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中,阴阳五行的学说是有广泛运用的。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两仪就是一阴一阳,两者是矛盾且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也有类似的理论。
因此,任何事物都存在阴的一面和阳的一面。具体到人体中,中医将能量归成人体中的阳,将物质归成人体之中的阴。我知道你们肯定还是不太清楚阴阳具体是什么,别着急,等我一一道来。
事先声明一下,本人并不是个跳大神的,我也是个正经的双985的本硕,而且研究生也是学的等离子体相关的专业。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让身边的人多了解一些,关于人体自身的小知识。知道如何不同季节调理自己的身体,以适应自然的变化。
在自然界中,我们把天称为阳,也就是上边称为阳;河流湖泊称为阴,也就是下边称为阴。因此古人其实是将古代的水称为阴,而水吸收能量就变成了水蒸气升到了空中,所以水蒸气称为阳。水多的地方水会蒸发出水蒸气,所以重阴为阳,就是两个阴就变成阳。水蒸气多的地方就是,出现水,下雨了,重阳为阴。木是吸收水,然后超成水蒸气的,所以是春天,少阳。金在古人的眼中是吸收了天地灵气形成的,所以是秋天,少阴。土属阴,但是由阴到阳,由阳到阴都需要经过土。这就是五行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人,古人将人体中分出来阳气和阴精。根据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阳就是人体内的能量,阴就是人体内的物质。阳气起到温煦推动作用,阴气具有营养滋润的作用。因此人体内的阴阳需要平衡,才能保证人体功能正常运转,如果出现旺盛、阳衰、阴盛或者阴衰,都会生病。
就像糖经过化学反应产生能量,这里的糖就类似于体内的阴,而产生的能量就是体内的阳。
阳虚则寒,就会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表现。如果阳虚到达一定程度,会导致阴虚,就是需要消耗阴气用以产生能量,这就比较严重了会出现阳虚和阴虚的表现,阳虚为主,阴虚为次。
阴虚则热,通常表现为阴气损耗或身体阴液亏损,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如果阴虚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阳虚,就是糖太少了,不能转化成足够的能量。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表现出高热,出汗,面赤,口渴(并不是说出汗,口渴就是阳盛,你打完篮球出汗口渴很正常)。就是说阳气太盛就是需要更多的阴气补充,需要更多的物质转化成能量。
阴盛则寒,就比如雪糕吃多了,就拉肚子,浑身发冷,脉搏沉。阴盛阳衰,所以这时候总是会伴随着,四肢发冷。
所以说,为了调节体内的阴阳,要结合四季和一天内的时辰。春夏属阳,属木和火,适合养护阳气。秋冬属阴,属于金和水,适合养阴。
一天内也大致分成白天属阳,晚上属阴。所以一天内也要有一个合理的作息才能身体健康。
而为了调理五脏六腑 的属性,在这之中,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五脏之中,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心肺之中,心为阳,肺为阴;肝脾肾之间,肝为阳,脾肾为阴。
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肺属金,但是金在四季里是属于少阴,为何在人体中就是属于阳了呢?经过思考后,我个人的理解是五脏的阴阳划分是按照处于人体的上部和下部划分的。所以肺是在上部,但是它却是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和肾一样,所以属阴。
没有说具体的如何调理身体的方法,原因是我也不是医生,只是感兴趣,所以了解一下。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当做入门了,自己去研究一些。有缘者得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
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
阴阳概念源于西周,发展于舂秋战国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