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采纳,谢谢!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血不足不仅仅是体现在女人身上,同样的男性同胞也会存在此类现象。针对好的调理——固雪禾茶——将阿胶、枸杞、人参等天然草本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做袋泡茶形式。有补血益气功效,达到气血调和,使皮肤光泽细嫩,主治气血不足,气血两虚。1: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
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
2::男人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
主要是肾气不足,身体病变情况较多。此外,面色也是气血的“晴雨表”。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是肝气不足。
气血不足的原因
1.饮食不当:饮食没有节制,饥饱无常,不按时就餐;或者偏食,营养不全面;或者饮食有偏食,特别喜欢吃凉的、烫的、辣的、香的、甜的等,都会造成脾胃的损伤.导致生成气血的能量和原料不足,时间久了就容易引起气血亏虚。
2.睡眠不足:长期生活不规律,该睡不睡.使机体的血气没有恢复的时间.
3.缺乏运动:运动量太少,经脉不能畅通,气血生成的道路受阻.
4.劳欲过度:体力劳动过重.长年累月过劳伤气.
最适宜吃的食物
牛肉、羊肉、枸杞、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忌食的食物
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荸荠、大蒜。
调理方法
饮食调养: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
同时也可以参考发下食疗方法:
黑豆膏——黑大豆10阗克,猪油适量。黑大豆如作酱法,取黄捣末,调入猪油熬炼成膏。每次1匙,开水冲服,每日2次。本方长肌肤,益颜色,加增气力,肥健人,《图经本草》曰:“久服令人身重”。
童子鸡——童子鸡1只,黄酒、生姜、食盐、葱白各适量。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和鸡毛,洗净切块,在汽锅内放入鸡块,并放葱、姜、黄酒、食盐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佐餐,饮露食肉。本方益气、补精、肥健,凡体弱、产后、病后、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
中药调养: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
运动养生: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经络疗法: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叁里、叁阴交等穴位。这个要求自己对穴位很熟,没按对穴位还是无济于事。
气血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判断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
气血病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虚证有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证、血脱证等。实证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等。
气与血密切相关,病理上两者常互相影响,或同时发病,或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型有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气虚血瘀证等。
(一)气虚类证
气虚类证包括气虚证以及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
1、气虚证
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以气短、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或头晕目眩,自汗,舌质淡嫩,脉虚。动则诸症加重。
证候分析: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久病、重病、劳累过度、年老等,导致元气不足,推动、固摄、防御、气化不力。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推动乏力,营血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舌淡嫩;卫气虚弱,不能固摄津液,则自汗;气虚鼓动无力,故脉虚;“劳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
临床常见的气虚证有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胃气虚证、肝胆气虚证等,也可多脏气虚证候并存。
气虚可导致血虚、阳虚、痰湿、水停、气滞、血瘀以及易感外邪等多种病理变化,也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相兼为病。
辨证要点: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脉虚等共见。
2、气陷证
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以气坠,内脏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气陷一般是指中焦脾虚气陷,故又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耳鸣,神疲气短,气坠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等,舌质淡嫩,脉弱。
证候分析:为气虚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气虚无力升举而下陷。清阳不升,头目耳失养,故见头晕眼花,耳鸣;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故见神疲气短;气虚无力升举,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坠故见气坠,或内脏下垂,或有脱肛、阴挺。舌质淡嫩,脉弱为气虚之象。
辨证要点:气坠,或脏器下垂等与气虚症状共见。
3、气不固证
指气虚而失其固摄功能,以自汗、出血、二便失禁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有气虚证的证候表现,并有自汗,易感外邪;或各种出血;或二便失禁,遗精、滑胎。
证候分析:为气虚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气虚而不能固摄。肺气亏虚,肌腠不密,卫气不固,故常有自汗,易感外邪;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故见各种出血;肾气亏虚,下元固摄失职,则二便失禁,遗精,滑胎。
辨证要点:肺、脾、肾等脏气失固摄的特征性表现与气虚症状共见。
4、气脱证
指元气亏虚已极,气息欲脱,以气息微弱,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肢厥身凉,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舌质淡白,苔白润。
证候分析: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元气亏极而外脱。元气欲脱,脏气衰微,肺无力司呼吸,则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津随气泄则汗出不止;气脱下元失固,则二便失禁;神失所主故昏迷或昏仆;脾气外泄,则口开目合,手撒身软;心气欲绝,无力鼓动血脉,则肢厥身凉,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若因大失血所致者,称为气随血脱证。气脱与亡阳常同时出现,证候基本相同,故临床又称阳气外脱证。
辨证要点:气息微弱,昏迷或昏仆,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共见。
(二)血虚类证
血虚类证包括血虚证和血脱证。
1、血虚证
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白、舌淡、脉细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色淡,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头晕眼花,妇女经血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所致。血液亏少,不能濡养头目,上荣舌面,故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色淡,头晕眼花;血不养神,心神不宁故心悸多梦;血少不能濡养筋脉、肌肤,故手足麻木,爪甲色淡;血海空虚,冲任失充故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脉细无力为血虚而脉失充盈之象。
辨证要点:面白,舌淡,脉细等共见。
2、血脱证
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以致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或芤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又称脱血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舌淡,脉微欲绝或芤。
证候分析:大量失血以致血液突然耗失,或血虚进一步发展,以致血液亡脱,血脉空虚。血液亡脱,脉络空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苍白,舌色淡白;不能上荣头目故眩晕;不能营养心脉故心悸,脉微欲绝或芤。
血脱常伴随气脱、亡阳。
辨证要点: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或芤等共见。
(三)气滞类证
气滞类证包括气滞证以及气逆证、气闭证。
1、气滞证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郁证、气结证。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脉弦。
证候分析:多因抑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或痰饮、瘀血、食积、虫积、砂石等邪气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等导致气机郁滞;或因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胀闷,疼痛;气机不利,脉气不舒故见脉弦。因气聚散无常,故疼痛多见胀痛、窜痛、攻痛,部位不定,按之无形,时轻时重;并且胀痛常在嗳气、肠鸣、矢气、叹息后减轻,或随情绪的忧思恼怒与喜悦而加重或减轻。
辨证要点:胀闷,疼痛,脉弦等共见。
2、气逆证
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冲逆而不调,以咳喘、呕恶、头痛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喘息,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头痛,眩晕,昏厥,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证候分析:多因气滞不顺而上逆。肺气失于肃降而上逆则咳嗽,喘息;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则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失调,升发太过而无制,气血上冲头目则头痛,眩晕,昏厥,肝气循经上冲则气从少腹上逆胸咽。
辨证要点:肺、胃、肝等脏气上冲逆的特征性表现与气滞症状共见。
3、气闭证
指邪气阻闭脏器,以致气机逆乱,闭塞不通,以神昏晕厥、绞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神昏,晕厥;或脏器绞痛,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实有力等症。
证候分析:多因大怒、暴惊、忧思过极,或因瘀血、砂石、蛔虫、痰浊等邪气闭阻气机。气机闭塞,神失所主则神昏,晕厥;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故脏器绞痛;气机闭阻不通则二便闭塞;邪气阻闭,肺气不通故呼吸气粗、声高;实邪内阻故脉沉实有力。
辨证要点:神昏晕厥,或绞痛等共见。
(四)血瘀证
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固定、拒按、夜间加重。体表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大便色黑如柏油状。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下紫斑,肌肤甲错,腹部青筋显露,皮肤出现丝状红缕。妇女经闭,或为崩漏。舌质紫暗、紫斑、紫点,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证候分析:多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刺痛、固定、拒按;夜间血行缓慢,瘀阻加重故夜间疼痛加重;瘀积不散而凝结体表,故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坚硬不移;瘀血阻塞脉络,使血液不能循经运行,溢出脉外故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瘀血阻络,血行障碍,全身得不到气血的温煦濡养,故面色黧黑,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瘀久不消,营血不能濡养故肌肤甲错;瘀血内阻,冲任不通故经闭;血脉不通,血不循经,则崩漏。瘀血内阻,血行受阻故丝状红缕,腹壁青筋显露,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辨证要点:刺痛,肿块,出血等特征与舌紫脉涩共见。
(五)血热证
指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以出血、疮疖与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血分的热证。
临床表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色鲜红,质地黏稠,女子月经先期量多,或局部疮疖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身热,舌红绛,脉滑数。
证候分析: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其他邪气化热;或情志过极,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等致火热内炽,迫及血分。热在血分,迫血妄行则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女子月经先期量多;邪热煎熬,血液浓缩壅聚,故血色鲜红质地黏稠;热在血分,热炽血壅肉腐,故局部疮疖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身热,舌红绛,脉滑数为邪热伤阴耗液之实热表现。
辨证要点:出血、疮疖等与实热症状共见。
(六)血寒证
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以拘急冷痛,肤色紫暗与实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血分的寒证。
临床表现: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发凉;或少腹拘急冷痛;或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脉沉迟弦涩。
证候分析: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致血行不畅。寒在血脉,脉道收引,血行不畅,故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发凉,或少腹拘急冷痛;寒邪客于胞宫,经血受阻,故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淡紫、苔白,脉沉迟弦涩为阴寒内盛,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辨证要点:拘急冷痛,肤色紫暗等与实寒症状共见。
(七)气血同病类证
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各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两个基本证候的相合存在。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的病机,常常是气滞血瘀、气虚血虚互为因果;气虚血瘀证、气不摄血证,一般是气虚在先、为因、为本,血瘀或血虚在后、为果、为标,但其证候表现不一定前者重、后者轻;气随血脱证则是因大失血而致血脱在先,元气随之消亡的危急证候。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吴承玉.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