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2020年12月,先后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型强冷空气)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国型寒潮)。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也较强。
2020年12月以来,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偏强,导致强劲的西北风带来的强冷空气频繁侵袭北京及华北地区,此次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过程是在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寒潮天气过程造成的持续性低温基础上再次降温的结果,同时大风天气使得风寒叠加效应明显。
扩展资料:
就全国而言,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月6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风和强降温天气。一波寒潮还将席卷全国。受寒潮影响,山东半岛及辽宁大连降小到中雪,局地大雪。
四川盆地、贵州、湖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雪,四川宜宾、泸州等局地降雪8~17毫米;贵州中南部、湖南东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现冻雨。
冷空气活动还会比较频繁,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后期我国还会有冷空气活动,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会持续偏低。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为何今年冬天这么冷?是“暖冬”还是“冷冬”?
今年冬天比往年冷是因为有极端寒潮。全球变暖改变了大气环流经纬度,并通过海至气、陆至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北极增温会导致极寒天气发生。
1、在2021年11月上旬,也就是刚刚进入冬天的时候,国家气象局专家就提醒过大家“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会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
而很多网友表示则不信,认为专家说的都不准确。因为在去年十一二月份的时候天气气温并不冷,但到了一月底冷空气就开始活动频发,华中多个地区都受到影响。
2、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会增加,强度也会增强。因为,全球变暖改变了大气环流经纬度等特征,并通过海至气、陆至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
3、从2018年开始,我国科学家就揭示北极增温迅速,在当年没有受到相关影响。但随着北极增温的强度越来越大,也是导致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所在。
2022年什么时候回暖:
预计2022年3月上旬开始就会回暖。因为根据国家气象局专家去年的预测,华中地区寒潮天气只会在1-2月份出现,而3月一到则代表会慢慢回暖。但由于每个地区的天气情况不一样,所以回暖时间也会有所差别。
像南方地区气温会回暖的快一点,而北方一般需要到三月低或四月上旬才会开始慢慢回暖。而根据长沙最新天气预报显示,从2月26日开始到3月3日这段时间气温都是逐渐回升的,最低气温有10度,则最高温有22度。
总得来说,今年这么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二月有极端寒潮、全球变暖、北极增温等因素造成的。而预计全国回暖时间是在2022年三月中上旬左右,届时会正式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在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我们安徽小寒时节有吃腊八豆腐的习惯。腊八豆腐可谓是安徽传统的食物之一了。因为腊八节和小寒相隔的时间不远,所以在小寒节气中,安徽人会选择吃腊八豆腐。安徽人会将豆腐切成块,然后在其中挖出小洞用来放盐,最后晒干。在吃的时候可以生吃,或者跟肉类一起炖煮。
还有吃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