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最好是喝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酸梅汤、绿豆汤等。
夏季的饮食原则
首先在口味上应该遵循一个“冬季肥厚、夏季清淡”的原则。清淡主要是指盐要少,油也要少。中医认为,春宜酸、夏宜苦。夏季最好有一点微苦的食物,比如苦瓜。苦瓜在印度医学里面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因为苦瓜里含有一种植物胰岛素。因此选择这样有食疗作用的时令食品是非常有价值的。再如,吃一些西瓜、绿豆汤也有解毒、除热的功效。夏季为了避免肠道传染病,还应多吃些蒜。
夏季的主食
夏季的主食主要还是应在烹调方法上加以改善,吃米饭还是吃面食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夏季饮食要尽量多样性,调味上要尽量丰富些。如果胃口不好还可以在饭前喝一些开胃的汤,应尽量少吃油炸的食物。
一说到夏天,最吸引人的就是各种冰冰凉凉的食品,冰镇饮料、冰西瓜、冰激凌……简直就是夏天的符号。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吃,这些对身体而言,会百害而无一利。天热时,人体热量不易散发,胃肠的温度会偏高。此时,若吃了太多冰冷的食物,胃肠会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甚至出血腹痛、腹泻等情况。
而且,人体心脏毗邻食道和胃部,骤然的冰冷侵袭,会刺激到心脏,严重时还会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
所以,寒凉的食物要少吃,如果要吃,也要注意不能吃得太快,最好在口腔中含一会儿再吞下。
“冰镇”解热,不如“以毒攻毒”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比“冰镇”解热,其实以热解热效果更佳。
在感到燥热时喝一点温热的茶、水,能让温热之气驱动能量流转。当人体微微出汗之后,便是一种身心舒畅的微凉感,同时,舌下生津,焦渴随之而解。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里,气温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一切活动。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所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温。在夏日炎炎的午后,在交通繁忙的水泥路面,在空气遮挡的阳台上等小环境的气温要比百叶箱气温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感觉到实际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气温不相符的原因。那么,气温对人体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要通过蒸发来散失热量,以此来维持体温的平衡。在人体出汗过程中,身体中的盐分就会随汗液流失,血液浓缩,血色素等增加,血液黏性增高,心脏血管负担加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为了维持正常血压就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人体的皮肤大量排汗,使肾排出的水分减少,也就影响到肾功能。高温还影响到人的神经活动和运动协调等。
在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在低温环境中,人体为了保持肌体的热量平衡,组织代谢加强,氧气的需要量增加。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人体就会消耗体内细胞的储备,从而造成人体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另外,由于冬季室外气温很低,人体的血管容易变硬变脆,特别是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增衣保暖。早晨气温最低时应推迟室外晨练的时间,以免因气温过低造成血管破裂而导致生命危险。
实践证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食欲往往不好,营养摄取量下降,导致人体能量平衡出现负值;当气温下降,进入秋冬季以后,人们的食欲才会变得旺盛,营养摄取量的增加不但可以补偿夏天损失的能量,而且还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能量贮存在皮下,以减少人体皮肤的热量散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热量需求委员会调查:当外界气温比标准气温升高10℃时,人体对热量的摄取量要减少5%;当外界气温比标准气温下降10℃时,人体对热量的摄取量要增加5%。由此可见,人体对营养的摄取量与气温关系很大。此外,气温的高低还影响到人体对维生素、食盐的摄取量。为了适应环境,不同气候地区的人,其体形都有较大的差异,而环境条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
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室外气温平均都在10℃以下,寒冬时节气温则低于0℃,人们热量消耗很大,因此,人们的食欲好,这时人们应多吃高蛋白的动物型食物及豆类食品,特别是热性的羊肉、狗肉,中老年人还应常进行些药物进补。此时,北方人多用火锅涮羊肉、牛肉,这样有利于补偿人体热量的消耗。
总之,气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我们要不断注意气温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