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2、大夫:始于宋代,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大夫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
3、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于宋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4、坐堂医: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国有个高明的医生叫董奉,有起死回生的医技,曾救人无数,董奉给人治好了病,不收酬礼,人们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为了答谢董奉,经他治愈的重病人,在他家附近种五株杏树,轻病人就栽一棵。数年之后,这地方蔚然出现了一片杏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医学的象征。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
悬壶
据《汉书•费长房传》载: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一天他看见一老者在街市行医卖药,治病很神,并悬挂一壶(葫芦)于铺房外面,白天卖药,晚上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想此老翁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他,希望能学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给他各种治病方法,费长房从此以老者为榜样,悬壶行医济世。日后郎中行医常腰悬葫芦,或在诊所门前高挂葫芦,有些中药店也常以之作为标记。
岐黄
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青囊
明代沈绎诗曰:“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这里所谓的青囊是指药囊。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被曹操杀害之前,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给看守他的狱吏,以谢其酒食供奉的厚意。华佗死后,这一青囊使他的一部分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世也称医术为“青囊”。
一个下面是“酉”,一个下面是“巫”。这个字本身就把中医里边的很多内容都涵盖进去了。
首先来看上半部“医”,这个医字外边的这个“匚”读音为“方”。要弄懂医学的话,就一定要懂医理。“匚”是方,指医理要方正;里面的“矢”,是箭。关于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中了外伤,还有一种认为这实际上是箭,就像是医疗手段里面的针灸“矢”指的是针灸。上面这个“殳”字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殳”是一种武器。古代中医里就有一句话,叫做“用药如用兵”,用药就像用兵一样。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殳”底下是个“又”,上面是古代水池的样子。这个字看起来就像手在水下摸东西,所以有人就认为这代表按摩。按摩可以说是中医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同时又是处于最高层面的治疗方法。中医经常说的“手到病除”。最本质的意思是表层的病基本上是可以用按摩的方法解决的。在体表的毛病,进入到深一层的经络以后就要用针刺;再深入到五脏后,就要用药了;如果再继续深的话,那就是病入膏肓,那时只有一个办法,就用“炙”法。所以,这个简单的“医”里,不仅涵盖了医理,还涵盖了按摩和针灸的治疗方法。
再来看看下半部分。“酉”就是成就的意思。古代的酒字,就是水旁边加上这个酉,是把万物成就的东西放在水里面去沤、去发酵。所以,古代的酒就是最原始的药,就是前面曾讲过的醪糟。与其现在喝那些烈酒,还不如去喝醪糟,因为它有养生的功效。
还有一种说法是医的下面是“巫”,在古代还有一种祝由的方法是巫术,这种方法现在基本上没有人用了。“医”字匚、矢、殳、酉(巫)有机的结合,从文化的视角体现了古代医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对疾病的态度,可谓独具匠心。
通过“医”的两种写法的解释,大家就清楚医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一个“医”字。实际上把古代的所有的治疗手段和医理全部都涵盖了。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医”字被简化得就剩开刀了。中国古代有些地区对医学有这样的说法:人体生病就好像是水变成了冰一样。那么是把这个冰给拉掉呢,还是把它融化。让它重新变成水?这可以引导我们对医学的重新思考。由于人体的正气、邪气都是从体内发出的,所以,中医主张把邪气去掉,也就是让它由冰再变成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