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传媒 林芊聿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普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黄疸的发生是因为体内胆红素浓度上升而表现在外的现象 ,而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过程的产物,依照每个婴儿的代谢能力和相关身体状况会有所差异。 正常的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不应该有黄疸,出生后第2至3天逐渐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达最高值,第2个星期开始下降。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黄信中说明,依照高黄疸定义不同,2至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儿可以在第1周观察到高黄疸现象。虽然绝大多数的黄疸是无害的,但少数有特殊原因、黄疸数值异常高或是持续很久,则需考量是否有特殊致病因素并考虑治疗。
推荐阅读:婴儿轻微黄疸怎么退?医师:多喝奶补充水份
不正常的黄疸或是病理性的黄疸有以下5个现象:
1.特别早发: 例如第1天就出现黄疸,常和溶血性疾病有关,需积极治疗。
2.上升过快: 表示体内有大量胆红素被产生,如溶血性疾病。
3.胆红素数值过高: 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对基底核造成神经伤害,这也是新生儿黄疸最要避免的并发症。
4.直接型胆红素过高: 意味肝脏排出胆红素的机转有问题,可能有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等严重肝胆疾病,须积极治疗。
5.过久的黄疸: 超过2星期的黄疸均应检验是否有直接型胆红素过高的现象,排除可能的病理性高黄疸原因。
所有新生儿在回家前都会测量黄疸数值,帮助评估高黄疸的风险。其他如喂食不佳、体重增加不理想、24小时内出现黄疸、溶血性疾病(如和母亲血型不合或是蚕豆症)、不足月的新生儿、头血肿、身上有瘀青或是前一胎有高黄疸的状况,都是黄疸风险较高的族群。
照光治疗是目前最有效且普遍使用于高黄疸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需要换血治疗的机会。 照光治疗需在医疗单位进行,只有特定波长的蓝光有促进胆红素排出的效果,照光的方式、器材和在婴儿身上所应达到的照度也有一定的标准,护理也需注意相关的副作用。
推荐阅读:黄疸还胆道闭锁?错过大便色,宝宝要换肝保命
黄疸时停止母乳哺喂并非必要,接受照光治疗通常可以持续哺喂母乳。黄疸太高、持续太久或是宝宝有其他状况如活力、尿量减少、对照大便卡颜色太淡等应就医做进一步诊治。黄疸很常见,但严重高黄疸并不多,爸妈如能对黄疸有更深的认识,可以降低发生高黄疸的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健康传媒】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新生儿若出现这5症状 恐为黄疸须尽速就医】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表现就在于全身皮肤变黄,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情况,所以一旦有黄疸的情况,要搞清楚是什么导致的,接下来我们了解下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吧。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黄疸的一种,那么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治疗呢?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起病于3月龄前,由于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胆管胆道异常等原因导致的以胆汁淤积、肝细胞性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主要是黄疸、肝肿大、大便灰白色,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结合胆红素升高,酶学升高等。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疾病早期往往难以进行病因确诊,多以对症处理为主。
对一时难以根治病因的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可采用保守治疗。多数可经自然病程恢复,如各种病毒感染及特发性婴儿肝炎。皮肤瘙痒及黄色瘤处理:可口服苯巴比妥以促进胆汁排泄,每天剂量5mg/kg。也可用考来烯胺(消胆胺),每天0.25g/kg,分3次喂奶时服。该药为阴离子交换树脂,不被肠道吸收,可与肠内胆酸结合,由粪便排出,阻断胆酸回吸至肠-肝循环,可降低血胆酸浓度,并促进胆固醇在肝内转变为胆酸,起到利胆作用。但本药味不佳,新生儿人不易接受。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可以初步判断的,那么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症状有哪些呢?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可有宫内生长障碍,早产,喂养困难,呕吐,生长缓慢及部分或间歇性胆汁缺乏的粪便(白便),新生儿期可看到黄疸,但常会延迟到2~3周,尿色暗,并会染尿布,粪便常呈淡黄色,浅褐黄色,灰色或白色,肠黏膜周围胆红素产物渗出常使粪便略带黄色,肝大很常见,触诊肝脏呈不同程度硬感以后出现脾肿大,年龄稍大病儿可能会出现瘙痒,杵状指(趾),黄色瘤及佝偻病串珠,可在整个心前区或后背听到心脏杂音。
一般在生后2周即可出现黄疸逐渐加重,但也可晚至2~3个月,常发生食欲低下,吸吮反射减弱,嗜睡,呕吐,可出现痣,丘疹或瘀点,在较轻病例,生长缓慢可以是惟一的症状,偶可见肝功衰竭,血小板减少,水肿(非溶血性水肿)及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办
一旦有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需要上医院看一下,那么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办呢?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可治的,如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结石可外科手术治疗。细菌、弓形虫、梅毒感染,可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某些代谢病可采用饮食治疗,如半乳糖血症,可限食乳制品。药物引起者,及时停药。早期诊断、治疗常可避免不良后果发生。保守治疗对一时难以根治病因的病例,可采用保守治疗。多数可经自然病程恢复,如各种病毒感染及特发性婴儿肝炎。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症病因很多,主要可分为肝细胞损害、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疾病三大类。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孕母多数具有甲肝IgG抗体,使婴儿获得被动免疫,因此3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甲肝的机会甚小。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需要正确治疗,那么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能是因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导致。在我国CMV是引起胆汁淤积最主要病原,一般报告约占25%左右,近年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检测婴儿肝炎病儿尿中CMV DNA,结果阳性率高达67%~78.3%,而健康儿童对照仅为14.7%~36.8%(P<0.01)。
要知道营养过量与营养不足均对肝脏不利。患儿有脂肪泻时,饮食中可减少脂肪,如给脱脂奶,加用中链三酰甘油。另外也应注意热卡及蛋白质的充分供给。需预防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具体补充剂量应根据患儿胆汁淤积程度,病程长短及有无维生素缺乏症来确定。水溶性制剂可口服,否则宜采用肌注给药。胆汁淤积较轻或已缓解的,可改为口服。如有条件可进行血浓度监测,防止过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