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健康,但体质下降、营养不良、低血糖。
工作忙、心情不好、三餐不定时、吃得太少,都易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还有低血糖。对于这类人,其实只要认真吃饭,就能很好的恢复。
在每餐食物中,注意增加两种优质蛋白质,再加上主食和蔬菜,这种情况很快就能改善。
优质蛋白质推荐: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制品、鸡蛋、鱼类。
2、长期消化不良或肠胃疾病人群
这部分人因为消化不良或肠胃疾病,三餐吃得比较少,再加上蛋白质补充不够,蔬菜不够,缺乏蔬菜和蛋白质的组合,血糖控制不好,就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类型的人,平常需要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补充,再搭配健身运动,增加浑身肌肉,日常身上带着饼干或巧克力补充,就能有效改善。
3、糖尿病前期状态
如果每次都正常吃,并不比别人少,但饭前还是会低血糖。一旦饿肚子,就很着急,会心慌气短出虚汗,手脚无力情绪急躁。同时腰围偏大,体脂较多,易疲劳。
这就是明显的糖尿病前期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合用谷物、杂粮代替白米面,同时搭配足够的蛋白质和蔬菜。这样不易出现餐后饥饿,而且能够平稳血糖。
/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ae92b2469e13b07eca80887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ae92b2469e13b07eca80887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ae92b2469e13b07eca808873"/>
扩展资料:
除了没吃饱饭和体力消耗大,一些疾病也会让人老想吃东西。美国《读者文摘》网站近日盘点了让人总是感觉饥饿的10个医学原因。
抑郁症。吃东西是焦虑抑郁症患者应对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体重管理专家霍利·洛夫顿医生解释,患者体内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血清素)含量不足,食用安慰性食物(如面条或面包)能提升血清素的含量。
压力。在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时,压力激素皮质醇会“说服”你的身体进食,即使从生理层面上根本不需要摄入热量。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专家莎娜·莱文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饥饿而进食,但皮质醇告诉大脑你还没有吃饱。这就是压力导致人们吃得过多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如果你吃得比往常多,但体重却下降了,甲状腺可能生成了过多的激素,引发身体燃烧了过多的热量。洛夫顿医生介绍说,甲状腺生成的激素会加快体内一切功能的运行。甲状腺也与饱腹感有关,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食欲难以满足,很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过于活跃,特别是有饥饿感的同时伴有疲劳、情绪低落、指甲变脆或脱发等症状。
肥胖症。吃得过多会造成体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肥胖本身也会让人感觉饥饿。多余的脂肪会造成胰岛素含量激增,食欲也相应提升。此外,脂肪细胞会让身体对饱腹激素(瘦素)的敏感性下降。
低血糖症。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种,如一顿没吃和胰腺出了问题。但其结果是相同的:肚子隆隆作响,渴望摄取能量。身体生成饥饿感这种信号,告诉大脑你需要食用更多的食物,从而让充足的血糖进入细胞。
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引发饥饿感,导致病人多吃。
来月经。月经期间激素的改变会使得女性吃得过多,她们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满足身体在这段特殊时期的额外需求。此期为高能量消耗状态,也是她们容易感到疲劳和脱水的原因,因而 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
药物。食欲增加是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抗抑郁药、治疗过敏或红斑狼疮的类固醇和抗癫痫药物。严重的可以找医生调药。
脱水。当身体脱水时,饥饿感会在口渴感来临之前出现。健康人应当每天喝1.5~2.5升的洁净饮用水,而且尽量喝白开水而不是含糖饮料,因为后者会欺骗大脑,让你感觉饿了。
失眠。如果无法保证每晚有7~8个小时的优质睡眠,当你醒来时,身体就难以调节控制饥饿感的激素。让人胃口大开,即使身体此时并不需要摄入过多的热量。
参考资料:/health.people.com.cn/n1/2016/1122/c21471-28886163.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老想吃东西可能是病">人民网-老想吃东西可能是病
为什么许多人即便不饿还是要吃零食?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套让人想多吃的体系在运作,这就是你总想吃零食的原因。
促进动物进食的神经元有许多,这种让人想吃的欲望和饥渴的感觉一样,让人觉得非常讨厌,想尽快结束。
来自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利亚研究园区(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s Janelia Research Campus)的研究团队发现大脑中的AGRP神经元在被关闭之前会一直发送让人讨厌的信号。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虽然人类的脑有更加复杂的控制食欲和进食行为的体系,但是这项发现依然对人类的过食行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明明饱了还是想吃零食?
小鼠可以通过进食关闭这块神经元,不过光是看见食物、甚至是来到它们之前发现过食物的地方,这快神经元也会被关闭。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研究团队的领队Scott Sternson在研究综述中说他们怀疑这些神经元起源非常古老,具有强迫动物满足生理需求的作用。寻找食物的的动机中有些可以导致这些神经元关闭。研究人员还发现穹窿下器可以控制饮水行为。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及肾脏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的研究团队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 Bradford Lowell博士说:“AGRP被斋戒或人为手段开启后,实验室的动物开始狼吞虎咽。”Lowell说AGRP神经元可以感知到能量储备较低,激活后会释放神经递质关闭让动物产生饱腹感的脑细胞。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找到了关闭该回路的方法。
Lowell说节食之所以如此困难原因之一是持续饥饿感造成的不爽感觉。他们的发现表明认为开启该大脑回路会让人感觉愉快,减少小鼠的喂食量,最终和节食殊途同归,而不用忍受节食产生的长期饥饿感。
Lowell说出了美味的食物和饥饿感,还有其它机制能够导致动物进食,这就是许多人支持的“欲望降低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吃是为了减少饥饿造成的不适感觉。
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工程将小鼠的该系统开启,这些小鼠的大脑也经过了修改,通过蓝光激活的神经细胞会告诉小鼠已经吃过了。普通的小鼠一般来说在笼中的移动轨迹是随机的,但是基因修改过后的小鼠只在一小块区域搜索,因为该区域蓝光照射关闭了小鼠的饥饿感。
Lowell说他们的发现表明针对这些目标的质量方法也许可以同时减少食物摄入量和让人不舒服的饥饿感——也许可以有效治疗肥胖。
(翻译:王大发财;via Toda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