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计数是指在某个单位内的细菌数量,落实到具体检查要看所做的项目。比如要进行尿常规的检查,那就是尿中的细菌数量这一个指标,如果细菌的数量明显较高,同时也要看尿白细胞的数量,如果白细胞数量在正常的范围内,那说明这个有可能有污染,需要进行复查,如果白细胞也明显较高,而且患者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提示有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应进一步做尿培养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原菌,并予抗菌素进行抗炎治疗。
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不同的记数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数字。[1]
中文名
数字
拼音
shù zì
外文名
Digital
发源
古印度
类型
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等
快速
导航
阿拉伯数字历史
起源
数字故事
分类
产生
文化
排序
词语解释
数字的词语解释有以下4种:
若干字。《南史·任昉传》:“﹝王俭﹞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 昉 因定数字。”宋翁元龙《瑞龙吟》词:“雁横阵,数字向人佣写,暗云难认。”
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
表示数目的符号。
数量;数目。[1]
阿拉伯数字历史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起源于印度。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它们后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起源
阿拉伯数字
title
阿拉伯数字是发源于古印度,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数字后来被阿拉伯人用于经商而掌握,并传到了西方。
西方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
尿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尿路感染具有重要价值。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尿涂片找细菌。尿路细菌感染时尿中含有大量细菌,尿液涂片镜检易找到细菌。每高倍视野细菌数少于10个或未找到,提示中段尿培养阴性或菌落数低于103/ml。如果细菌数为15~30个/高倍视野,中段尿培养菌落数常大于105/ml。据中山医科大学叶任高教授经验,其可靠率为90%以上。并认为,即使已开始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尿培养阴性,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仍有可能找到,这样就可弥补在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尿细菌培养阴性的缺点。另外,应用革兰染色涂片找细菌可以初步确定尿路感染是阳性球菌或阴性杆菌,作为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
(2)尿液细菌培养。正常人尿内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尿道口周围亦有大量细菌。正常人尿道口及阴道存在以下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卡他布兰汉氏菌及耻垢分枝杆菌等。外阴冲洗不净,细菌常混入尿中,但细菌数小于103/ml。尿细菌培养的目的主要是运用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的方法以鉴别是否为尿路感染。
若尿菌落数大于105/ml为感染,准确率约80%;细菌数小于103/ml或有多种细菌生长,为污染所致,无临床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球菌,特别是粪球菌及肠球菌繁殖缓慢,其尿菌落数若为103~104/ml之间,即有诊断价值;细菌数在103~105/ml者不能排除感染,考虑是否因应用抗生素、清洗消毒剂混入、尿过频、细菌生长缓慢等因素所致,必要时复查。
不论中段尿,还是导尿,都不可避免前尿道细菌的污染。因此,做细菌培养而不加含菌量计数,结果很不可靠。但在常规消毒下做膀胱穿刺取尿作定性却很可靠,只要培养出细菌,不论细菌数多少,均认为是感染,不会出现假阳性。尿细菌定量培养结果很可靠,但遇到下列情况时需做膀胱穿刺尿培养:没有条件做尿含菌量计数的单位,在诊断上有困难时;高度怀疑有尿路感染而尿含菌量却低;反复尿定量细菌培养结果均可疑者;要进一步确定是否有混合感染存在;可疑的厌氧菌所致者。以上情况均考虑做膀胱穿刺尿培养。
方法如下:鼓励患者饮水,使膀胱充盈至耻骨联合以上,扪及膀胱后即可穿刺。先剃毛、消毒,用9号10cm长的针头连接注射器,在耻骨联合上方正中线穿入皮肤,然后猛力穿入膀胱,将尿液收集于无菌试管送检。拔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本法是避免污染的最好方法。
缺点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
急性泌尿系感染多为单种细菌,大肠杆菌占60%~80%,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慢性感染常混合其他细菌;绿脓杆菌多在手术或插管后引起感染。
泌尿系统的疾病既可由身体其他系统病变引起,又可影响其他系统甚至全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辅导:泌尿系统疾病,希对大家有所帮助。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急性尿路感染(指导病程在6个月以内)
(1)新生儿期:发热、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惊厥、嗜睡,有时可出现黄疸,尿道刺激症多不明显。
(2)婴儿期:发热,可有腹、排尿时哭啼,尿布有味,顽固性尿布疹,尿路刺激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明显
(3)儿童期:下尿路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而全身症状不明显,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明显:为发热、塞战、全身不适,可伴腰痛和肾区叩击痛,同时伴尿路刺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血尿,少量蛋白尿,水肿不明显,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
2、慢性尿路感染:指病程持续半年以上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以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反复发作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等,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脓尿或细菌尿,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部分病例可有尿路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或瘢痕肾。
3、无症状菌尿:指临床无症状,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的细菌尿。
(二)辅助检查
1、尿常规:取清晨中段尿镜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或成堆,离心尿>10个/高倍视野,红细胞增多程度不等,尿蛋白稍增多,24小时定量<1—2g。
2、尿培养及菌落计数:每毫升尿液中菌落计数>10万可确诊,
3、尿直接涂片找细菌:无条件做细菌培养时,可将一滴新鲜尿液置玻璃片上烘干后,染色找细菌,在油镜下找到细菌,说明可能有尿路感染。
4、X线检查:病程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者,应用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或膀胱镜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结石、结核、肿瘤、梗阻及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孟积水等。
二、治疗原则:
(一)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二)抗菌药物:
l、磺胺药: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每日0.05g/kg分2次服,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即复方新诺明,疗效增强。
2、呋喃坦丁:每日5--7mg/kg,分3--4次口服。
3、根据尿培养细菌种类及药敏而选用,慢性者用联合治疗或轮换治疗。新一代先锋霉素和喹诺酮类(如氟哌酸等)对治疗耐药菌所致之尿感及复杂性感染颇为有效。氟哌酸的抗菌谱广,对其它抗菌药有多重耐药性的致病菌,氟哌酸几乎常有效。每日10--15mg/kg,分三次口服。
(三)疗程:急性尿路感染服药疗程7一10天,重症10--14天。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1、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发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脓皮病及淋巴结炎等感染病史。
2、一般病例表现如下:
(1)浮肿:轻一中度,呈紧张性。
(2)少尿与血尿:日尿量婴幼儿<200ml/m2,学龄前<300ml/m2,学龄期<400ml/m2为少尿。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3)高血压:学龄前>120/80mmHg,学龄期>130/90 mmHg。
3、严重病例,起病1周内可表现下列任何—种主要并发症:
(1)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肺底中水泡音,心率增快,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
(2)高血压脑病:头痛、视力障碍、呕吐、意识模糊、嗜睡、抽痉、昏迷、血压明显升高。
(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或无尿(日尿量<50ml)氮质血症,高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二)辅助检查
1、尿常规:有红细胞,管型和蛋白质。
2、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呈不同程度增高。
3、血沉增快,2--3个月恢复正常。
4、ASO增高,一般3--6个月恢复正常。
5、血清补体C3下降,多于4---8周恢复正常。
6、爱迪氏计数(12小时计数)多在半年左右恢复正常。
7、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门阴影增宽,模糊及心影增大,提示肾炎合并循环充血。
8、肝功能检查。
二、治疗原则:
(一)休息:起病l—2周内应卧床休息。
(二)饮食:低盐、低蛋白质,高糖饮食。高血压心衰、水肿甚者忌盐。
(三)抗菌素:一般用青霉素7—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有明显感染病灶者可延长疗程或改用其他抗菌素。禁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庆大霉素等。
(四)对症治疗
1、利尿:双氢克尿塞每日2--3mg/kg,分2--3次口服,必要时用速尿每次1—2mg/kg和利尿酸钠每次1mg/kg。
2、降压:首选硝苯地平(心痛定)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日0.25--0.5mg/Kg,最大不超过1mg/kg·日,分3—4次。利血平首次0.07mg/kg,口服或肌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5—2mg,首剂后可继续按每日0.02mg/kg,分2--3次口服。利血平忌与氯丙嗪同用,以免发生帕金森氏综合征症状。单用利血平效果不显时,可加用肼苯哒嗪,肌注剂量为每次0.1mg/kg,口服剂量为1—5mg/kg。
3、高血压脑病
(1)积极控制血压,除上述降压药物外,立即用硝普钠5—10mg溶于10%G·S100ml中,开始按1μg/kg·min静滴,严密监测血压,随时调整滴速,每分钟不宜>8μg/kg。通常1—5分钟内可使血压降至正常。注意贮药针筒及输液吊瓶均须黑纸覆盖用前临时配制液体。放置4—8小时的药液应废弃。还可用50%硫酸镁每次0.1mg/kg,甲基多巴每日10mg/kg分次服。
(2)脱水剂:20%甘露醇每次1--2g/kg,于半小至1小时内快速静滴,4小时后给50%GS40—60ml静注。
(3)止痉:烦躁或抽搐时可肌注鲁米那钠每次5—8mg/kg(无尿者不用或用较小剂量),亦可用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保留灌肠或安定每次0.1—0.3mg/kg,肌注或静注。
4、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
(1)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氧气吸人。
(2)以利尿为主用强利尿剂,如速尿静脉或肌注,严格限制水、钠摄人,镇静。
(3)必要时可用西地兰,首剂2岁前0.03—0.04mg/kg,2岁后0.02—0.03mg/kg,标出总量后,由静脉注入1/2,余1/2分2次,隔4--6小时一次,如需维持疗效可于末次用药12小时后口服地高辛维持量。
5、急性肾功能不全(见急性肾功能衰竭)
(1)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每次0.5g/kg,或速尿每次l—4mg/kg。
(2)限制补液量。
(3)纠正酸中毒及高血钾用5%碳酸氢钠,葡萄糖胰岛素,葡萄糖酸钙。
(4)准备透析。
附:其他类型肾炎诊断依据
一、急进性肾炎:
(一)年长儿多见,发病急。
(二)明显蛋白尿、血尿、红细胞管型尿、高血压、水肿,并有持续性少尿或无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或肾功能急剧损害而出现尿毒症。
(三)C3、C4正常,血中可发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活检可见有广泛性上皮细胞增殖及新月体形成。
二、迁延性肾炎:
(一)有明确急性肾炎史,血尿及蛋白尿迁延达1年以上,不伴有肾功能不全及(或)高血压。
(二)无明确急性肾炎病史的持续性血尿和蛋白尿,临床观察达半年以上,不伴有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三、慢性肾炎:
病程超过1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及(或)持续性高血压。
四、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肾炎:
(一)可有或无肝炎过去史。
(二)起病隐匿,症状轻,不典型,血尿不愈,无明显高血压。
(三)病程迁延。
(四)辅助检查
1、HBSAg多次阳性,肝功能大多正常。
2、表面抗体,核心抗体阳性,e抗原和e抗体阳性。
3、CIC阳性。
(五)按肾病治疗,但激素大多耐药。
五、紫癜性肾炎
(一)肾炎症状一般在过敏性紫癜起病后2—3周内出现。
(二)血尿,蛋白尿数周至数月内恢复。
(三)少数病例,反复发作,最后导致肾功能不全。
(四)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病理和临床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小儿占多数。另外凡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肾病综合征,统称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诊断要点
一、病史
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水肿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开始见于眼睑,渐遍及上、下肢亦可累及腹腔、胸腔、浆膜控,可发生心悸及呼吸困难,水肿指压凹陷,伴发感染后,水肿发展较快,程度较重。
二、检查
1、单纯性肾病
(1)大理蛋白尿:定性+ + + — + + + + ,定量≥40mg/h/m2,或>3.5g/d。
(2)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g/dL(5.72mmol/L),白/球蛋白倒置。
(3)高脂血症:血胆固醇>6.5mmol/L(220mg/dL), 时可有甘油三酯载脂蛋白异常。
(4)不同程度的水肿。
2、肾炎性肾病:除单纯性肾病四大特征外,尚有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补体持续降低四项中一项或多项。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1)休息
(2)饮食:早期水肿明显时应限盐1—2g/d。适当掇入优质蛋白,维持热卡平衡。
(3)利尿剂:对激素治疗有效者,可不用,水肿明显及尿量减少时,可用双氢克尿噻1—2mg/kg.d,分3次口服或安体舒通2 mg/kg.d分3次口服。对顽固性肾性水肿,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配合速尿静推,常可获得良好效果,或用肾血管扩张剂多巴胺,每分钟滴入2—4βg/kg,利尿药应用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钾、钠和氯。
(4)维生素D及钙剂:激素治疗期间,为避免骨质疏松及脱钙,每日补充VitD400IU及适量钙剂。
(5)控制感染
2、皮质激素
(1)短程疗法:易复发,故现在一般不主张用。
(2)中长程治疗方案:强的松1.5—2.0mg/kg.d,分次给药,尿蛋白阴转后延长治疗二周,一般足量治疗不超过12周,改为1.5—2.0mg/kg隔日晨顿服,以后每2周减原用药量的5%—10%,总疗程6个月,凡尿蛋白阴转较晚者(4周以上),或尿蛋白阴转不稳定者,减药要慢,总疗程延至9—12个月。
3、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无效及经正规中长程治疗后频繁复发者(即半年内复发≥2次,一年复发≥3次,无论是在用药或停药过程中)。
(1)环磷酰胺(CTX):2—2.5mg/kg.d,8—12周1个疗程,总量不超过200mg/kg,或200mg每日或隔日静脉注射1次,总量为6—8g,超过此总量并不能提高疗效,但明显增加副作用。
(2)雷公藤多甙:1mg/kg.d,分2—3次口服。
4、肾病血液高凝状态的处理
(1)抗凝治疗
肝素:首选,剂量大小以凝血酶原时间不超过治疗前1—2倍为妥。
丹参或复方丹参针剂。
(2)抗血小板凝集类药
潘生丁:3—4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6个月。
阿斯匹林、消炎痛。
(3)低分子右旋糖酐
5、对症处理:降压、降脂等。
疗效评价
激素治疗8周后
(1)完全效应:尿蛋白阴转,临床症状消失。
(2)部分效应:尿蛋白减少,定性+ — + + ,临床症状消失。
(3)无效应:尿蛋白持续≥+ + +,临床症状不变或好转。
(4)迟效应:8周时无效应或部分效应,在继续治疗过程中尿蛋白转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