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
有两大功能,一是用来呼吸,二是作为
嗅觉器官
。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嗅觉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说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还没有发现问题
以前
,鼻子就闻到了焦糊味,因而引起了对火灾的警觉。有些东西我们拿在
手上
看看、听听,还不能认识它,用鼻子一闻就解决了。有些鼻子经过特殊训练的人,辨别的能力非常惊人,如
香水
香精
工业中的有些技师,可以说是闻
的专家,他们用鼻子就可以辨别出许多种
香味
,评定它们的好坏。品评茶、酒、
咖啡
等质量的技师,除
味觉
以外,嗅觉也非常灵敏,这样才能胜任工作。此外,嗅觉还可以增进
食欲
,用鼻子嗅到了食物的香味,就会刺激食欲。
鼻子能闻出各种
味道
,是因为在
的
内壁
,有一块大约5平方厘米的黏膜,分布着1000多万个嗅觉
细胞
,它们与
大脑
有联系。我们知道,气味是由物质的挥发性分子作用形成的,当人吸气时,飘散
在空中
的气味分子钻进鼻腔,与里面的嗅觉细胞相遇。嗅觉细胞马上兴奋起来,将感受到的刺激转化成特定的信息,传入大脑,于是就产生了嗅觉,人就闻到了气味。
一般来说,如果鼻腔自我排毒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不及时清除随呼吸不断进入鼻腔的灰尘、细菌等污物,时间久了,这些污物就会堆积成团,使鼻腔阻塞,影响空气流通。垃圾堆积时间久了,随着细菌的作用,会散发出恶臭味。有的人感到自己鼻里有某种特殊气味,而其他人感觉不到,实际上也许根本没有什么气味,这叫主观性恶臭。另外有的人自己也许感觉不到有臭味,而别人明显感到有恶臭味,实际上臭味确实存在,这叫客观性恶臭。\x0d\x0a(1)客观性恶臭:多见于鼻腔或全身的某些疾病,都需要及时地检查和治疗。\x0d\x0a①鼻腔异物:多见于儿重,因异物进入鼻腔、排不出,又无法及时告知大人,时间久了,异物存留鼻腔引起粘膜发炎,多为单侧性鼻阻塞,有脓性臭味的鼻涕。\x0d\x0a②萎缩性鼻炎:多见于青年人,因为患这种病的人多半嗅觉失灵,本人闻不到异味,而别人却难以忍受这种臭味,常常远远躲开他。有些恶臭严重的病人,离其很远就会闻到臭味,故称为臭鼻症。\x0d\x0a③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除鼻有臭味外,常伴有自出血、头痛等症状。因此,中老年人无明显原因仅限于鼻腔有臭味或常有鼻出血,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x0d\x0a④骨髓炎:额骨骨髓炎、筛窦炎小儿上颌骨骨髓炎,有脓流出时可有臭味,误认为鼻腔的臭味。⑤干酪性鼻炎:为鼻腔或鼻窦内充满着豆腐乳状污物,破坏骨质,发生恶臭。\x0d\x0a(2)主观性恶臭:\x0d\x0a①鼻窦发炎时其脓性分泌物常有腥臭味;尤其是齿源性上颌窦炎,其分泌物常带臭味,只有病人自己嗅到。\x0d\x0a②鼻外原因:如鼻咽部病灶、扁桃体炎、消化不良及胃病等,因气味向上,冲入鼻腔,病人往往认为鼻腔有了什么毛病。这种气味,别人很少能感觉到。\x0d\x0a③幻嗅:癔病或其它精神方面的异常。本来鼻腔没有什么异常气味,但病人感觉鼻腔臭味特别大,迫切要求治疗,常常到处就诊,检查时又没有任何异常发现。\x0d\x0a你现在的情况虽然没有明显的流鼻涕症状,但不知你的咽部是不是经常感觉痰比较多,如果是这样,可能是鼻涕倒流至咽部所致,虽然鼻涕不从前流出,但异味却可以让你查觉到。我的判断也比较倾向于鼻窦炎引起的异味,应该属于主观性恶臭中的第一种情况。建议尝试用盐水洗鼻的方法(参考中国鼻炎绿色治疗网),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对单纯性鼻炎效果不错,贵在坚持。只要掌握好盐水的浓度、温度、操作方法以及选择正确的器具,可以有效消除炎症,缓解症状。此法因不使用药物治疗,所以疗效虽不如用药快,但安全可靠,关键是贵在坚持,只要能坚持使用一段时间,效果将会很明显。如果感觉明显不是鼻窦炎引起的,那就注意一下有没有上面据说的主观性恶臭里的其他两种原因,着重注意一下呼吸道及胃部有没有不适情况。有问题最好及时到医院治疗。而至于幻臭问题多出于心理因素,问题不大,只要自己调节即可。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嗅觉是一种远感,即使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
脊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通常位于鼻腔内由支持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的嗅上皮中。在嗅上皮中,嗅觉细胞的轴突形成嗅神经。嗅束膨大呈球状,位于每侧脑半球额叶的下面;嗅神经进入嗅球。嗅球和端脑是嗅觉中枢。
在昆虫方面,它们的触角有嗅毛。
外界气味分子接触到嗅感受器,引发一系列的酶级联反应,实现传导。
有趣的是雄性家蚕只能嗅到雌性的外激素。但相当灵敏,只要一分子的外激素就能引起它的神经冲动。
嗅觉感受器的嗅细胞存在于鼻腔的最上端、淡黄色的嗅上皮内,它们所处的位置不是呼吸气体流通的通路,而是为鼻甲的隆起掩护着。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以回旋式的气流接触到嗅感受器,所以慢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厚常会影响气流接触嗅感受器,造成嗅觉功能障碍。
嗅觉是由物体发散于空气中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在鼻腔上鼻道内有嗅上皮,嗅上皮中的嗅细胞,是嗅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嗅细胞的粘膜表面带有纤毛,可以同有气味的物质相接触。
每种嗅细胞的内端延续成为神经纤维,嗅分析器皮层部分位于额叶区。
嗅觉的刺激物必须是气体物质,只有挥发性有味物质的分子,才能成为嗅觉细胞的刺激物。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是很大的,通常用嗅觉阈来测定。所谓嗅觉阈就是能够引起嗅觉的有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
用人造麝香的气味测定人的嗅觉团时,在一升空气中含有5×10“毫克的麝香便可以嗅到;采用硫醇时,4×10“一10“。毫克这样的微量,人们就可以嗅到。
对于同一种气味物质的嗅觉敏感度,不同人具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觉能力,我们通常叫它为嗅盲。就是同一个人,嗅觉敏锐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某些疾病,对嗅觉就有很大的影响,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觉的敏感度。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的明显变化,也都对嗅觉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
嗅觉不象其它感觉那么容易分类,在说明嗅觉时,还是用产生气味的东西来命名,例如玫瑰花香、肉香、腐臭……。
在几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同时作用于嗅觉感受器时,可以产生不同情况,一种是产生新气味,一种是代替或掩蔽另一种气味,也可能产生气味中和,混合气味就完全不引起嗅觉。
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人们敏锐的嗅觉,可以避免有害气体进入体内(战争中毒气弹、石油液化气……。
在营养方面,人们根据分析器的分析活动,嗅觉和味觉协同活动,对不同的食物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听觉、视觉损伤的情况下,嗅觉作为一种距离分析器具有重大意义。盲人、聋哑人运用嗅觉就象正常人运用视力和听力一样,他们常常根据气味来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
嗅觉器官由左右两个鼻腔组成,这两个鼻腔藉着鼻孔与外界相通,中间有鼻中膈,鼻中膈表面的粘膜与覆盖在整个鼻腔内壁的粘膜相连。嗅觉感觉的作用就是让人体感觉到各种不同的气味。
嗅觉上皮组织包着休耳采氏细胞,这是嗅觉中枢所在。休耳采氏细胞的四周有鼻粘膜的支撑细胞包围着。休耳采氏细胞属于两极细胞,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细胞质延伸物。树突是由一圆柱形部分和有嗅觉纤毛的粘膜芽状物组成,这纤毛即构成了嗅觉的出发点。树突会渗入支撑细胞到达鼻粘膜的表面上,轴突则穿越筛骨板往大脑的方向去。
吸入的空气中含有一些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这些物质穿越鼻粘膜到达上皮组织与嗅觉纤毛接触;嗅觉纤毛会刺激细胞质延伸物末端--粘膜芽状物的细胞膜,将此一嗅觉刺激传送到休耳菜氏细胞的细胞质。
能引起嗅觉的物质需具备以下的条件: -容易挥发 -能溶解于水中 -能溶解于油脂中
嗅觉作用的运作情形,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比较盛行的说法是:嗅觉细胞膜内有一些凹洞,当有物质的气味进入任何一个凹洞时,细胞膜的结构就会有所改变,此一改变即为嗅觉感知的开始。每一个嗅觉细胞内都包含一种嗅觉接受器;人体的嗅觉接受器有七种类型,各自负责不同气味的感知。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当我们停留在具有特殊气味的地方一段长时间之后,对此气味就会完全适应而无所感觉,这种现象叫做嗅觉器官适应,这是由鼻粘膜的嗅觉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所指挥控制。
嗅觉由位于嗅觉细胞树突末端的嗅觉纤毛所接受,然后传送到细胞质,接着到达神经元的输出延伸物--轴突。轴突会穿越筛骨板与前脑叶下侧的两个嗅球会合,嗅球本身藉着嗅脚与大脑相连;嗅神经就是在此开始分支,往内嗅中枢和外嗅中枢分布,直到大脑的嗅觉区里。
还有许多的组织参与嗅觉感知的工作,它们藉着神经纤维和大脑的嗅觉中枢相连。
除了对气味的感知之外,嗅觉器官对味道也会有所感觉。当鼻粘膜因感冒而暂时失去嗅觉时,人体对食物味道的感知就比平时弱;而人们在满桌菜肴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菜时,菜肴散发出的气味,常是左右人们选择的基本要素之一。
长期以来,嗅觉一直是我们所有的感觉中最为神秘的东西。我们还不知道识别和记忆约1 万种不同的气味的基本原理。不过,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 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 Buck)已经解决了该难题,他们一系列的开创性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两位获奖者在1991年合作发表了基础性的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含约1,000个不同基因的一个气味受体基因大家族(占我们基因总数的3%),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同数量的嗅觉受体类型,而这些受体位于嗅觉受体细胞内。每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因此,嗅觉受体对某几种气味是高度特异性的。尽管气味受体只有约1000 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组合,从而形成大量的气味识别模式,这也是人类和动物能够辨别和记忆不同气味的基础。嗅觉系统工作时,嗅觉受体细胞会发出神经纤维信息到嗅小球,那里大约有2000 多个确定的微区嗅小球,嗅小球的数量大约是嗅觉受体细胞类型数量的两倍之多。嗅小球是很“专业化”的,携带同种受体的受体细胞聚集其神经纤维进入相同的嗅小球,即来自具有相同受体的细胞的信息会聚到同一嗅小球。随后嗅小球激活僧帽细胞的神经细胞。每种僧帽细胞只能由一个嗅小球激活,信息流的“特异性”也就因而保留。僧帽细胞然后将信号传输到大脑其他地方。结果,来自多种气味受体的信息整合成每种气味所具有的“特征性的模式”,使得我们可以自由地感受到识别的气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