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碗水煮到6碗水,然后再捞掉渣渣,然后再把剩下来的药汤浓缩到3碗水。这种煮药的方法叫做去渣重煎。
需要去渣重煎的方剂:泻心汤里面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也是;而另外呢,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几个方子它们基本上在中医里头是把它归类于和解剂,就是当它的方子里面的药性,是那种寒药也有,热药也有,然后希望这个寒药跟热药,要作用得非常隐隐约约不露骨的时候,那就会用这种去渣重煎的方法,让这个药性更调和一点。
二、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
1、如果初学者用柴胡汤用的不对,容易劫到肝阴。劫肝阴,就是开始发干发燥,眼睛发干了,喉咙发干,说话就有一种塞住的感觉。
2、恢复肝阴:被劫到肝阴吃建中汤,连吃一两个礼拜大概就可以修复,这个比较慢比较稳。如果要快也可以吃“一贯煎”跟“当归六黄汤”当归补血汤、加味逍遥散这些滋补肝阴的方剂都可以用都会有效,但是不能吃太久,会寒到让人拉肚子。
3、要出现柴胡证的时候用小柴胡汤才最有效,如果要通胆经、疏肝解郁小剂量两三克会有效。而且也不能够常用。
4、小柴胡可以用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癌症、艾滋病等等,但先决条件是要辩证归经胃少阳病有柴胡证主症才行。
5、有柴胡证”这四个字,是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发掘的。就是说有柴胡证,他这个人可能正在难产;有柴胡证,那人可能正在便秘;有柴胡证,那个人可能正在僵直性脊椎炎;有柴胡证这个人可能正在肾小球发炎,他可能正在脑瘤,他可能正在白血病。就是不能够期待柴胡证能够治白血病,但是白血病它可以有柴胡证,意思是说重要的是会抓柴胡证,而不是去记得说柴胡汤有医过哪些病。因为医过哪些病,如果没有柴胡证的话,还是不适合使用柴胡汤的。
6、小柴胡可以作为感冒最初起的一个方剂,辩证变不清楚的都可以用,治愈率非常高。
三、【7.70】 太阳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一)太阳表证,然后病到六七天了,可是脉把起来呢,让人觉得好像浮的有点没力没力的,然后这个脉又跳得慢吞吞的。这个脉象在临床上来讲是太阳开始沉到太阴去,就是太阴脾经的太阴病。那太阴病是什么呢?太阴病是消化机能不太行,
(二)所以第一个脉是让人说,这个脉象上面来讲,可能是挂到少阳区,可能是挂到太阴区;第二个特征“恶风寒”,是代表这个人的太阳区块的感冒还没有消失,第三点叫做“手足温”,标志着一个我们称之为“系在太阴”。
(三)太阳病往阳明传的话,他的脉一定会变得更加有力。那如果这个太阳病往少阳传的话,这个脉一定会从整片的浮脉变成勒成细细的一条弦脉,就是有特征的,但如果往少阴病传的话,他的脉就会收成一条细细的沉下去底下。
四、【7.71】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一)张仲景的书里面有些他的习惯用语,比如说张仲景如果说到呕吐的话通常是讲少阳证,说到这个人不大便,通常都是这个人关系到阳明之类的,就是他有一些习惯性的词句。那同样的,手足温呢也是张仲景的书里头一个习惯句,而这个手足温是在标志称之为“系在太阴”。
五、【9.10】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一)“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他的发烧,是手脚暖暖的,可是身上没有什么高烧,像阳明篇的高烧放在哪里都是觉得很烫哦,摸哪里哪里都觉得很烫。“系在太阴”的意思,并不是是太阴病,而是代表这个阳明病跟太阴病是有牵连的。
(二)“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这就是其实他已经有阳明病。也就是说当一个病和它的脉象呢,脉象是这样,就是浮浮缓缓的,然后他这个手脚也是摸起来暖暖的,其它地方可能不一定有高烧。
六气对六经:太阳是寒水气,少阳是相火气,厥阴是风木气,少阴是君火气,阳明是燥金,太阴是湿土。
汉代张仲景,因为著写了《伤寒论》而被后世尊为"医圣"。其中的方剂被后人称为"经方"。经方的特点,相信每一个喜欢中医的人都知道:药味较少,分量较重,对症下药,效果良好。
其中有很多著名的方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等,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其中一个方剂,被人称道为"最符合我国人文传统"之方,那就是" 小柴胡汤 "。
该方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功能七味重要组成。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肝解郁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阳相火。两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热透邪,调畅少阳气机之效;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人参、甘草、大枣可益气和中,扶正去邪。七药配伍严密,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曾说:"小柴胡汤善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它功效快捷,治法奇妙,虽然方中没有麻黄、桂枝,但仍能发汗;没有芒硝、大黄,但仍能通便,没有茯苓、白术却能利水,没有常山、草果,却能治疟。所以,刘教授称它"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抑菌、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镇静、镇痛、镇咳、抗过敏、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和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及多种内伤杂症。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如何正确应用小柴胡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统计27种中医药期刊对小柴胡汤的应用个案报道,共得病案143例,含中西医病症49种,包含内、妇、儿、五官、肿瘤等多科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有80多个。如食欲不振、口苦、呕吐、发热、恶寒、头晕、胸胁满痛、心烦头痛、咽干、脉弦、脉数、脉细、苔白、苔黄等等。
又有人对265例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最常见症状,首先是各种外感发热;其次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再次是胁部症状。就舌、脉而言,最常见的为薄白苔、薄黄苔、弦脉、弦细脉。
以上可见,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症,主要以发热、消化道及情志方面的症状为主。发热主要以寒热往来为特点,此时因正邪相搏,且正气渐虚,不足以抗邪,尤其在外感病中;消化道及情志症状则反映出气机郁结,脾胃失和,三焦不畅,这在外感和内伤病中均有反映。掌握小柴胡汤证的基本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正确应用小柴胡汤有重要指导意义。
《伤寒论》101条中曾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不过,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认为不可据此而误用小柴胡汤。日本就曾出现因误用小柴胡汤而致死亡的事件。所以,任何一个好的方剂,都必须经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后,方可使用。
服用小柴胡汤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生冷辛辣食物。
(2)上盛下虚,肝火盛者不宜用。
(3)素体阴虚吐血,或有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