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发现孩子2个月后开始特别喜欢吃手,刚开始他们会开始吃拳头,后来发现手指吃起来更舒服,他会把手指伸进嘴巴里,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喜欢吃手?吃手这种行为家长要不要进行干预呢? 婴儿吃手的原因
最开始是无意的行为
婴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了。出生后,因为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孩子的大脑并不能指挥手,所以孩子的手都是无意识的动作。因为新生儿天生具有吮吸需求,接近嘴巴的任何东西,宝宝都会嘴巴进行吮吸。无意识中他发现了手可以吃,而这个吃手的过程让孩子感觉到很舒服。下一次孩子还会去做相同的举动——吃手。
吃手可以进行自我安慰
婴儿的吮吸需求在孩子因为困倦、害怕、烦躁哭泣的时候,孩子都会以吮吸需求来安慰自己,当婴儿无意识把手指伸进嘴巴的时候,他会发现吮吸可以带来快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舒服。而 手就像是一个“玩具”,一个孩子可以随时拿起来玩的玩具,这个吃手的过程让孩子得到了自我安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吃手的时候是非常愉悦的。
吃手是孩子在对这个世界认知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认识世界是从嘴巴开始的,这也被称为口欲期。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手开始然后范围逐渐扩大,当手部的力量越来越大,能够放进嘴巴里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嘴巴喜欢尝试各种不同材质的玩具,所以1岁前的婴儿喜欢把手里的任何东西都放进嘴巴, 他们会体验到不同材质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认知会刺激宝宝的大脑。
所以对于1岁前的宝宝,父母面对孩子吃手不要有这样的错误认知:
婴儿吃手的发展过程2个月开始阶段
2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开始吃手,这是因为婴儿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始发育,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从中心到外围,所以婴儿嘴巴周围的神经比手部的神经发育的更早。但是此时婴儿的手还不能够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孩子吃手的过程其实是无意识的。
4个月婴儿开始 探索
4-5个月的婴儿,他们吃手的时候开始 探索 这个世界,孩子吃手的姿势已经从拳头变成了手指,但是在孩子的意识中,他并不能认识到这是他的手,他通过吮吸的过程是在认识自己的手,比如每个指头伸进嘴巴都是不一样的,孩子每次吃手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伤心的时候吃手是安慰自己,而吃饱后吃手是在自娱自乐。
6个月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
6个月的孩子他的视觉已经从平躺着到坐起来,孩子的视觉范围变得越来越大,孩子的好奇心也在增加,这个时候凡是一切能够拿到手里的东西,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吃进嘴巴里,因为他要尝一尝这个物品是软的还是硬的,帮助大脑建立最早的认知。
1-1.5岁,口欲期逐渐结束
孩子的口欲期结束时间在1-1.5岁,口欲期和孩子的独立性是成反比,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己可以干更多的事情时,他对用嘴巴 探索 兴趣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自己的手。
不让孩子吃手的后果很多父母不喜欢让孩子吃手,总觉得手不干净,甚至因为不让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带上手套,这样做可能暂时会解决问题,但是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祸根。
首先,孩子吃手或者吃其它东西会变本加厉
吃手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当父母不让婴儿吃手后,孩子过了口欲期,可能吃手的行为反而会变本加厉,因为孩子内心的感受没有被满足,等到2岁后,甚至幼儿园后,很多孩子开始出现咬手指、咬被角、咬下巴等行为,就是口欲期的延长。
其次,影响孩子大脑早期的发育
研究表明,外界丰富的感受和刺激,可以有效促进宝宝大脑皮层的生长,刺激越多,大脑皮层的脑神经就会越复杂,宝宝的大脑也将会越发达, 因为婴儿早期的大脑刺激其实是用嘴巴来刺激的,如果阻止孩子吃手,嘴巴对大脑的刺激也会减少。
第三,影响孩子内心的独立
婴儿吃手的过程,也是孩子在建立自我内心的满足感,比如妈妈不在吃手自我安慰;睡醒后一个人的 游戏 ——吃手;当孩子内心安全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从妈妈身边走向更广阔的的世界。阻止孩子吃手,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没有办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差,成长过程中独立性也会差,会胆小,不敢尝试。
怎样帮助孩子科学的吃手
正常现象,这个阶段属于口欲期,也就是说宝宝主要靠嘴来感知世界,婴儿认为手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吃手是宝宝感知觉及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是自我安慰的途径,有益于宝宝大脑发育,吮手指是一个发育阶段的生理现象.
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宝宝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吸吮手指,吮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从笨拙地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吮吸某个手指,这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大提高。吮吸手指动作,促使婴儿手、眼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岁以内宝宝的吃手行为,家长不需要过度干预,只需要帮助洗干净小手,就放心让他吃个够吧。如果婴儿早期的吃手行为被过度干预,反而会导致吃手期的延长。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宝宝在吮吸手指时,会变的非常安静,婴儿通过吮吸手指来稳定自身的情绪,这说明婴儿吮吸手指对他们的心理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婴儿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但如果孩子到了2岁以后仍然过度吮吸手指,就需要家长注意了,比如夜里不停的吃手;长时间吃手导致牙齿发育不良;手指变形受伤等情况。这时家长可以采取替换方式,比如这时可以让宝宝捏玩具,或者手指运动操来缓解吃手行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3-4月的小孩为什么会拿手到嘴巴里吸来吸去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生理反射
0-4月龄宝宝吸吮唇周触碰到的任何物件,是一种 正常的生理反射 。因为宝宝要吸吮母乳,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当手碰到嘴唇的时候,自然也会吸吮手指。
2. 可能是宝宝饿了3-4的宝宝都是靠吸吮母乳,过奶粉填饱肚子的,这时候还不会说话,当他饿了的时候,就会自然的吸吮手指来充饥,这时候宝妈就要分辨宝宝吃手是不是饿了。
3. 探索 世界
3 4月宝宝的宝宝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了, 探索 外界的感官越发的强烈 。 这个时候宝宝吃手指能够加强宝宝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刺激,从而促进宝宝神精功能的发展。
还是 宝宝智力发展的一个开始 。是宝宝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对于宝宝来说,吸吮手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起初他们只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吸吮两三个手指,最后会发展到只吸吮一个手指,从笨拙的吸吮整只手、一个拳头,发展到灵巧的吸吮某一个手指,这说明宝宝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促进大脑、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4 .缓解不安的情绪
当宝宝感到周围的环境陌生,就会产生不安、孤独、紧张的感觉。这个时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宝宝就会用吃手的行为来缓解这种情绪。吃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
5. 缓解长牙期的不舒服和烦躁宝宝一般在4-10个月开始长牙,但每个宝宝是有差异的,有的宝宝长牙快,有的宝宝长牙慢,宝宝长牙一般是不痛的,但是宝宝长牙会不舒服,牙龈痒,会异常烦躁,这个时候手是宝宝的安抚物,宝宝用吃手来缓解牙龈不舒服和安抚自己的情绪。
了解了宝宝吃手的原因,那宝宝吃手什么情况下该阻止呢?
宝 宝吸吮手指多始于3 4月婴儿,7 8月龄达高峰,2岁后逐渐消退。宝宝3岁以后吃手指宝妈们就要注意啦,容易影响到宝宝口腔、牙齿、语言等发育,就要开始阻止了。
如果宝宝到了四岁以后,仍然经常允吸手指不仅可能会引起手指肿胀、疼痛,影响下颌骨的发育和牙齿变形,而且也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及传染病。需细心的了解形成原因,并耐心地进行纠正。
最后分享一下, 3-4月的宝宝吃手时宝爸宝妈们该怎么应对?
1. 要经常给宝宝修理指甲,避免宝宝因为指甲过长而划伤口腔周围的皮肤;还要经常给宝宝清洁小手,避免宝宝手上的脏物和细菌进入口腔,导致宝宝拉肚子。 如果宝宝经常吃手,就不要给宝宝的小手涂抹护肤品了,以防食入。
2.当宝宝吃手指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可以用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可以给宝宝讲讲吃手指的危害,要温声规劝,不可大声吼叫。避免用极端的方式或者吓唬宝宝。要在适当的时候多鼓励表扬宝宝不吃手指是好的表现。
你好,首先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您所遇到的问题,我也遇到过。首先,恭喜你,这是你家宝宝进入了“口腔敏感期”,您不必太紧张。吃手,预示着孩子口腔敏感期的到来,这个敏感期会从0岁持续到2岁半。
我的孩子这个时候,有一天妈妈有事外出,没有及时回来喂奶。他有点哭了,我就把他的手放在嘴里,他吃的津津有味,等我拿开手,他的小手就从嘴里滑落了出来。他就着急的哭了,又帮他放进嘴里,持续了好几次。后来他就会努力抬起胳膊自己把手放进嘴里,吮吸起来,看起来非常满足的样子,以后的日子了,他就不断的尝试把手放进嘴里,开始是手指,然后是直接塞拳头,塞不进去急的哭,一直持续到会走路。
我们大人要做的是,理解孩子是用口腔来认识世界的,不要打扰打乱孩子的 探索 ,小婴儿只能躺着看天花板,他的小手就是他 探索 世界的最好工具,一方面满足他对世界的认识,一方面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孩子可能会出现乱吃乱咬东西,咬人,贪吃来补充。
既然您问了,我就回答全面点,随着宝宝的成长,口腔敏感期除了吮吸手以外还有以下行为:
我总结一下,孩子是用口腔认识世界的。在口腔敏感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吃手、抓各种东西往嘴里送、咬身边的东西,甚至是咬人等行为。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 探索 世界,父母不要打扰,而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 探索 工具,让他们在增加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祥,孩子就能积累认知经验,发展自我能力。如果孩子得不到满足,这个敏感期就会往后推迟,直到孩子得到满足为止。
最后,祝您的宝宝 健康 成长。
这其实反应出宝宝的 情感 需要和生理需要,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习惯持续太久,后果很严重!
01.要注意,吸手指的宝宝 情感 需要要得着满足:从心理角度来说,为什么3-4个月的宝宝会吸手指呢?
因为他需要 情感 上的安慰,也需要极大的安全感,但却没有得到合适的满足。宝宝原先是在妈妈的子宫里,非常有安全感,现在一下子脱离了这个温暖的港湾,一旦没有得着及时满足,这时他容易用这种方式来使自己得着慰藉。
所以宝妈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宝宝的 情感 和安全感需要!
02.吸手指的宝宝有生理上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这是宝宝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吸手指有助于宝宝的发育和成长。
而且有些孩子有吸吮的正常生理需要,尤其他们在喝奶的过程中,也很在意吸吮的需要。
所以如果他在喝奶时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通过吸吮手指来弥补生理上的需要。
03.要防止这个习惯持续太久,否则后果很严重吸吮手指的习惯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持续太久,因为有一些不良后果。
(1)孩子容易生病
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之后,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不干净的东西,也不容易做到清洁。这时候吸吮手指就会吸入很多病菌,导致经常生病。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直到7岁还在吸吮手指,不仅手指经常脱皮,还经常生病发烧。
(2)心理状况容易出现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五六岁了,还在吸手指,说明还是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且心理可能出现一些隐藏的小问题。
另外容易被身边的亲戚、小朋友嘲笑,更造成心理阴影,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3)容易造成社交问题
就像上面说的,身边的朋友容易嘲笑他,甚至隔离他。上面说的这个朋友的儿子,就是经常被小朋友嘲笑,到后来变得非常敏感,只要人家提到这件事,就要跟小朋友吵架,后果挺严重的。
04.家长要注意,及时帮助孩子(1)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
当家长看到孩子经常吸手指时,就应该意识到,该给孩子更多的爱、关心和安全感!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2)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如果孩子现在比较大了,也不要担心。切忌嘲笑孩子,给孩子造成压力,但是也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困难,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3)多陪孩子,转移注意力
在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不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多陪孩子,多转移他的注意力。可以陪他多玩 游戏 ,与他多互动,不给他太多独处的空余时间,相信很快就会改掉这个坏习惯。
(4)受身边同学的影响
另外,当他与身边的同学、小朋友多相处之后,就会受他们的影响慢慢放下这个习惯。上面说的那位朋友的儿子也是这样慢慢改掉这个坏习惯的。所以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多鼓励孩子。
总之,孩子心中 情感 和生理需要,吸手指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持续太久,否则对孩子有很多不良影响!
这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正常现象,孩子一开始都是用口来唤醒和 探索 世界的,父母千万别阻止,等这个敏感期过了,他自然就不吃手了,同时宝宝会获得一次成长。我前两天发过类似的一篇问答,你可以参考下哦。
另外,推荐你也读一下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里面描述了很多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帮助新手爸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更好的照顾孩子。
1岁内的小宝宝总喜欢吃手,对此,有些妈妈担心。其实宝宝一岁内吃手,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现,如果家长过分阻止,会造成口欲期的延迟,不利于宝宝的发育。
宝宝为什么会吃手?婴儿出生后第一年成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他们强烈需要一种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强烈,尤其在就寝时间更为明显。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吸手指是很正常的:一方面能给宝宝带来舒服感,降低焦虑;另一方面,宝宝本来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带来的满足感和吃母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吃饱了,宝宝还会吸手指。
1岁以内宝宝吃手的好处
对于周岁以内的宝贝来说,吃手是生长发育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吃手是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最佳途径。不让周岁内宝宝吃手可能阻碍宝宝发育,得不到以下四大好处,会让宝宝变笨哦!
1、对世界最早的认知和自信心
因为婴儿期的宝贝都是通过口腔来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个月内开始阻断宝贝吃手,宝贝的心理发育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大以后容易变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胆小。
2、快乐稳定的情绪
对于小宝贝而言,吃手可以消除宝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吸手指能给他带来舒服感,他们可以从吮吸手指中,获得某种快感,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吃不到奶头他也能从中得到安慰。
3、越吃手以后越聪明
宝贝在吃手的时候,能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这是宝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4、锻炼手眼协调性
吃手指的过程能够锻炼宝贝手部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特别提醒:1岁以内小宝宝不吸手指反而不正常。吸吮是每个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如果家中的宝贝到了6个月大还没有任何吸吮手指的行为出现,那反而可能是异常行为。家长需要多多观察,甚至可以试着牵宝贝的手,放到他的嘴边,让他尝试自己吸吸看。
1岁以内宝宝吃手妈妈要注意什么?
宝宝到了4、5、6月龄时,在爸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手,抓住什么就把什么送到嘴里。爸妈又开始纠结了,什么不卫生呀,害怕中毒呀,硌坏了牙龈呀等等。其实要恭喜爸妈们:宝宝又进步啦!他们的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爸妈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易清洗的玩具,保持卫生就好。
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让宝宝吃手,口欲期得不到满足,会使宝宝将来的心理发育出现偏离,有可能导致宝宝有不良嗜好,比如暴饮暴食、酗酒、抽烟等等。
8个月的时候,宝宝吃手的频率达到最高峰,随着宝宝能力的发展,宝宝吃手会慢慢地开始减少,2岁后逐渐消退。
爸爸妈妈在宝宝1岁以内爱吃手时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好的环境
一旦发现宝宝吃手指头,就要多关心宝宝身心的发展,努力营造可让他安心成长及 游戏 的环境。
2、让宝贝享受吮吸的快乐
妈妈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宝贝,让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乐。如果要断奶,要及时添加辅食和配方奶,逐渐过渡,让宝宝有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让宝宝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
3、用糖果及饼干代替
专业人士建议,如果宝宝吃手已成习惯,可以用糖果及饼干取代,让宝宝戒掉。
4、转移注意力
家长可利用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式,例如:陪宝宝玩玩具,画画等,这都是可让宝宝戒掉吃手的好方法。对给宝宝一些关爱与照顾,相信你的宝宝会很快忘了吃手的癖好。
5、给宝宝选择一些抓握的玩具
口欲期阶段,爸妈要有意识给宝宝选择一些吸引孩子并且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拨浪鼓、捏响玩具等。 最初用玩具触碰宝宝手,让宝宝感受不同玩具不同质地。宝宝手张开后,可将玩具放入宝宝手中,当宝宝握紧后再慢慢抽出。也可让宝宝用手去触碰不同物体,这其实也是早期教育的感知活动。
6、训练宝宝手的抓握能力
手指开闭训练:妈妈可在宝宝吃饱且心情愉快的时候,一边跟宝宝说话或唱歌,一边轻抚宝宝小手,将宝宝手指一根一根打开,在合拢,反复进行。
刺激抓握训练:妈妈可把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宝宝能够抓到的地方,鼓励宝宝去抓。记得不要太远,以免宝宝抓不到而气馁。
强化按摩训练:妈妈可每天给宝宝做手部按摩操,按摩的部位可以是手指的背部腹部及两侧,但重点是指端,因为指尖上不满了感觉神经,按摩指端能刺激大脑皮层发育。
7、多陪陪宝宝
爸爸妈妈要多搂抱、多陪伴宝宝,仔细分辨宝宝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宝宝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读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宝宝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
什么时候需要对宝宝吃手加以控制?
一般两岁后,孩子吃手的习惯就逐渐消失。但若到了4岁还有吃手的习惯,就有可能存在身体或心里上的问题了,如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等,或者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压抑、焦虑、强迫。如果这时还放任宝宝吃手可能会引起了下颌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等问题,父母要及时纠正。
1、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
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除了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如饥渴、冷热、睡眠)外,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玩乐。让孩子保持愉快活泼的生活情绪,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分散注意力
每当孩子吸手指时,家长应以严厉并坚定的口气告诉孩子说:“不行!”同时采用其他方法如玩玩具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弄清楚原因
对于已养成吮吸手指的不良卫生习惯的孩子,应弄清楚造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如果属于喂养方法不当,首先应纠正错误的喂养方法,克服不良的哺喂习惯。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饥饱有节。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耐心告诉孩子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容易把大量的脏东西带入口内,引起疾病或其他传染病。
5、家长要耐心
家长要耐心、冷静地纠正儿童吮吸手指行为。对于这类患儿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吓、打骂、训斥,更不要使用捆绑双臂或戴指套强制性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不仅毫无效果,并且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压抑、情绪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孤独等情况。而且一有机会,孩子就会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顽固化。
可以说是口的敏感期。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需要不断的去了解和熟悉周围的世界。
而吸手指,就是他用嘴巴去感知世界的方式,对他来说,手就是一个陌生的“东西”,通过移动把手放到嘴巴里品尝,他慢慢了解了手原来是这样的味道,也慢慢发现手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跟自己的身体相关联的。
等到结束了对手的 探索 ,宝宝还会把能够拿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放进嘴巴里尝一尝,也就是说,宝宝最初是通过嘴巴来 探索 和了解这个世界的。
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阻止孩子,让他自由的 探索 ,只有通过自己的 探索 ,才能内化成他自己的认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量给孩子拿到的是干净卫生的东西,同时比较大的,避免孩子不小心吞进去。
你好,对于你所遇到的这个问题,我宝宝在三个多月大的时候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了儿科医生后终于了解了这是什么原因。下面我把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详细的录了个视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个月的婴儿会把小手或大拇指伸到 嘴里吸吮,妈妈怕宝宝养成吸手指癖好, 就加以纠正,这是不对的。这么大的婴儿, 吸吮手指是一种运动能力,婴儿能够把手 准确地放到嘴里吸吮,是个很了不起的进 步。
吸手指也不是饿了,因此不必抱过来 喂奶。如果1岁以后还不断吸吮手指,要稍 加引导。 一定不要强行把手拿开,不能嘴 里叨唠着“不要吃手”,更不能吓唬孩子。 积极的办法是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或握 着宝宝的手和宝宝聊天,转移其注意力。
有的宝宝,1岁后就不再吸吮手指了,有 的宝宝,3岁后还在吸吮手指。对此,父 母千万不要横加干涉,父母管得越紧,孩 子吸得越频。 有效的方法是,用宝宝感兴 趣的事情转移其注意力,如果有比吸吮手 指更有趣的事情,宝宝当然就不会吸吮手 指了。
儿童各个阶段发展特点
儿童各个阶段发展特点,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密切关注的,下面给大家分享儿童各个阶段发展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儿童各个阶段发展特点1出生后第一年体重和身长增长很快,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到了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开始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起始阶段,会经常生病,特别是呼吸系统感染,在孩子7个月后至12岁前是人体一生中免疫功能最差、呼吸系统性疾病最多发生期。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扁桃体发炎,长大了发病率就少了。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以宝宝出生后运动发育状况来看:先会抬头、然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这就是由上到下的发育规律。
当宝宝活动时,从臂到手、从腿到脚都会慢慢伸展开,就其方向来看遵循由近到远的规律。
当宝宝想要抓取物品时,刚开始会是先用全掌抓握,慢慢的他就能学会用手指拾取了,从这方面看,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是由粗到细的。
懵懂的生命先从低级的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拥有高级的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新的生命就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
儿童各个阶段发展特点2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言语和抽像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扩展资料: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各个阶段发展特点3婴儿形成阶段
1、不要乱吃东西,否则可能引起孩子器官发育异常
在婴儿形成的前两个月,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元素的刺激和干扰。母亲在这个阶段最好不要乱吃药物,或者吸烟喝酒等,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器官发育异常。如:前两个月喝酒,可能造成婴儿面部畸形;可能对婴儿神经造成损伤,终身注意力不集中等伤害。
2、子宫内孩子仍具有辨别声音的能力
婴儿在子宫内就可以对外界的声音做出辨别,出生后能对母亲的声音有较高的偏好,但是对父亲的辨识度较低(出生4个月后对父亲和陌生人的声音辨识也不明显)。婴儿未出生前,胎教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等刺激其相关神经的发展。
0~1岁
1、3个月左右的孩子,没有寻找消失物体的认知
婴儿对第一眼看到、听到的移动物体自动产生印刻,并且难以修改。4天左右,孩子就可以辨别母亲的面孔。3个月之前的孩子,没有客体恒常性的认知,运动物体在眼前消失会认为真的不存在这个世界,但是3月之后,孩子会盯着消失的地方看,寻找之前消失的物体。
2、4个月左右开始形成深度感知
这个阶段孩子的眼睛开始产生警觉,根据声音转头,探索声源,有一定的视觉偏好,但是视觉的感知度不完善(需要眼睛中央窝有大量的感光细胞,眼睛的光学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同时大脑的视觉皮层神经元建立无数联系)。
根据罗伯特-范茨的开创性研究发现,这个阶段孩子视觉偏好如下:
3、6个月之前的孩子,需要更多陪伴
同时,这个阶段孩子对低频波的颜色辨识度可能不好,如:紫色、绿色、蓝色。对深度信息开始有一定的感知。大概在4月半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名字。
孩子出生到6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很容易引发信任危机。这个阶段亲人最好多陪伴孩子,如果陪伴不足,会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等,对孩子潜意识产生不好的影响,难以更改。在这个阶段,会形成孩子今后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模式与基础。
4、6个月开始意识到重复声音具有意义,6~8个月是学习双语的最佳时期
6~7月半的时候,开始意识到重复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但是特殊词汇提前认知,比如4月半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名字。6~8月的婴儿,对音素的辨别能力强于8月之后的婴儿及成人,非常适合学习双语。
同时,6个月之后,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事情,这个阶段很容易产生自主怀疑,如果外界没有给予恰当的反馈,很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力不足的性格表现。在孩子3岁之前,尤其注意不要打击孩子,当孩子靠自己努力做成一些事情后,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5、8个月之后,开始寻找消失在眼前的物体,10个月之后开始出现性别角色区分
8~12个月的孩子,物体消失在眼前会开始搜寻消失的物体。10~14个月孩子,开始出现性别角色区分,展现不同的行为偏好。
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符号有了一定的认知,可以做一些组合协调类的小游戏,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积木、拼图类的玩具。同时,为了塑造孩子较好的行为规范,家长尤其注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恰当的反馈。
感觉运动序列得到完善,开始组合、协调和整合,也会吮吸、抓握、观看、操纵;
会根据自己行为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调整自己的行为,变得多样化;有一定的客体恒常性(物体消失在眼前,依然肯定物体还存在);开始有符号思维;命名爆炸阶段:1岁半的时候,开始爆炸式的学习词汇(学习词汇-将声音与词联系在一起),物体名词学习最突出。
2~6岁
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现象:经常好像和自己说话,而不是和他人交流;
容易被知觉特征鲜明的物体所吸引。比如:不能理解液体总量不会随着容器大小和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只注意到了单一的特征维度;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性别标签的影响(男生穿男生的衣服),看法相对成人更加极端和僵化,该阶段孩子处于确立自己性别角色的阶段。
6~12岁
开始会推理运算,适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个阶段很容易产生勤奋与自卑危机,如果自己努力得到认可,可能获得丰富的社会技能和认知技能;但如果不勤奋或者勤奋后没有得到对应的肯定,就会缺乏自信心,有挫败感。
这个阶段,家长应该适当鼓励孩子,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引导,以免孩子遭受打击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