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扎到刺后如果不及时挑出,很容易导致皮肤发炎化脓。如硬将刺取出,要破皮出血,又十分疼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巧挑“肉中刺”的小窍门,既简便易行,又不会产生疼痛,不妨一试。
1、如果扎的是木刺或竹刺,可先在有刺部位滴上一滴风油精,然后用消过毒的针将刺轻轻挑出,既不痛又不出血。
2、如果扎的是仙人掌或玫瑰之类的植物软刺,可先用伤湿止痛膏贴在有刺部位,然后将该部位贴在电灯泡上加热,再快速将药膏揭去。这样,刺就被带出来了。
3、如果扎的是铁刺,可先将有刺的皮肤表面用针挑出一条细缝,然后将磁铁放在“细缝”上,刺即被吸出。
如果以上三种办法都无法将刺去除,那就要赶快就医。以免导致皮肤发炎化脓。
脚底长了一个硬疙瘩,首先要判断一下是否是局部感染造成的。感染的时候常常会有明显的感染原因,比如相应的外伤,而且在硬疙瘩的附近会出现皮肤的红肿,皮温也会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按压的时候也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对于这类感染性疾病大多通过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均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有时候脚底长的硬疙瘩和运动不当或运动损伤密不可分,在运动不当的时候局部肌肉、关节、软组织会受到相应的损伤,称之为无菌性炎症或者称为肌筋膜炎。这种运动损伤大多不需要外科手术处理,通过适当的休息,保持局部的血循环,适当的予以局部按摩或应用活血、化瘀、止痛类的药物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让创伤本身自行修复。考虑是茧,主要是局部皮肤长期受摩擦、挤压导致的,建议每天用温水泡脚20分钟后可以贴鸡眼膏进行去除,不要强行处理。平时鞋子一定要宽松,防止脚趾受挤压。硬茧应该是胼胝,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压和摩擦刺激所致,还有部分病人与身体素质、足部畸形或职业等有关。好发于足跖,尤其是骨突起部等易受压迫、摩擦部位。临床表现为边界不清,黄色扁平或丘状隆起、局限性增厚的角质板,中央厚边缘薄,质硬,表面光滑,严重者可出现皲裂,一般无自觉症状。治疗可以温热水泡洗后小刀消除,或外用角质剥脱剂(如维A酸乳膏等)长期穿不合脚、不舒服或尺码错误的鞋子,会压迫脚部;长期穿高跟鞋;
穿鞋子时经常不穿袜子,会导致脚底的摩擦;
足部畸形,如拇趾外翻、槌状脚趾和足部骨刺等;
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易于患病;
走路姿势异常;
体育活动引起反复创伤。
胼胝具有一定保护机体的作用,一般不需要治疗,减少摩擦多能缓解。如果角质层太厚、太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通过刀削除或外用角质剥脱剂去除增厚的角质层。
一般治疗
首先是预防。需要去除诱因,尽量避免摩擦和压力。
用热水浸泡患处,待其软化后,医生可用手术刀片削除表面角质层。尽量避免自行治疗,因为如果没有无菌条件可能会导致感染。用温肥皂水浸泡手或脚可以软化胼胝,可以使增厚的皮肤更容易被去除。
在沐浴期间或之后,用浮石、指甲锉、毛巾等磨患处,以帮助去除一层坚韧的皮肤。
不要使用锋利的物体修剪皮肤。
在手、脚上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柔软、湿润。
遵医嘱,正确使用外用药膏等,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效果,不私自购买和使用非处方外用膏剂。
日常生活管理
穿大小合适的鞋子,鞋内用柔软、合脚的鞋垫,减少摩擦。
避免赤脚行走。
适当留意可能会摩擦皮肤的工具,如锤子、耙子,或者运动器械,如网球拍。
避免将老茧撕脱,继发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