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睾的生理解剖
附睾为长形结构,附于睾丸后缘。上端膨大而钝圆,为附睾头,中部为附睾体,下端为附睾尾。附睾尾向上弯曲移行于输精管。附睾头由睾丸输出小管弯曲盘绕而成。输出小管的末端汇入一条附睾管。附睾管形成多个弯曲,构成附睾体和尾。附睾管在附睾尾的末端急转向上,移行为输精管。所以,附睾可分为5部分:起始部、头部、体部、尾部以及输精管,这是因为它与附睾的大体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精子成熟不同阶段的位置有关。例如:当精子穿过附睾头部时才能观察到精子运动;然而,精子受精能力的获得通常在精子穿过附睾体部。
在组织学上,附睾由主细胞、基细胞、顶细胞、乳晕细胞、透明细胞和窄细胞组成,并且沿着附睾管,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大小发生变化。在附睾近端区,主细胞高大,导致附睾管腔狭小;然而,在附睾远端区,主细胞呈矮柱状,附睾管腔变得高大。细胞结构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每段附睾部分的功能不同所致。在附睾近端区,附睾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所以细胞呈现典型的吸水上皮特征。
附睾的液体微环境能够促进精子成熟。附睾液是低渗的,其成分大大不同于血浆。附睾液主要组成成分是有机可溶物。在附睾近端区,附睾液呈强酸性,PH为6.5,并且逐渐增加。在附睾远端区,PH约为6.8。每种有机可溶物和离子的确切作用尚未清楚。但已有研究发现,这些物质在精子获得运动能力、精子和附睾上皮细胞的渗透压力调节、代谢方面有作用。在附睾管道腔中还发现有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和精子有关,可能在精子成熟和(或)精——卵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作用。附睾很活跃地参与了精子成熟过程,不仅为精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精子使卵子受精所需的分子。
睾丸和附睾的上端常有一个小而带柄的小体,分别称为睾丸附件和附睾附件,是胚胎时旁中肾管和中肾小管的残迹。这两个带柄的结构易发生扭转。
睾丸、附睾的血供主要来自左、右睾丸动脉。左右睾丸动脉在肾动脉稍下方分别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在睾丸后上方,动脉分为内、外两支,分布于睾丸和附睾。睾丸和附睾的静脉在精索内汇合成蔓状静脉丛,向上在腹股沟内环处汇合成一条精索内静脉。左侧绝大多数注入左肾静脉,右侧注入下腔静脉。在阴囊内,蔓状静脉丛与阴囊、输精管的静脉有丰富的吻合支。
睾丸和附睾的淋巴回流与精索静脉伴行,回流到主动脉旁淋巴结。两侧淋巴管吻合丰富,并与纵隔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也有吻合。因此,睾丸肿瘤可转移到胸、颈部。
二、病因病理
(1)附睾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绿脓肝菌等。此外,与性病有关的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也是常见的致病微生物。致病菌通过尿道进入尿路,导致尿道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由此经过淋巴系统或通过输精管管腔侵入附睾及睾丸,引起附睾睾丸炎。
(2)在扁桃体炎、腮腺炎、牙齿或全身感染时细菌或病毒可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的附睾炎,多在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时发生。
(3)阴囊损伤后可有阴囊、附睾及睾丸血肿,随后可发生急性附睾炎,但不多见。有时尿道内器械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亦可引起附睾炎。
(4)病理:附睾炎早期是一种蜂窝织炎,一般由输精管开始,蔓延至附睾尾,再至附睾头。急性期表现为附睾肿胀、高低不平及小脓肿;镜下可见组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在后期,感染可完全消失而无损害,但附睾管周围的纤维化可阻塞管腔,慢性附睾炎一般是急性附睾炎不可逆的终未期。附睾因纤维增生变硬。组织学上可见广泛的瘢痕与附睾管闭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如为双侧附睾炎可发生男性不育症。本病的常见感染途径有精路逆行感染、淋巴蔓延和血行感染。
三、急性附睾炎
附睾附于睾丸内后侧,上端为头,下端为尾,中间为体。附睾的任何增大均为病理改变。急性附睾炎症时,肿胀、压痛均明显。慢性附睾炎仅肿大及轻压痛。附睾结核质硬,压痛不明显,可与皮肤粘连或形成窦道。输精管结扎术后发生附睾郁积时,附睾肿大,光滑,硬度均匀,压痛明显。不育症检查时注意附睾尾部是否发育,是否与输精管延续。检查精索有无静脉曲张、增粗、硬结及肿块。输精管是否光滑、连续,有无粘连、增粗及结节。
1、 诊断
(1)典型症状 发病多较急,初起为阴囊局限性疼痛,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处或腰部,继之疼痛加重,附睾异常敏感,附睾迅速肿大,伴全身不适,发热,有时有尿道分泌物。可有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症状。
(2)体检 患侧腹股沟区或下腹部有压痛,阴囊肿大,皮肤红肿。患侧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早期与睾丸界限清楚。后期界限不清。精索水肿、增粗。如形成脓肿,则有波动感。脓肿也可自行破溃,形成瘘管。
(3)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有核左移现象。
②尿常规:有脓球。
③尿培养或尿道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
2、 治疗
①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患侧阴囊托高。早期用冰敷,晚期局部热敷或热水坐浴。可口服止痛药,也可用1%利多卡因10-20ml做精索封闭,以缓解局部疼痛。急性期应绝对禁止体力活动和性生活。长期留置导尿管而引起附睾炎者,应拔除导尿管,以利炎症吸收。
②应用抗感染药物:应选择对感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通常静脉给药1-2周,然后口服抗生素2-4周,预防其转变为慢性炎症。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以及氮环内酯类等。
③切开引流:如果附睾的炎性包块增大,阴囊皮肤红肿,且有波动感,已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并全身使用抗生素。
④手术治疗:如果出现睾丸梗死,应行睾丸切除术。
⑤预后:多数病人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良好,一般1-2周症状消失,但需4-6周附睾的大小、硬度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有少数病人的炎症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附睾炎。双侧附睾炎患者有可能引起不育症。
四、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临床上较为多见。可由急性附睾炎迁延而成,但多数病人并无急性发作史。
1、 诊断
(1)典型症状 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出现症状,表现亦各不一致。可有局部不适,局部坠胀感,阴囊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有时可有急性发作症状。
(2)重要体征 可触及患侧附睾肿大,变硬,或仅能触及附睾上有较硬的硬块,无压痛或有轻度压痛。附睾和睾丸的界限清楚。精索和输精管增粗,前列腺变硬。
2、 治疗
①慢性附睾炎单纯应用抗感染药效果不很理想。
②若有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存在,必须同时治疗。
③如果慢性附睾炎反复发作,且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可考虑结扎输精管后再继续治疗。如仍反复发作,可考虑行附睾切除术。
中药处方:
1、复方地虎汤
组方:水煎服,每日1剂。
制用法:地龙、虎杖、穿山甲、菜菔子各20克 木通 车前子各15克 黄芪30克 甘草10克
2、草解化湿汤
组方:水煎服,每日1剂。
制用法:萆解、薏苡仁、蒲公英、栀子、赤芍各15克 车前子(布包)、黄柏、柴胡各10克 甘草6克
注意事项:
(1)应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忌辛辣刺激、杜绝酒吸烟。
(2)避免长时间坐位。
(3)避免房事过多。
(4)保持大便通畅。
(5)温水坐浴或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左右。
(6)合理应用抗生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