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的意思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
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古籍摘选: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预防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
2、少食辛辣炙_助火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
3、注意保护患处清洁、干燥,不可自行挤破排脓。
痈疽疮疡的白话,是中医是外科疾病。痈疽。恶疮的统称。中医称大而浅者,为痈,属阳症。深者,为疽,属阴症。《仙传外科秘方》卷一:夫痈疽之名,虽有二十余证,而其要有二,何则?阴阳二证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故阳发则皮薄色赤,肿高多有椒眼,数十而痛。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阴发则皮厚、色淡肿硬,状如牛颈之皮,而不痛″。比喻大的隐患。疮疡者,是中医皮肤,热毒炽盛,肿毒,溃烂的统称。如蜂窝性组织炎。白话说:痈,属阳,实证,热证,红、肿、热、痛。外皮比较薄而浅,有内脓或脓眼,如:台语<粒子>。疽,属阴,虚寒证,外皮比较厚而深,不痛,例如:黑脚病。
[chuāng yáng] 。
一、疮
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
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二、疡
1、疮。
2、溃烂:胃溃疡。
如果写成繁体字,就不难看出“疮”与“创”、“疡”与“伤”的相似之处。其实二者之间词义相近,互相关联。
在肉眼无法看到寄生虫、细菌、病毒的时代,古人已经察觉了微生物的存在,中医把这种会导致、加重人体疾病的邪气,称为“虚邪”,眼见为实嘛,看不见为虚!繁体字的“风”写做“风”,就是携带小虫子的能量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