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导去积除胀类
(1)胃肠安丸
[主治]芳香化烛,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儿酌减。
(2)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茯苓等。
[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尤宜于小儿食滞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维生素B缺乏症亦可应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酌减。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儿酌减。
理气活血止痛类
(1)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砂仁、白术、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乌药、檀香、香橼、蒲黄、沉香等。
[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服。
(3)木香顺气丸
[处方]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积气滞,胸膈痞满,脘腹胀闷,呕吐恶心,暖气纳呆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用。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应停服。
(5)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医嘱。孕妇慎用。
清热泻下类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儿酌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孕妇慎服。
(3)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等。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妇忌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等。
[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妇禁用。
(6)三黄片
[处方]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补益固涩类
(1)人参健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
[主治]制酸,止痛。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等。
[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等。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温里散寒止痛类
(1)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3)暖脐膏
[处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法]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孕妇禁用。
治疗胃肠病的常用中药单方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经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对膏药的配方、制作工艺不断改进,膏药的疗效也显著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在剂型上有了改革和创新,市场上已出现新一代不同配方膏药剂型。如今,除了医院(特别是中医院)的药房,大大小小的药店、诊所,甚至地摊上都可见到膏药的身影。
对证选膏药科学的方法是对证选择,并非根据价格或者品牌来选。因为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证,世上没有通治百病的膏药。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根据适应证来选择。
关节疼痛(风湿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伤筋(扭伤、挫伤)患者,可选用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作用的太乙山黑膏、万应膏、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橡皮类膏药和接骨膏等。
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散者,以及有疮疖、疔的患者,可选具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的太乙膏、拔毒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水黄膏和黄连膏等。
如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以散寒祛风、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淤、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1片贴于心前区,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如每日贴1次,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识别优劣膏药根据1995版《中国药典》对中药膏药质量的判断标准,合格的膏药应满足以下要求:老嫩皮肤均适宜,贴于皮肤上有适宜的黏性,不会移动位置;外观油润细腻,对皮肤无刺激性;同种膏药的厚度和重量应基本一致;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黏性。
以上这些只有在使用后才能知道。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在选购膏药时应该了解的是:合格的膏药外包装应标明生产厂家、药品准字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一般为2年),药品说明书详细明了。
认准国药准字号膏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剂型,正规合法销售的膏药应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准字号。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有关规定,中药说明书格式中应标明主要成分。在药品说明书上还应标明: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不良反应、禁忌证(有的标为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谨慎购买地摊“祖传膏药”
地摊上的“祖传膏药”不能说都是假药,但是良莠不齐,恐怕骗人的不少。卖药者吹嘘膏药疗效非常好的往往不可信。由于地摊上的药贩流动性大,上当了只能自认倒霉。患者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或药房购买具有药品准字号的膏药,有些正规医院的自制膏药也可以使用。
应用篇很多患者自己选购膏药,没向医生咨询或阅读说明书,就贴在疼痛的地方。然而,这样做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一定有效,还有可能有损健康。须知,膏药贴法也是有讲究的。
膏药贴法有讲究☆找准贴药部位在贴膏药前应选择正确的贴药部位,如偏头痛贴太阳穴;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等贴敷患处;慢性支气管炎贴肺俞、天突等穴;胃痛贴脾俞、胃俞或上脘、中脘。
有些膏药必须贴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治疗小儿寒积腹痛的小儿暖脐膏,必须贴于肚脐上。
清洗贴药处在贴膏药前,应先用毛巾蘸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后再贴膏药;红肿痛部位应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后再贴膏药。
关节扭伤应先冷敷关节扭伤,不应马上贴膏药。因为用于扭伤的膏药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如伤后马上就贴膏药,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使局部软组织充血肿胀、疼痛加重。
正确的方法是,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应先用冷水冲洗患处或用冰敷患处。待24小时后再热敷或贴敷膏药,这样既可减轻疼痛和肿胀,又可缩短病程。
热敷可贴牢膏药冬天气候寒冷,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或用电吹风吹两三分钟,以便粘贴牢靠,提高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的处理轻微不适多数人贴膏药后并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会感到局部微发热、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
还有一些人在贴上膏药后会出现水疱,如果疱不大,也不易磨破,则停用膏药,待疱消退后再贴。如果疱较大,容易磨破,则可用消毒的注射器或用普通的缝衣针火烧一下后,将疱挑破,挤净疱内的液体,然后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如果反复起疱,则按过敏反应处理。
过敏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说明对膏药过敏。
应立即揭下膏药,如果过敏反应较轻,则用温水将贴膏药处清洗干净即可。
若贴膏药处起疹子、水疱等,应立即将膏药取下,用盐水或雷佛奴尔(乳酸依沙吖啶,又名利凡诺)消毒患处,再用纱布包扎。
如果水疱大,应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再作相应处理。
你好,腹胀多是肠道内的产气杆菌
增多造成的,建议你口服
健脾丸
,
丽珠肠乐
,
黄连素
等,外用
十香暖脐膏
来贴敷肚脐,这样联合治疗,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的祝你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