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超声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右侧果动脉已经形成了侧枝循环 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的表现 由于动脉堵塞 这时旁路的毛细血管网发挥功能 出现代偿性扩张 以满足机体的血运的需要 但是毕竟是代偿功能血流量还是明显的减少 引起肌肉的需氧量不足 所引起的疼痛的感觉
建议你还是手术吧 只有手术是最快的办法
把堵塞段切除 然后做侧枝吻合手术
还有就是血管扩张术 效果也很好
下面有一个病理给你借鉴一下 不要担心小兄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12例,年龄35~82岁,右下肢10例,左下肢1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肢酸胀、麻木、疼痛、发凉和皮色苍白以及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重者可见坏疽或溃疡,病程2~10天,26例均行动脉造影,5例显示闭塞部位在髂动脉近端,13例显示闭塞部位在股动脉中下段,8例显示闭塞部位在�动脉膝部。
1.2 方法 病人进入介入治疗室,常规行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法经一侧(通常为健侧)股动脉穿刺,猪尾导管置于腹主动脉分叉上方行双侧髂股动脉造影或端孔Cobra导管行对侧髂动脉选择插管造影,确定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固定导管于病变部位,注入肝素3000~5000U,硝甘200μg防止球囊扩张时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痉挛,对于高度狭窄的病变应用小球囊扩张,球囊直径较狭窄部位相邻的正常动脉管径小1~2mm,对完全闭塞的病变,应先行动脉溶栓、导丝闭塞血管开通术,然后再行球囊扩张,扩张压力一般用10ml注射器推动产生4~9atm的压力、持续时间5~6秒不等(视病情及病人反映而定),扩张2~3次后再次造影,26例病人均见动脉闭塞解除、血流通畅,但仍有狭窄及远端血管充盈欠佳,此时将溶栓导管或微导管(膝以下动脉)置于栓子近端或插入栓子中,短时间(30~60min)给予尿激酶25~50万U(一般不超过100万U)进行术中溶栓,不成功可保留导管于栓子近端,外端与皮肤固定,送病人入病房,给尿激酶以800U~1000U/min的速度微泵泵入,最大剂量不超过200~300万U,连续运用72h(行闭塞血管造影检测ACT<200s4h后拔出动脉导管和鞘管),同时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d,罂粟碱60mg/d,丹参20ml/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日2次,口服肠溶APC75mg/d,连用7~10天,停用肝素后改服华法令3mg/d,维持3~6个月,在此期间,要密切检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注意首次造影时间为溶栓开始后3h,以后造影间隔时间为4~6h来判断血栓溶解程序及血管再通情况。
1.3 结果 血管扩张成形术联合溶栓治疗3天后常规造影,26例均显示闭塞血管血液通畅。远端血管充盈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疼痛麻木消失,皮肤温度转暖、颜色转红,足背动脉搏动良好,随访2~6个月均未复发。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栓塞肢体酸胀疼痛,有的形成溃疡,又影响活动,病人易产生悲观情绪。护士要耐心安慰病人,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并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流露厌烦消极情绪,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术前医生、护士一起讨论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并让患者了解溶栓治疗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术中及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2.2 保持导管通畅 留置导管是否通畅是溶栓成功的关键,必须防止导管移位、折叠、堵塞,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肢体伸直,穿刺点严格消毒,避免穿刺伤口感染,近端采用6cm×7cm双面贴膜折叠式固定导管,远端采用10cm×30cm的双面胶布折叠式固定好导管,并记录标志,保证导管通畅。另外由于动脉压力大,应注意微量泵和液体的滴速,避免血液凝固,使管腔堵塞。
2.3 症状观察 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时询问患者疼痛是否缓解,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导管是否移位,穿刺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有出血不要急于更换贴膜,应待局部充分压迫止血后再更换贴膜,以免血迹浸湿贴膜引起固定不牢、出血不止。
2.4 禁冷热敷 动脉闭塞后可使患侧肢体温度降低,这时要告诉病人禁冷热敷,因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对严重缺血的患肢不利,且栓塞后患肢感觉障碍易造成皮肤烫伤。尽管冷敷可降低组织代谢,但同时也会引起血管收 缩,不利于解除痉挛和建立侧支循环。
2.5 防止并发症 此种治疗方法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多因尿激酶、肝素、阿斯匹林用量过大引起,故需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血尿,如出现出血征象,立即停用抗凝药物,对症处理。拔除导管时局部压迫20~30min,充分止血后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并用1kg砂袋压迫6h,防止出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