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一些肉类菜时,加入酱油,能够增加菜肴的鲜美味道,促进人的食欲。用酱油烹调的菜肴还增加颜色、味、香俱全。特别是烧,如红烧肉、红烧鸡、红烧鱼、烧丸子等。必须要用酱油,使菜的颜色发红,烧出的菜才好看、好吃。有些凉拌菜也要用酱油。南方人喜欢吃煮白肉、白斩鸡等,吃时也要用酱油和其他调味调成一小碟佐料,将白肉、白斩鸡沾佐料吃才有味道。
从酿造酱油的原料可知,酱油含有丰富的营养。它含有一些蛋白质、糖,还有维生素B2、维生素B1多种无机盐等。
在发酵酿制过程中,黄豆(或豆饼)、小麦里所含的蛋白质就分解成氨基酸,所含的淀粉也分解成麦芽糖、单糖和有机酸,有机酸和霉菌发酵生成醇类,醇类经过化合而形成某些脂类,使酱油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和味道。
酱油和食盐都是咸味调料,但有许多菜必须加盐,不一定加酱油,如清蒸、清炖菜,加酱油就不合适。所以,使用酱油也要因菜而宜。
生抽的颜色淡,吃起来比较咸,使用生抽之后就尽量少加盐,防止菜肴变咸。炒菜在快熟时加生抽;拌菜就随吃随加生抽,以免生菜出水而影响品质。而老抽的味道比较鲜美,尝起来略带甜颜色重,起上色的作用,所以红烧鱼或炖肉加水后就加入老抽,一方面肉有酱香味而另一方面颜色好看。
用途上,生抽是用来做一般的烹调用的,主要是用来调味,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比较多。老抽适合肉类增色作用,是各种浓香菜肴上色入味的理想帮手。味极鲜用于烹饪或点蘸、凉拌菜肴,只需几滴,便能尝到与众不同的鲜美味道。普通酱油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常备酱油种类,适用于烧、炖、炒各种北方菜肴。
酱油的用途:增进食欲、防癌、降低胆固醇、止痒消肿。以咸味为主,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能改善菜肴的味道和色泽。因其食盐和钠含量较高,烹调时应适当控制用量,健康成人每日平均摄入食盐宜控制在6克以内,相当于约2300毫克钠。根据食物成分表所示,每100克不同种类的酱油约含钠1900到7700毫克。
生抽因其颜色浅一般或者要酱什么牛肉啊!你就选老抽和酱油,这两个基本差不多,肉类的食物用老抽或酱油的多,青菜或者凉菜用的就是生抽了,及不掩盖菜本身的颜色,又增加菜的鲜味。做饭这就是熟能生巧的,慢慢做的多了,啥调料你都能掌握了,自然知道它的用处了!是用作凉菜和素菜的调味品,老抽颜色深至发红一般用作适合红烧的菜,比如红烧排骨,红烧牛肉,红烧肉等等,做出来的菜颜色深红又漂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在家炒菜做饭用的调味料种类越来越丰富,除了咱们中餐常见的食盐、白砂糖、酱油、腐乳、料酒、花椒大料之外,还有各种进口的香辛料、罗勒叶、番茄酱、黑胡椒等等。
其实日常炒中式的菜肴,主要用到的无非就是油、盐、酱、醋这几种,之前很多人都讨论过炒菜先放盐还是后放盐的话题。
那么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就跟大家聊聊炒菜先放酱油,还是后放酱油?
咱们先来说说酱油是什么,钠含量极高的一种调料,除能调节菜肴颜色外,对菜的咸淡程度也有很大影响。
每100克酱油含热量63大卡、钠元素5057毫克、钙元素66毫克、镁元素156毫克。可以说钠元素含量是非常夸张了,通常我们吃的咸肉同等重量钠含量约为195毫克。可见酱油比咸肉“咸”多了!
每100克酱油含盐量约为5克,而营养师推荐每天食盐总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所以讨论炒菜时先放酱油,还是后放酱油,其实本质还是讨论炒菜先放盐还是后放盐。
此前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反复强调过:炒菜出锅前再放盐是正确的选择,后放盐的话,盐分尚未深入到食物内部,所以舌头一下子就能感觉到了咸味,进而变相减少了食盐的摄入量。
所以到酱油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出锅前再撒上一些酱油,菜肴颜色更好看,咸鲜味也更浓一些。
如果是炖肉,可以先放一些红烧酱油慢慢炖煮,让酱油的味道融入食材,增加菜肴的咸度。临出锅再加一点点酱油,可以使食物颜色鲜亮。不过要注意放了酱油,就不用放盐了,避免食盐摄入量超标。
最后提醒大家,酱油的种类很多,红烧酱油、炒菜酱油、凉拌酱油,各种酱油功能是不一样的。比如炒菜用的酱油,就不适合直接用于凉拌菜。
因为炒菜酱油的卫生指标偏低,不如凉拌酱油“干净”,直接用来生吃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