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花冠红色。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干燥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不开裂,长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浓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荫蔽潮湿的林中地带,以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主要分布地。人工栽培以云南为主。我国云南是草果的主要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草果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是一种调味香料,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其干燥的果实被用作中餐调味料和中草药。
草果是出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一处经济作物。草果形似龙眼,呈椭圆形,成熟后经采摘加工干燥后食用。草果以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者为佳。
草果是姜科豆�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达2.5米左右。花红色由根茎上抽出,果纺锤形,初为鲜红色,成熟时紫红色,晒干或烘干后棕褐色。草果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把短者为佳。
草果是云南特产的调味品,产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五。最早记载于宋朝冠宗爽撰的《图径的衍义》,明代《本草纲目》也记述:“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梭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蟊之气,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说明云南对草果的栽培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草果适生于热带、亚热带湿热荫蔽的阔叶林中。云南草果很原分布在文山、红河州境内,五十年代以后,栽培地区和面积都有较大发展,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保山、玉溪等地、州的一些县、市引种栽培获得成功。现产量较多的是金平、开远、元阳、个旧、麻栗坡、绿春、马关、河口、屏边等县、市。
草果含挥发油,有浓郁的辛香气味,用作包含烹调,能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特别是烹制鱼、肉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中医认为,草果辛温,入脾、胃经,有燥温除寒、健胃消滞、祛痰截 的功效,可用以治腹痛痞满、呕吐、泻痢、 疾等病症,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草果是配制五香粉,咖哩粉等的香料,是食品、香料、制药工业的原料。
草果在我国内的年用量在2000-2300吨之间,其中药用量为700-800吨左右,食用调料在1400-1500吨之间。正常年景我国国内草果产量为1500-1600吨左右,与需求量有一部分的差距,这些差距就要靠越南进口来补给,每年我国大概要从边贸调入500-700吨左右来满足国内需求。
草果独特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的产地分布不会很广泛,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的东南部和广西的西部,云南文山州的麻栗坡、马关、富宁、西畴,红河州的金平、元阳、绿春、屏边为主产地。西双版纳、临沧地区;广西的那坡、靖西、龙州、凭祥为次产地,国外越南西部的产量也很大。在用量上,草果作为食用用量是药用用量的两倍,食用领域主要是用作芳香类调味品,因此它的销售受四季气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其本身的销售淡季与旺季。
食用上草果具有芳香健胃、消食化积的作用,作副食调料,特别是烹调肉类食品更为需要,目前正值秋季,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国人对烧菜、火锅、烧烤的食用量逐渐增大,草果的走势必然会慢慢加快。
草果又称草豆蔻。香料植物。姜科,豆蔻属。云南独有,分布于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的31个县,以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被称为"青果之乡")出产最多。为多年生草本,高2-3米,全株有辛香味。根茎似姜,肥大,淡紫红色。叶宽披针形。花红色,由根茎上抽出。蒴果肉质,长椭圆形,紫褐色,不开裂,有香气。可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适宜生长于略荫蔽而潮湿的阔叶林中土质肥润的地方。茎、叶、果均可提芳香油,用作调味香料。全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草果是餐厅、家厨烹调必备调味香料,其味醇香异常,沁人心脾;草果味辛性温,是中医芳香性健胃性药,有消食健胃,顺气、祛寒之功,主治疟疾、呕吐,并能解酒毒去臭气。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