问清医生,区别对待。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餐前血糖,早上检查前一定不能吃饭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等查胆固醇前,少吃或不吃鸡蛋。 (5)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锻炼和剧烈的体力活动影响许多项目的检验结果。如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在体力活动增加后就会升高,可达一倍以上,甚至休息一小时后仍可偏高30%。慢跑后血中肌酐(Cr)可增高45%,血尿素氮(BUN)可增高31%。因此要求在体检前2天起要保持常态活动量,不要在剧烈活动后采血常规血样。 (6)重视药物的影响。药物在体内不仅可以干扰检验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还可以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如维生素C可以使AST、胆红质(Bil)、Cr、尿酸(UA)等检测结果偏高使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脂(TC)等测定结果偏低。再如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类药可使甘油三脂升高等。特别是进行酶学检查、激素测定等,应以停药后进行为佳。药物影响易忽视,个人应注意主动配合医生,这样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7)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血液发生病理变化时常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又常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查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化验项目。 血常规的检查包括以下: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 女性0-12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