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压:如为手指末端出血或出血点较小,可以直接用手按压出血部位,能够达到精准止血效果。
建议患者及时至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医生可通过结扎或电凝等专业止血方法,对出血点进行处理。医院外急救时,尽量不要应用结扎或绑扎方法止血,因为止血带结扎止血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结扎部位肢端坏死,从而加重损伤。
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 、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 ,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指压止血法
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 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 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三)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1)充气止血带 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 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 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人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2.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身体内没有“氧库”
生理学家早就指出,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娇嫩的脑组织、勤劳的心肌。如果体内血液循环停止,就意味着血液供应中断,而脑的剩余氧气仅够脑细胞用10秒钟,心脏的剩余氧只够心脏心缩跳动几下。
心脏的工作维系着生命,为挽救生命,必须恢复业已中断的心跳和呼吸,暂时用人工的力量使心脏挤出血液,维持血液循环使肺脏一呼一吸,吐放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这样,含氧的血液在全身循环,灌注着组织细胞。在这个人工维持的心跳呼吸的过程中,也在刺激或称“唤起”心跳呼吸自行恢复功能。
“唤起”自主心跳和呼吸的可能性是大大地存在着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急症,是意外伤害,是倾刻间造成的停顿状态,并非疾病已发展到不可救药,只要抢救方法正确,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是可能的。
关键是一个“急”字
对于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等内容,我们在以后会陆续介绍,在这里,主要是理解急救中的“急”字。
前面已讲过身体内没有氧库,脑细胞在常温下如果缺血缺氧4分钟以上,就会受到损伤,超过10分钟,脑细胞损伤十分严重,几乎是“不可逆”即“无法恢复”的。这样,即使侥幸被
救活,智力也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成为没有任何意识的“植物人”。所以国内外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提示我们:循环停止4分钟内实施正确的CPR效果好4~6分钟予以CPR者,部分有效6~10分钟行CPR者,少有复苏者超过10分钟者,几乎无成功可能。 由此可见,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在医生到达之前,我们要抓住宝贵时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此时“时间就是生命”表达最为准确。心肺复苏分为心复苏——恢复心跳,肺复苏——恢复呼吸。下面分别给以介绍。
心脏复苏术即是恢复心跳的方法。用人工的力量来帮助心脏跳动,最终达到自主心跳的目的。心复苏术过去只提到心脏挤压(按摩)的方法。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挤压前,还应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胸外叩击。为了说明这一抢救措施,有必要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正常的血液循环的知识。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泵,动脉将心脏排出的血液送往全身,营养组织细胞。动脉血(除肺动脉外)内血氧含量高,呈鲜红色。动脉又分为大、中、小动脉,管壁由收缩性较强的平滑肌纤维组成,可以协调心脏将血液一浪一浪地输送到毛细血管网。
静脉收集来自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的血液,送回心脏,静脉也分为大、中、小静脉。静脉血(除肺静脉外)含二氧化碳较多,呈暗红色。静脉自下而上回流靠静脉瓣和肌肉收缩的作用。
毛细血管处于动静脉之间,管壁最薄,管径最小,遍布全身,是微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维持全身血液的川流不息的主要动力来自心脏正常的工作。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在舒张时,血液汇集至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挤向动脉全身。因为种种病因引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严重紊乱,出现一种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心律失常时,生命岌岌可危。
二、心室颤动——心复苏的信号
正常时心跳节律整齐,强弱一致,均匀地不休止地跳动。心脏一般近似本人拳头大小,一昼夜能排出7吨多重的血液。心脏总共只有200多克,它能做这么大的功,原因之一也应归功于心脏传导系统。
当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发生严重病变时,心脏就会发生节律紊乱,心房心室“各自为政”,心肌纤维跳动失去节律。这时的心脏没有收缩舒张功能,出现一种称为心室纤颤(简称室颤)的现象。人在临终前心脏往往处在“室颤”这一阶段,稍一拖延心脏就彻底停止跳动。室颤时在心电图上可以看到弯弯曲曲的图形,临床上只能靠经验来判断。室颤到心跳停止之间非常短暂,胸前叩击就是消除室颤的一种简便方法。
三、胸外叩击法
在某些严重伤病和意外发生时,病人呼吸微弱,面色苍白青紫,大叫一声,全身抽动,口吐白沫,神志不清,这就很可能是发生了室颤。一般急性心肌梗塞、药物中毒、触电、淹溺病人可以见到。
怀疑病人发生室颤时,立即将手握成拳状,在胸骨中下段,距胸壁15~25厘米,较为有力地叩击1~2下。
相当于100~200焦耳的直流电,有时可以起到除颤的作用,使病人恢复心跳和神志。叩击无效则不再进行,随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室颤一般是用除颤器去除,这在装备良好的救护车和医院里是不难做到的,称“非同步电击除颤”。在家庭中,拳头的叩击有时也能发挥奇特的除颤作用。
心复苏术——胸外心脏挤压
目前国内对胸外心脏挤压还有“心脏按摩”、“心脏按压”的叫法。我们认为,用胸外心脏挤压或简称心脏挤压最为确切、形象,容易使人理解,而“按摩”手法上与心脏挤压大相径庭。 任何原因导致的心脏跳动停止,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心脏挤压术。室颤时最初除颤后随之进行的也是胸外心脏挤压术。这在CPR技术中是关键的一环。
一、胸外心挤压的意义
胸外心脏挤压,顾名思义是在胸廓外用人工的力量通过胸壁间接地压迫心脏,从而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挤压血液到血管维持血液循环。尽管心脏深居胸腔内,但是心包紧靠着胸骨和肋骨后方。如果我们在胸骨肋骨表面施加较大的力量,使胸肋骨下陷3~4厘米,这种外力就能使胸肋骨下方的心脏受到挤压,达到使心脏被动心缩的目的。在挤压心脏时,心脏的血液被挤向大动脉内,然后送到全身放松挤压时,下陷的胸骨、肋骨又恢复到原来位置,心脏被动舒张,同时胸腔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加,吸引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使心室内流满了血液,然后再挤压,再放松,反复进行,维持血液循环。
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只要胸外挤压心脏及时,方法正确,同时配合有效的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效果并不比开胸直接进行心脏挤压的效果差。所以,人人应力争学会这种简单有效的使心脏复跳的救命方法。
二、病人的体位
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的病人应取平卧位。根据当时的情况,不要乱加搬动,可以尽量就近就便。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平卧的具体情况。我们发觉在家庭争救中,常常是“卧不恰当”,如病人平卧在沙发床、弹簧床、棕床上。病人卧在柔软的物体上,直接影响了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因此,必须将病人尽可能在平卧在“硬”物体上,如地板上、木板床上,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
三、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
救护人站(或跪)在病人一侧,左手放在胸骨中下段,这个部位相当于两乳头连线正中间。有口诀曰“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即指将手的中指对着病人颈部下方的凹陷处(相当于天突穴位),手放在胸廓的正中处,手掌的根部正好是挤压的部位。另一只手压在左手上以助其加压。双手重叠再凭借救护人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地冲击性地进行挤压HBjj3(图3)H使胸廓下陷3~5厘米,然后放松,反复进行,每分钟挤压60~80次,坚持挤压到心脏恢复自主跳动。挤压速度可根据情况(小儿、老年人,运用上述速度无效)提高到每分钟100次左右,有时可见效。目前,有一种胸外心脏挤压器又叫心脏泵,逐渐代替了徒手心脏挤压的功能。
应该注意的是,进行挤压时不是整个手掌施压,而是手掌的掌根部用力,并局限在胸骨下段,不可范围过大,以免压断肋骨,刺伤心肺或扩展到肝脾的破裂损伤。
当胸外心脏挤压有效时,可摸到脉搏的搏动,尤其是颈动脉搏动,随挤压节律出现。当感觉病人的脉搏已恢复,表明心复苏成功,可停止进行心脏挤压,否则继续进行。
心脏挤压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每吹一口气,做5次心脏挤压。如一人操作,可先吹两口气,再体积10次心脏挤压。
对儿童进行心肺复苏时,心脏挤压只用一只手,婴幼儿只用两个手指。用力要轻,深度
2.5~3.0厘米即可(婴幼儿15~2.0)。每分钟挤压100次。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者,每吹2口气,挤压15次,挤压部位在胸骨中段。
当胸外心脏挤无效还可送医院做开胸心脏挤压术,但在送院途口不得停止胸外心脏挤压。
口对口吹气,就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当病人呼吸停止,而心跳也随之停止或还有微弱的跳动,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呼吸活动,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常用在
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缢死呼吸停止的现场。等医生到来时,取而代之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人工呼吸对挽救以上病人的生命是举足轻重的,否则即使心跳恢复了,呼吸不恢复,心跳也不能持久。所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脏挤压和建立人工呼吸缺一不可。
一、呼吸的过程
呼吸过程,我们可从呼吸通路和呼吸内容两个方面来了解。
呼吸通路确切讲应包括整个呼吸系统。鼻腔(也包括口腔)是呼吸系统的大门,然后是咽喉。咽喉是气管和食管的叉路口,气体和食物在此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再往下是喉,然后是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咽喉到气管任何部位的梗阻都可以引起呼吸停止。气管连同它无数细微分支,非常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因而在医学上称之为支气管树。但它是一棵根向上、树枝朝下的空心树。左右支气管像这棵树的两个大分枝,经过几级分支到末端为肺泡。 肺泡,是无数个像葡萄珠一样的空泡,组成了肺脏。肺泡与终末支气管相通,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充满气体的肺泡使肺脏柔软而有弹性。肺泡与肺泡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与毛细血管壁紧密相接,壁上有微小的孔隙使气体交换来去自由。进入肺脏的氧气由肺泡入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呼吸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肺脏经过“吐故纳新”后,血液携带着新鲜氧气流遍全身,供应细胞的需要,进行极其重要的生命活动。
二、口对口吹气的方法
本世纪60年代之前,人工呼吸大多采用间接压迫肺脏的方法,如俯卧压胸人工呼吸法,但效果很差,现已不用。近20年来,国内外大力推广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简便易学,效果可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步骤之一:病人仰卧,头后仰,颈下可垫一软枕或下颌向前上推,也可抬颈压额,这样使咽喉部、气道在一条水平线上,易吹进气去。同时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涕、呕吐物,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嘴对嘴吸出阻塞的痰和异物。解开病人的领带、衣扣,包括女性的胸罩,充分暴露-胸部。
步骤之二: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捏住病人鼻孔,嘴对嘴将气吹入,然后观察病人胸廓的起伏,每分钟吹气12~16次。如果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可对鼻孔吹气即口对鼻人工呼吸。救护者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气后胸廓略有起伏为宜。 怀疑有传染病的人可在唇间覆盖一块干净纱布。口对口吹气应连续进行,直至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确诊已死亡者方可停止。
有条件者实行面罩人工呼吸法及气管插管加压人工呼吸法,因为这是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法,一般由医务人员实施。
三、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协调进行
心肺复苏术包括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两方面,缺一不可。人工呼吸吸入的氧气要通过心脏挤压形成的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含氧较多的血滋润着心肌和脑组织,减轻或消除心跳呼吸停止对心脑的损害,进而使其复苏。
在现场,如为两人进行抢救,则一人负责心脏复苏,一人负责肺复苏。具体步骤为一人做5~10次心脏挤压(60~80次/分钟频率),另一人吹一口气(12~16次/分钟频率),同时或交替进行。但要注意正吹气时避免做心脏挤压的压下动作,以免影响胸廓的起伏。 如现场只有一人救护,也可以按两人步骤进行,吹一口气,做5~10次心脏挤压,交替进行,效果也很好,只是单人操作容易疲劳。
现在也有一些书籍中提到心肺复苏只有一人操作时,可做两次口对口吹气,然后做15次心脏挤压。实践和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是同样有效的。
无论是什么情况,如果单一采用挤压或吹气,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是无效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必须同时协调进行。
有关正确急救方法指导2017-04-14 06:02 | #2楼
急救现场处理,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急重病人在未至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为了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急救现场处理的产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1、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5、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6、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7、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8、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功丧失有利时机。
六种有效止血方法:(一)一般止血法
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二) 指压止血法
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①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②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③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_侧压迫肱动脉。
④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桡动脉。
⑤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股动脉。
⑥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三)屈肢加垫止血法
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_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四)橡皮止血带止血
常用的止血带是1米左右长的橡皮管。绑止血带的部位要在创口上方(近心端),尽量靠近创口;绑止血带紧松要适应,只要摸不到远端脉搏或出血停止就行;使用止血带要加垫,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绑止血带的时间要认真记载,每隔45分钟放松止血带二三分钟,松时慢慢用指压法代替。
(五)绞紧止血法
把三角巾折成带形,打一个活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带子外侧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
(六)填塞止血法
将消毒纱布、棉垫、急救包填塞、压迫在创口内,外用绷带三角巾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