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饴糖(30g)桂枝(9g)芍药(18g)生姜(9g)大枣(6枚)炙甘草(6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证候】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病机】该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
【方解】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案例】
(1) 刘渡舟医案 :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为疏: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7枚,当归10g,饴糖40g(烊化)。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
按: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效果更佳。
(2) 胡希恕医案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渴不思饮,大便微溏,日2次行,下肢瘫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g,白芍18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饴糖45g(分冲)。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2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
按: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3) 魏传余医案 :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干食困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桂枝30g,白芍60g,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g,饴糖100g。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未发现异常。
按:中气虚弱,贲门失于弛缓,吞咽不能,而致噎膈。有是证使用是药,小建中汤补益脾胃,建立中气,待中气建,则吞咽自如,是以获效。
(4) 李凤翔医案 :患者,女,5岁,3个月来下午低热,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曰1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热,依方继服14剂。
按: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
(5) 万桂华医案 :唐某某,女,21岁。病已20余日,因急性胃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吐泻诸症均除,惟留高热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凉及西药磺胺类药物10余曰,皆未获效。症状:高热烦渴,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脉象细弱而数。证属气虚发热,拟“甘温除大热”法,宜小建中汤加减治之:白芍12g,白术9g,桂枝5g,黄芪24g,大枣3枚,甘草6g,饴糖30g(冲服)。2剂而愈。
按:气虚发热,多为低热不除,然亦有高热不退者,同样可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之。本案脾气虚甚,故加黄芪、白术以帮助气健脾之力。
(6) 吴达昌医案 :张某,男,6岁。患者自1987年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渐加重,至1987年9月,每昼夜饮水量竟达4000多毫升,小便约20次,多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消渴症”,住院治疗两天,症状无改善。1988年4月23日就诊: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
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处方:饴糖30g,桂枝5g,白芍10g,大枣10g,生姜5g,炙甘草5g,水煎服(饴糖溶化冲服),每日1剂,嘱服5剂。药后,口渴、尿频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每昼夜饮水减少至2000mL左右,每晚小便3〜5次,面容始转红润,纳增,精神好转。服药50余剂后,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口渴、尿频,消渴症也。然舌淡、脉沉,非阴虚燥热也,乃阳虚不运之象。益脾阳不足,失于运化,水津不布而下趋,故口渴、小便多矣。渴当饮水自救,怎奈脾惰不运,则饮愈多,而小便愈频。治当温中健脾,补土以制水,待水津四布,则口渴、尿频自除。
(7) 陈大启医案 :戴某某,女,22岁,未婚。三年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3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淡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10余日,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未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按:痛经病因各异,寒热虚实不同,倘因中气虚弱,脾胃虚寒,冲任失调,寒积作痛者,使用本方,可收温中祛寒、调理冲任、缓急止痛之功。
【方论】
(1)金代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焉。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津液不运,收而行之,是以桂、芍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
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心腹之邪为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健脾,非与桂枝同用尔。
(2)元代李杲《脾胃论》:《伤寒论》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以芍药之酸于土中泻木为君;饴糖、炙甘草温补脾养胃为臣;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脉弦而腹痛,肉桂大辛热,佐芍药为退寒水;姜、枣甘辛温,发散阳气,行于经脉、皮毛为使。建中之名,于此建焉。
(3)明代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建中者,建其脾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中之味甘也。阳脉涩,阴脉弦者,为中虚内寒也。心中悸者为气虚,烦者为血虚。故用胶饴为君;甘草、大枣为臣,以甘佐甘缓之也;白芍药之酸,能收敛脾气,而益其中,故用之为佐;桂枝、生姜之辛,以散余邪而益气也。
(4)明代吴昆《医方考》:伤寒腹中急痛者,此方主之。腹中急痛,则阴阳乖于中,而脾气不足矣,故立建中汤。桂肉与桂枝不同,枝则味薄,故用之以解肌;肉则味厚,故用之以建里。芍药之酸,收阴气而健脾。生姜之辛,散寒邪而辅正。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甘草、大枣、胶饴以缓急痛。又曰:呕家不可用建中,为甘也。则夫腹痛而兼呕者,又非建中所宜矣。
(5)清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小建中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胶饴也。桂枝汤扶阳而固卫,卫固则荣和。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阳归附也。加胶饴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建,定法也,定法惟中,不偏不觉,王道荡荡,其斯之谓乎!
(6)清代张璐《伤寒缵论》: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等分,用芍药佐桂枝以治卫气;小建中方中加倍芍药,用桂枝佐芍药以治营气,更加胶饴以缓其脾,故名之曰建中。则其功用大有不同耳。
(7)清代罗美《古今名医方论》:桂枝汤为治表而设,佐以芍药者,以自汗故耳。自汗本表证,而所以自汗者因于烦,烦则由里热也。此汤倍芍药加胶饴,名曰建中,则固为里剂矣。然由伤寒内虽发,而外寒未除,势不得去桂、姜,以未离于表,而急于建中,故以小名之。其剂不寒不热,不补不泻,惟甘以缓之热,微酸以收之,故名曰“建”耳。
所谓“中”者有二:一心中悸而烦,烦则为热,悸则为虚,是方辛甘以散太阳之表,酸苦以滋少阴之虚,是建中之宫城也;一腹中急痛,急则为热,痛则为虚,是方辛以散厥阴之邪,甘以缓肝家之急,苦以泻少阳之火,酸以致太阴之液,是建中州之都会也。若夫中气不足,劳倦所伤,非风寒外袭者,《金匮》加黄芪,以固腠理而护皮毛,则亡血、失精之症自宁。此阳密乃固之理也。
(8)清代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此和阴阳调营卫之法也。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疾不生。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
昧者以寒攻热,以热攻寒,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惟以甘酸辛药和合成剂。调之使和,则阳就于阴而寒以温,阴就于阳而热以和,医之所以贵识其大要也。岂徒云寒可治热,热可治寒而已哉!
或问,和阴阳调营卫是矣,而必以建中者何也?曰: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自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9)清代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戊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使以姜、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
(10)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是方也,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名曰“小建中”,谓小小建立中气,以中虽已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也。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倍芍药加胶饴调建中州,而不啜稀粥温服令汗,盖其意重在中虚,而不在伤寒之表也。中虚建立,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烦悸可除矣。伤寒浮得脉涩,营卫不足也;沉得脉弦,木入土中营卫不足则表虚,木人土中则里急,表虚里急,故亦以此汤主治也。呕家不可用,谓凡病呕者不可用,恐甜助呕也。
(11)清代费伯雄《医方论》:肝木太强,则脾土受制,脾阳不远,虚则寒生,阴气自凝,阳气日削,故见肠鸣、泄泻、腹痛等症。小建中汤之义,全在抑木扶土,当从吴氏之说,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肉桂温里,桂枝解表,用各有当也。且肉桂性能杀木,合芍药以制肝。又用姜、枣、甘草、饴糖之甘温以补脾,斯中州之阳气发舒而阴寒尽退矣。
(12)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合三条观之,则知此方之治中虚木贼之病可知。然前二条既冠以伤寒二字,则知其肝脾虽病于里,而外寒仍留于表之意;后一条则纯是肝脾为患,肝有相火,故现出种种诸证。
桂枝得生姜可以散表,桂枝得白芍可以平肝,是以仲景桂枝汤一方,外散风邪而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足见仲景之方,并不拘定用法。但此方因土虚木克起见,故治法必以补脾为先。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以饴糖、大枣、甘草之甘缓,小小建其中脏,然后桂枝、生姜、白芍出表入里,随病势而各奏其长。况生姜、大枣有协和营卫之妙,白芍、甘草具安脾止痛之神。立方之意,真亦神化极矣。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 THE END —
1、文源:本文摘自《中医实用经典100方》河南 科技 出版社出版 主编/姚建平 李青雅 编校/小竹茹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我们说过,桂枝汤其实是针对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的一剂补药。这个补并不是什么人参虫草燕窝海参那种非常滋腻的补,而是用桂枝芍药加强人体新陈代谢,再用生姜大枣炙甘草调理人的脾胃,不是补药,对很多人来说却比补药更好。
今天我们要说的小建中汤也是桂枝汤的一种变化,和桂枝汤相比小建中汤可以说更稍微有了点补的意思,因为里面加了饴糖,也就是麦芽糖。其实,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其实麦芽糖比人参虫草燕窝海参更补。
这两天和我家小朋友一起用圣女果的种子来培育圣女果的苗。原来瘪瘪的种子,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营养不良,觉得可能是无良奸商把还没成熟的种子卖给我了。可泡在水里一会种子就饱满了,撒在湿土里再盖上薄土过两天就发芽了,甚至就放在湿毛巾里也能发芽,而且种子里带的营养只要一点水就居然能支持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子叶,之后就需要土壤补充营养了。我感觉种子和核武器一样,那么瘪瘪的一点点就可以变成这么大的一棵苗,而且是有生命能继续成长的一棵苗。
麦芽糖是什么,其实就是麦子种子里的营养经过发酵得到的。这种营养,对于孩子的肠胃其实是最好的营养。孩子也是一棵苗,孩子发育过程中,肠胃一般都比大人的弱,补充点来自种子并经过发酵的营养,孩子容易吸收,把肠胃调养好了,就能更好地吸收各种食物的营养,孩子全身都得到营养,这棵苗就长的更壮实了。
小建中汤中还有什么成分?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这不还是桂枝汤么?对,还是这五种药,不过芍药一般要比桂枝多一倍。成人的用量,一般可以是麦芽糖(20-30克) 桂枝(9-15克) 芍药(18-30克) 生姜(9-15克) 大枣(6-8枚) 炙甘草(6-10克) 。7岁孩子的用量,一般可以是麦芽糖(15克) 桂枝(6克) 芍药(12克) 生姜(6克) 大枣(4枚) 炙甘草(4克) 。其他年龄的孩子,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小孩的药量,一般可以用四小碗水煮成两小碗,每服一碗,服之前再把麦芽糖烊入。
所以,小建中汤含有桂枝汤,含有芍药甘草汤,含有麦芽糖。对于孩子而言,比较适合于比较瘦,营养吸收不好的孩子,有的可能会有挑食,有的吃一点主食就不想吃了,有的偶尔会有腹痛,有的眼睛和鼻子之间会有青筋,有的睡眠不好,有的可能有点寒性便秘,但这些也不一定全都会有。在孩子不感冒的时候可以服用小建中汤,也不一定要当作药那么准确和连续,可以是服三四天停一两天。用小建中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会感觉到小孩胃口增加,体重上升。
小建中汤主要针对的是肝脾不和。中医认为肝的属性是木,脾胃的属性是土,(心的属性是火,肾的属性是水,肺的属性是金),如果树瘦瘦高高的了,土太少了,树就不扎实了,而且树缺乏营养也长不好。这时候就要首先增加一些土,更好的固定和支撑住树,同时也要适当修剪树的枝叶,保证土的营养和树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小孩子这棵小树苗长的很快,肝气相对较盛,但是脾胃比较娇嫩比较脆弱,土气较虚,用西医的观点来看益生菌的环境也还有待完善,着急供给营养但是吸收又可能来不及,所以积食、腹泻、便秘等偶有发生。小建中汤在桂枝汤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调节人体脾胃的基础上,重用麦芽糖补脾胃,并加大芍药用于柔肝调肝,从而达到了调节肝脾平衡的作用。
从解剖学来看,肝的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注入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脾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汇入肝,肝是负责营养代谢和营养储存的器官。中医还认为肝主藏血,(另外肝在人的胚胎期还是造血器官,之后被骨髓替代),我们说过芍药的一个作用是促进静脉血回流。桂枝汤和麦芽糖提高了脾胃的消化增加了营养,然后芍药再促进这个营养流到肝脏吸收代谢和储存,或者说在土壤里加养料,树苗的根和茎又加快吸收了养料,这树苗一定长的更好了。看来中医认为脾胃是土,肝是木,是和人体解剖学一致的。
小建中汤只适合于肝脾不和导致营养吸收不好的瘦,不适合于阴虚火旺导致的消瘦。
也有在小建中汤的组成中加入黄芪,成为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又比小建中汤更滋补一些。如果要给小孩服用,其实用小建中汤就好,如果加黄芪也最好是用生黄芪,避免孩子上火。
小建中汤除了可以用于孩子营养不良以外,也可以用于成人,对于有肝脾不和的患者的紫癜、乳腺增生、肠息肉等症状也有较好的作用。
附1:经方名医黄煌老师谈小建中汤
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经方用途,有对症状的,有对证候的、有针对体质的不同层次。小建中汤就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这一点从本方治疗虚劳病也可得到佐证。《金匮要略》载本为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虚劳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虚衰,属慢性衰竭疾患,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炎、肝腹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消化性溃汤、结核病、肿瘤晚期等疾病等见有体质消耗,体力衰竭者,均可以虚劳论治。
本方中重用芍药,有芍药甘草汤之义。故体质虚弱,经常性腹痛时可用小建中汤缓急止痛,但是本方证不拘于腹痛。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一升。饴糖为滋补剂,有强壮与缓和作用。“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可看作机体自我消耗,阴液不足所致,“心悸”、“梦失精”也只是虚性兴奋,而含有饴糖的小建中汤恰可补其不足,缓解消耗状态,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
我把小建中汤当作保肝药看待,常以小建中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证见消瘦、大便干结、脚挛急者,本方对改善肝功能有效。但如有感染及出血则不可用本方。另外,根据“男子黄,小便自利者,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的记载,本方也可用于溶血性黄疸。
在儿科方面,日本汉方医们也常以本方长期服用来改善虚弱儿体质,我常用本方治疗小儿的慢性腹痛。虽然条文中屡屡提到腹痛,但本方临床运用时则要以辨别虚弱性体质为首务,在这一前提下的腹痛才考虑使用小建中汤。但若能着眼于虚弱状态而用方,则本方改善体质的意义也将远远大于缓解腹痛。小建中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越是运用广泛,就越说明该方子针对的可能是某一种体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质之方,它的真正意义应当是强壮“病的人”,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附2:台湾经方中医JT叔叔谈小建中汤
在补剂的“小建中汤”中,桂枝汤加倍芍药再加麦芽糖(饴糖),因为造酒的时候,是上面那层液体蒸馏出酒,所以酒可以“引诸药至至高之分”,而下面的余渣最底下可以提炼出麦芽糖,因此饴糖的药性除了补脾胃之外,更可说是把桂枝汤的药性黏住,然后压到腹部以及肚脐以下。原本入心的桂枝,就被拉了一些药性到小肠及丹田的区块,在小肠(小肠本来和心就是表里关系,小肠火来自心火)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所以小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很神,如果还要加强补肺,再加点黄耆、半夏,变成“黄耆建中汤”就得了。由于小建中补而非常温和,所以很适合现在被滥用抗生素的儿童体质。
附3:名医黄煌老师小建中汤治疗先天性结肠黑斑息肉医案
那个患有先天性结肠黑斑息肉的小姑娘来复诊了。时隔2个月,姑娘的气色红润了许多,精神状况也非常好,更让我高兴的是,自从服用中药以后,她没有再发腹痛,当然再没有动过手术。
4月19日,门诊上来了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12岁,身高155公分,体重只有27公斤。但机灵的大眼睛,很有神采。她2005年出现剧烈的腹痛,诊断为先天性肠道黑斑息肉引起的肠套叠,先后5次手术,特别是这几个月,发作频繁,已经2次手术。对于屡发的腹痛,西医已经无奈,建议让找中医调理。姑娘消瘦,但皮肤细腻,口唇上布满了黑色的斑点,舌苔厚。我先用桂枝加芍药汤加枳壳,药后得便,为酱色,腹痛未作。她诉说汤药很苦,睡眠不好,我便改为小建中汤,加生麦芽,并嘱咐网上购买饴糖,每次冲服。这次来,孩子精神好多了,而且说药味甘甜,喜欢吃。
先天性肠道黑斑息肉,又名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黏膜皮肤色素沉着和胃肠多发性息肉为特征。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隔代遗传。据报道家族中发病率约为36%,多为双亲与子女同胞间同时发病,且大多为儿童或青年发病,亦有在老年时才发现。临床多见黏膜、皮肤黑色素沉着,并便血、腹痛,或腹痛合并便血。腹痛常见原因是并发了肠套叠。结肠镜下可见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可形成团聚的肿块,质软,呈红色或紫色斑点。组织活检为错构瘤表现。本病好发部位依次为空肠、回肠、结肠、胃,息肉数目多少不一,大小不等,多者可达数百枚,大者直径可达3~4cm。约5%病人仅有肠息肉而无色素沉着。
这位姑娘的病,我是第一次遇到,但是,这种体质的调理,我却有经验,只要是体型消瘦,舌苔薄白,大便干结,或喜食甜食者,我经常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这是一首经典的理虚方,强壮性解痉止痛剂,张仲景用来治疗“腹中急痛”。所谓的急痛,就是一种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同时,张仲景也将小建中汤作为治疗虚劳病的专方,虚,就是瘦;劳,就是乏力。虚劳病,是一种让人消瘦无力的慢性疾病。小建中汤的口味甘甜,适用于常服久服,服用本方后的效果,是体质改善,体重增加,疼痛缓解或消失。所以,小建中汤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我曾用此方治疗小儿的巨结肠病、小儿厌食、小儿习惯性便秘、小儿上消化道溃疡、小儿遗尿等。我用小建中汤,不是针对孩子局部的病变,而是调理孩子的综合体质,服用本方后,孩子胖了,肚子不痛了,食欲增加了,睡眠改善了,那些所谓的“疾病”往往也销声匿迹了。
用小建中汤,方中两味药要说一下。一是芍药,以白芍为宜。传统用药习惯,白芍解痉止痛,适用于痉挛性的疼痛、便秘等。其用量一定要大于桂枝。方中的饴糖属麦芽糖类,是古代的重要营养剂,是本方不可缺少的药物。临证使用时若无法取得,可用红糖或蜂蜜替代,再加麦芽。但是,总不如用饴糖好。
附4:黄煌老师小建中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医案
最近接诊一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我用小建中汤治疗近期效果不错。患儿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皮肤嫩白,犹如瓷瓶,眼睛大而明亮,嘴唇红。7月5号初诊时,臀部至足踝满布紫癜。家长说,孩子是一个多月前出现关节痛和紫癜的,为此还住院治疗,用过激素,喝过中药,但依然经常发作。发作时必然腹痛,大便干结呈颗粒状,容易出汗(小建中汤人)。
处方:桂枝10白芍20干姜5红枣30生甘草5;生麦芽20麦芽糖2大汤匙(冲服)。 7剂。
复诊:药后紫癜未新发,原有紫癜颜色变淡。患儿说这药甜的象巧克力。后一周再诊,有少量复发,但颜色很浅。
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有的有关节疼痛,或有蛋白尿、血尿等,此病很难治。这几年我治疗过一些过敏性紫癜患者,但没有固定专方。有用八味除烦汤的、有用小柴胡汤类方的、还有用过黄连解毒汤的,而这个孩子是用小建中汤,基本是对“人”用药,病情控制较好。现在专科常用大量的凉血止血药,甚至水牛角、生地等,但效果不太明显,不得已上激素,但副作用又来了。我想,思路是否可以转换一下(从关注“病”到关注“人”),局部的出血其实不过是一个症状而已,调整机体、因人施方才是治本上策。
小建中汤人的孩子往往肤色白嫩,唇红,舌头湿润而嫩。如果舌苔干,腹痛而拒按,而且便秘,要用桂枝加大黄汤。黄连解毒汤一般不适合用于婴幼儿和儿童。
桂枝人的皮肤不离一个“嫩”字(注意!),口唇是嫩而红。桂枝人皮肤薄,血管表浅,是一种血管的虚性扩张。因为其是虚人,故舌质也是“嫩而红”,或“嫩而黯淡”,总之不离一个“嫩”字,嫩者,表皮薄且水分多。
附5:黄煌老师小建中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医案
J女士的乳腺小叶增生已经多年,检查提示瘤化。每次经前胀痛明显。服过四逆散,也服过当归芍药散,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用小建中汤加生麦芽,居然连续三月不痛。不仅是她,还有M姑娘,也是经前乳房胀痛,服四逆散不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效果不明显,改用小建中汤,乳房疼痛也不明显了。类似的经验,最近屡屡获得。
小建中汤是治疗腹中痛的效方,为何用来治疗乳房疼痛?我是按方证用药。首先,这些患者大多容易饥饿,一饥就腹痛,或心慌无力,或出冷汗;其次,月经来容易腹痛,其三,桂枝体质多见,如体格柔弱,体型苗条,皮肤细腻湿润,平时好甜食,大便多干结。而一吃就胀,不能多吃。这与小建中汤证相符。方证相应,效果自然来了。许多患者反映服用小建中汤后,疲劳感减轻,口干舌燥消失,睡眠也得到改善,心情也舒畅。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均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其发病与紧张的情绪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从我的临床来看,乳房疼痛者柴胡类方用得最多,如四逆散、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逍遥散等方常用,但桂枝类方使用机会也不少,如桂枝茯苓丸、小建中汤等。小建中汤治疗乳房疼痛为何有效?其原因首先是体质的调整和改善, 其次,小建中汤方中的芍药甘草可能对乳腺也有一定的作用。芍药甘草汤解挛急,挛急多有疼痛拘急等表现,那么,经期的乳房胀痛,是否也存在着乳腺管痉挛不畅的状态呢?还有,方中的麦芽糖不仅能够促进消化,还有,那种来自大自然的亲切而舒缓的甘甜,也能让患者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从而有助于乳房疼痛的改善。当然,以上只是我的随想。
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龙牡汤就好像是把你收藏能量的这条管道,把他呵护的好好的,让能量去到该去的地方,然后调节这个神经的那种不顺畅的、不平衡的东西,我觉得张仲景的这个开药法可以说是比较有意义的。
我那个时候觉得他太虚了,所以就说然后再加一点那种比较能够镇固的药,就是属于固涩法类的药,我说加点赤石脂好了,就是加点赤石脂能够把人的气血固定住。结果他吃了加赤石脂的桂枝龙骨牡蛎汤啊,每天梦遗,就是吃到吓死了,就是说,你在这种以通为补的药里面随便加进那种塞的药,反而整个药都当掉了。龙骨跟牡蛎都是不塞的药,可是别的那种固涩类的药,其实对这个方剂的药性都是有妨碍的,所以临床上面桂枝龙骨牡蛎汤是不好加减的方子。
而这个不好加减的方子我们一般在用的话,同学如果要自己煮的话,我想一开始吃也不一定要用到乘以0.3这么重的剂量,我觉得乘以0.1就蛮有效了。所以你如果要煮一些桂枝龙骨牡蛎汤的话,你可以便宜肉桂放3钱,然后炒白芍放3钱,然后甘草2钱这样一个比例,大枣4枚这个比例下去就可以。但是如果是这个比例的话,通常我们龙骨跟牡蛎还是放到8钱到1两,因为你药变小贴了,煮的时间就比较短,龙骨牡蛎的药性就比较不容易出来,所以龙骨牡蛎加多一点倒是没关系,所以如果你要缩小他这个药剂比例的话,龙牡的量还可以放多,其他的依这种比例缩小就可以。
如果是用科学中药的话桂枝龙牡汤要用的话就要稍微用重一点点。
一个体质很寒的人吃这个方子的时候。你给她吃桂枝龙骨牡蛎汤,她通常的反应不是说吃后好舒服啊,不是,她跟你讲,啊,口干舌燥整个人好像都烧起来一样,非常难过。也就是说当一个的人血太干的时候,这个桂枝龙骨牡蛎汤还是会让他的血过热,就是血太少津液太少的人,吃桂枝龙骨牡蛎汤会有这样的副作用。
别人去摸会觉得还好啊,你的皮冷冷的你怎么会觉得热烘烘的啊?那个人主观感觉会觉得皮肤好像热烘烘的,那这种体质的人比较适合用白薇。
桂枝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首先失精家普遍都可以用,这个也包括神经衰弱、神经紧张,或者也包括所谓的睡不好。治疗那种很顽固很顽固的失眠,我们通常是用到朱鸟汤了,黄连阿胶汤。那么一般心肾不交的失眠我们又说栀子豆豉汤吃了就能睡了,可是呢,栀子豆豉汤吃一次那能睡,第二天一般现在人吃啊,吃了人就虚掉了,因为这个栀子还是有点泄热的药性,所以往往就是先用一个比较速效的药让他变得能睡,然后能睡之后那个睡眠品质我们就用桂枝龙牡汤去保养,所以我觉得蛮多所谓睡不好的人,就是睡眠很浅的人,吃了桂枝龙牡汤都能睡得比较熟,那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疗效。
中年妇女那种好像很容易跑厕所啊,或者有一些中老年妇女,她会说根本就是一有尿意就很容易漏掉出来,就我们所谓的膀胱无力之类的东西啊,那这一类的东西我觉得桂枝龙牡汤的临床疗效是比较好的。所以排尿方面的这种膀胱有力无力的问题,我觉得是临床上特别好用的。当然小孩夜尿也要辩证的,像我们之前葛根汤也有讲说如果小孩子他的尿床是……告诉你说他每天后脑勺很僵的时候,那这个还是葛根汤主之,就是看看不同的方有不同的主证框。我们说一个人如果是容易紧张或者是健忘,以安神的效果来讲我觉得它效果是蛮好的。
性功能的障碍我觉得他是蛮有办法的,因为我觉得他是以一个神经的角度来调整人的这个性的结构,那临床上虽然不会有那种很明显的壮阳效果之类的,但是实际上帮助是蛮大的。
就是一个人啊有那种严重的情绪压抑的问题的时候,桂枝龙牡汤我觉得蛮有办法的。通常一个人他的愤怒也好,恐惧也好,什么东西,负面的情绪一直在那边不表现出来,就是人不表现你也知道他是因为怕嘛,他说我发脾气人家会讨厌我之类的,或者我发脾气我爸爸会修理我对不对,就是压在里面压久了,一个人的肝脉都会开始分叉,就是神经的一种分裂或者怎么样。总而言之,当你把到一个人的肝脉这个左手关脉已经不止一条了,好像平行的两三条以后,那你给他吃桂枝龙牡汤啊,剂量稍微重一点点,他会变回一条。
天雄散方
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天雄就是一个非常小气的附子,它不愿意把这个能量分出去所以就硬撑在那边,然后就这样长成这样长长的一条的东西。能量都不散给别人,所以天雄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为我们中国非常代表的这个所谓的固精药。
天雄,味辛温。主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一名白幕。生山谷。
天雄的药性,因为天雄就是希望它能够阳气能够凝聚而往下钻这样的一种药性,如果你没有办法买到天雄的话,你就尽量去买大颗的附子,就是药房的附子片也是有大片有小片的对不对,你尽量买大片的。
我觉得天雄散比较有办法医,就是如果你的腰痛啊,是下腰痛,就是这个地方以下到尾椎骨这一段。如果你的腰痛是这个比较下面的腰痛的话,天雄散会蛮有效的,那肾气丸或者其他的补药不一定那么有效啊,也就是当你用了真正的天雄或是够大的大附子,它的药性会比较往下钻,那这个效果是不错的。
天雄散方剂结构它是天雄3白术8桂枝6龙骨3。生白术比较补肠胃,能够让你的肠胃的吸收能力变好,吸收营养的能力变好,吸收水的能力变好那就茯苓,吸收营养的能力变好就白术,也就让你的肠胃把营养好好的吸收进来。然后桂枝还是为营养输送的道路打通,然后呢,这个营养丢出去了,捕手谁来当呢?龙骨牡蛎,龙骨守在你的骨头这边,把营养收纳过来,然后天雄带来的这个五脏之精是由肾脏来藏的,对不对,所以就龙骨牡蛎,龙骨跟这个天雄加在一起,这样能量全部聚拢在肾脏,就是让你身体吸收的营养好好的走一圈,如果还有剩就收藏在最适当的地方,让它不要丢失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