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迷信。在我农村老家,有一个关于孩子出生的习俗。就是说,新生儿出生不足100天时,不能随意出门。否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孩子很容易生病。一定要100多天,才能出门,然后给宝宝一个“百日宴”,然后就可以经常带宝宝走亲戚拜访朋友了。现在的年轻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悠久的迷信,不能相信。不管老人们说什么,做什么,但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之上,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作为新手妈妈和爸爸,我们也应该理解。
大量调查研究证明,“百日”之内的婴儿不能随意出门。这不是迷信。事实上,这是非常恰当的。以下几点证明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1、难生病
从天数来看,100天是比3个月多一点,也就是说,3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随意进出家门,因为这么小得宝宝心肺功能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春秋两季,风大的时候,如果宝宝此时出门容易的流感或过敏性疾病,很难引起风寒,很多孩子在这个季节也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问题,这么小的孩子免疫力比较少,一定要注意。
2、3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容易受到惊吓,尤其是在外面有噪音的时候,这很容易导致夜惊和宝宝的大声哭闹。宝宝白天被吓到,晚上睡觉就会做噩梦。别以为孩子小就不会做噩梦。其实他们如果被吓到是每天都会做噩梦的,还会经常哭闹,甚至厌食、呕吐等,所以家长尽量不要随便抱宝宝出去。
3、容易被细菌感染
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容易被感染。如果父母经常在宝宝不到3个月的时候将孩子抱到交通流量大的环境之中,很容易被他人身体携带的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尤其是那些通过唾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由于感染了疾病,家人都会担心受怕,也必定会让家长们伤心。
虽然这是一个反对迷信的时代,但仍有一些悠久的习俗是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现在虽然不按习俗生活,但有些细节我们还是应该遵守。毕竟,老一辈的说教都是为了孩子和家庭。
小孩生下来满一个月的时候,家人们就会设席摆宴,邀请朋好友来给孩子庆祝满月。参席亲朋往往都会包红包、送礼物,以表示对孩子的祝福。
如今,80后、90后成为了年轻妈妈的主力军,满月这个民间习俗,在她们的手中,也变得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为了追求“新”,好多“旧”的习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满月的历史
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较差,孩子出生后很容易就会夭折,而满月就是一个坎。孩子如果能平平安安的度过满月,说明孩子身体健康,父母为了庆祝孩子度过满月,而特地举办满月宴,祝愿孩子能够平安长大。
满月这个民俗,在唐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到了宋朝,更成了富贵人家的必办礼会,而且非常隆重。通常是主人们,发请帖邀请亲朋好友,亲友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礼品来参加宴席,并送上言语祝福。
在古代,人们普遍都是重男轻女,如果生下男孩,家主们会很开心的为孩子办满月宴,如果生下女孩,则要取消或者是降低宴请的档次。
男孩儿的满月,一般都是在出生后的第30天办,女孩儿则在29天。也有的地方,选在孩子出生后的24天办,寓意二十四孝,希望孩子将来能孝敬父母。
满月习俗传承至今,随着思想的解放,男女权力逐渐趋于平等,人们也都不会再区别对待了,无论男孩女孩,都要办满月宴,而且时间上都会选择30天。
满月的习俗
关于小孩满月,民间有很多传统的习俗,虽然现在的80后、90后母亲不是很认同,但是很多地方的老人们,旧观念依然很重,满月礼仍然坚持传统习俗。
孩子满月时,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给孩子理发,民间也称之为铰头。中国各个地区的铰头方式都不一样,但整体上都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铰头不会把胎毛铰光,都要在头顶或者脑门上留一戳。
铰下来的胎毛也不能乱扔,要用红布包起来挂在高处,寓意小孩有胆识,或者是将胎毛缝在枕头、背心里,寓意小孩能顺利成长,还有的地方将胎毛栓在窗户上,寓意孩子能经受风吹雨打。
在古代,满月理发礼是非常隆重的,讲究非常多,铰头时必须要有舅舅在场,如果没有舅舅在场的话,就要在旁边放一个蒜臼,谐音舅舅。
给孩子铰头的师傅,也必须是隆重的请到家中,家主要给师傅敬茶、包红包,红白一般不会太大,但也是几倍的铰头工钱,铰完头之后还要留师傅在家喝满月酒。
胎毛铰完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流程。首先是剃完头要穿新衣服,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然后是用煮熟的鸡蛋,在孩子头顶滚动六下,寓意六六大顺,最后是要抱着孩子出门转一圈,寓意孩子之后不怕生人,有胆识有魄力。
满月过完,母亲要抱着孩子去娘家,民间称为“出窝”。姥姥会隆重的迎接孩子入住,给孩子准备各类小礼物,舅舅也要准备两件礼物,木盆和木勺,寓意孩子吃喝不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