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
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怎样减少溶血病的发生?
⒈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⒉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⒊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⒋自预产期前2周开始口服肝酶诱导剂,可加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溶血就是指我们红细胞产生了破裂,然后红细胞里的物质跑到血液里,造成溶血。其实引起溶血的病因特别多,也可能是化学性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理性的原因,比如说我们血液系统疾病,这些都可能会造成溶血。对于妇产科来讲,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就是母胎溶血,就是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孩子身上会携带有父亲的抗原,这个抗原在母亲体内是没有的,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携带父亲的抗原就在母亲体内刺激产生了一个抗体。第一胎的时候,母亲的抗体对孩子是没有影响的,生下来没有问题;如果再怀第二胎的时候,母亲体内的这个抗体,就会对第二个孩子产生一个抗原抗体的反应,会造成孩子的溶血,造成孩子的脾肿大等等,这些情况严重的溶血会导致孩子在母亲体内产生溶血,甚至危及胎儿生命的可能性。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