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补益药类别中不包括的是)
admin2022-11-24 21:42:08中药养生37 浏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补益药,以及补益药类别中不包括的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参、肉苁蓉、枸杞、当归,12味常用补益药物总结!快来了解一下
一、补气药
1、人参
味甘、苦性平;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可用于气虚、浑身乏力、喘促、心悸、失眠、健忘等情况。
2、黄芪
味甘、性温;可以益气补肾、利水消肿、强筋健骨、生津养血;用于肺气虚引起的自汗以及气虚所引起的感冒、水肿等
3、白术
味苦性温;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可以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减退、腹胀、乏力、小便不利、大便溏稀等。
4、山药
味甘性平;可以健脾养胃、益气养阴、养肺止咳、固精止带;常用于体倦、肺虚咳嗽、肾虚尿频等,还可以用于阴虚内热等。
二、补阳气药
1、巴戟天
味甘性平微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可以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浑身乏力以及女性小腹虚冷,月经不调等情况。
2、肉苁蓉
味甘性温;可补肾、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阳虚、便秘,尤其是老年人肠燥便秘等有不错的效果。
3、菟丝子
味辛性平;可以平补肝肾、益肾固精、养肝明目;可以用于阳虚所引起的小便频繁以及肝肾不足导致的目昏目暗,视力减退等。
三、补阴药
1、枸杞
性味甘平;可平补肝肾、明目安神、润肺;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眩等情况。
2、麦门冬
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特点;可以改善阴虚导致的干咳,以及劳热咳嗽,大便干结等。
四、补血药
1、当归
甘温质润;可以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常用于血虚引起的眩晕、心悸,以及风湿疼痛等,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
2、熟地黄
味甘性温;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可用于肾阴不足导致的失眠、眩晕、盗汗、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舌红少苔等。
3、阿胶
味甘、平;可以补血滋阴、止血、润燥。为补血佳品,适用于血虚所导致的面色萎黄、心烦不眠、头晕目眩等。
[img]
常用补益药(一)——补气药
在中医学里,补益药是对人体正气有补益和扶助作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虚损的病证,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亏损、增强人体活动机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补虚药、补养药。
此类药物的作用可概括为补虚扶弱。
根据药性和主治病证的不同,补益药一般分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和补阳药4类。
相关文章:
1、补阳药
2、补血药
3、补阴药
补气药用于治疗气虚证。
气虚证主要见于肺气虚和脾气虚。
肺主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甚则浮肿脱肛等。
凡具以当归上症状者均可选用补气药治疗。
又因气能生血、气能摄血,故血虚或因脾不统血而出现的大出血,也当配补气药。
因大吐、大泻、大失血、大病所致的元气极虚、脉微欲绝,或汗出肢冷的亡阳厥脱证,也可配其他回阳救逆药来补气固脱,以资急救。
常用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等。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煎服,10 30克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脾胃虚弱 ,食少倦怠, 病后气阴不足 ,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西洋参
苦、微甘、寒。归心、肺、肾经。煎服,3 6克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 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 口燥咽干
党参
甘,平。归脾、肺经。煎服,10 30克
补中,益气,生津。 主治 脾胃虚弱, 气血两亏 ,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煎服,10 30克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 脾胃虚弱,食少倦怠,病后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肺燥干咳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煎服,9 30克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 脾肺气虚,中气下陷, 表虚自汗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煎服,10 30克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 ,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煎服,10 30克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填精。 主治脾虚食少 ,便溏久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 尿频 ,虚热消渴
扁豆
甘、淡,平。归脾、胃经。煎服,10 20克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主治 脾虚湿困,肢体倦怠,食少便溏,暑湿吐泻, 赤白带下 ,小儿疳积
甘草
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
大枣
甘,温。归脾、胃经。煎服,3 12枚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 脾虚食少, 乏力便溏 ,妇人脏躁
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煎服,10 30克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主治 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阳痿早泄,腰膝酸软,风湿痹痛
灵芝草
甘、微苦,平。归心、脾、肺经。煎服,3 15克
益气健脾,养心安神,止咳平喘。 主治虚劳羸弱 ,食欲不振,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 、高血压及高血脂症
中老年人可以服用药物进补吗?
中年人的压力是最重的,包括来自事业上和家庭上等多个方面,再加上体力也由强盛走向了衰弱,各脏腑器官和系统都逐渐出现了衰退现象,因此极易导致虚损早衰,出现未老先衰之征,如脱发、牙齿松落、精力不济、记忆减退、中气不足等。而人到老年,则其功能和器官的衰退更加明显,各种生理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五脏出现萎缩、老化,并容易发生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如骨质增生,颈、肩、腰腿疼痛,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因此,中老年人如能适时合理进补,不仅能修复元气,增强抗病能力,而且还可以预防早衰、益寿延年。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人的生、长、壮、老、死与肾的盛衰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在出生后主要依靠脾胃来补充和运送营养物质,所以中老年人进补应重视补肾健脾,当然还要根据其自身具体的虚症合理进补,同时配合日常保养和适当锻炼,才能达到保持旺盛精力、延缓生理衰老、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
虚症多种多样,表现也纷繁复杂。因此,针对虚症而设的补益药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正确选择对症的补益药,才能得到适当的补益。补益药物有以下几种:
(1)单味补药:如人参、鹿茸、蛤蚧、冬虫夏草等,单独使用即可产生补益效用。其特点是补效专一,使用方便,适用于虚损明确且较为单一者。但人体的虚症往往较为复杂,有时需要多种补益药物同用才能奏效,此时单味补药就显得不足。
(2)补益方剂:如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大都经过长期应用,作用可靠,配方严谨,是药补的精华所在,适用于单一或两种以上虚症同时存在者,补益方剂可随各人具体情况对药物进行加减化裁。但此类补益药由于方剂配方较为复杂,一般须由医师诊断、选方、对症下药,家庭或个人使用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进补。但是,此类方剂需煎煮服用,上班族多觉不便。
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膏、龟龄集等,是在补益方剂的基础上,将古今名方制成丸、散、片、膏、丹或糖浆冲剂等,便于携带和服用,作用和缓而持久。但其稍嫌不足的是不能因人因症不同而随意加减。因此,有时须几种补益中成药同时配合使用,方可弥其不足。
(3)市售中药补品:如人参蜂王浆等,虽然它们也属于补益中成药,但其配方多较单一,偏于保健强身,对一般体虚者较为适用,但其针对性不够明确,价格也较贵。
只有明确了解各种补益药物的特点和不足,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正确选用。
有哪些常用的补益药?
归脾丸: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用于气血虚弱、体倦乏力、惊悸盗汗、失眠健忘。
②童康片:补肺固表,补血养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于体弱儿童反复感冒及气管炎反复发作、气虚多汗、食欲不振。
③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消渴。
④金匮肾气丸:温补肾气,化气行水。主治肾虚水肿、腰酸腿软、尿频量少、痰饮咳喘。
⑤缩泉丸:温脾肾,缩小便。用于肾亏、尿频、遗尿。
⑥肾气丸:温阳、利水、消肿。主治肾虚水肿、腰酸腿软、尿频量少、痰饮喘咳。
⑦静灵口服液:滋阴潜阳,宁神益智。用于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多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舌质红、脉细数等属于肾阴不足、肝肠偏旺者。
⑧玉屏风合剂:益气固表止汗。用于中气虚弱、卫阳不固引起的自汗不止及体弱易外感风邪者,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常用的补益药,生吃养阴清热,熟吃滋补肝肾!但别和这三白一起吃
补益药
六味地黄丸不能和三种白色食物一起吃,否则等同于浪费。中国人最熟悉的补益药——人参,原来多数人并不会正确使用。
人参是 大补元气的“百草之王” ,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其味甘微苦,微寒,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 久服轻身延年 。
人参虽然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种补益药,但是大家对于它的使用方法存在着很多误区。
生晒参
1、 适用于一切虚症,由于虚而表现出 气短、疲乏、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等症,人参都有作用。
2、 适用于糖尿病、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的久病患者。
3、 气虚体质的人群。
红参
1、 对于日常 形寒肢冷,虚汗频出 的阳虚体质的人,效果会比较显著。
2、 身体虚弱的人,长时间患病 ,身体瘦弱,手术后或大病初愈的患者,可以通过红参补充气血。
3、 气适合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中风患者及各种慢性病的人使用,但需遵医嘱。
张老总结: 体寒的人适合用红参,体热的人适合用生晒参。
01生晒参饮片的使用建议
1. 炖参汤
2. 参片含服: 将生晒参切成薄片,密封储存起来,每次可适当服用 2~5 片,一般每天服用剂量不超过9克。
3. 泡开水喝: 可直接泡水喝,也可与枸杞子、菊花等泡茶饮用,注意泡的时候封盖,防止人参气味挥发。
4. 磨粉, 放入胶囊中,每天1~3克开始,最多不超过6克。
02红参饮片的使用建议
1. 嚼食: 切成薄片嚼服
2. 泡茶: 将红参切成薄片,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喝完后续水冲泡,颜色变浅为止,红参片泡过后也可以直接吃。
3. 炖煮: 可将红参切片与鸡、肉、鱼一块炖煮。
4. 红参用量:3-9克
地黄 是老百姓常用的补益药,它的鲜品性味苦寒,通过炮制变成熟地黄后,性味甘温,有了滋阴补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有熟地黄。
鲜地黄: 性寒,凉血清热,用于热病伤阴,吐血、衄血、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症状
干地黄: 性寒凉,生津养阴,滋阴生津,治疗热病,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熟地黄: 性温,味甘,滋阴补肾,常用于老年人滋补肝肾的复方中
熟地黄(酒蒸): “熟地黄有用酒拌炒者,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张景岳
砂仁制地黄: “熟地黄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 ——张景岳
生姜制地黄: “熟地黄用生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张景岳
两位专家给大家推荐了,3种用地黄的饮片所做的 养生 小药膳。
1 鲜地黄榨汁饮
材料: 鲜地黄(15-30克)、冰糖适量
做法: 鲜地黄洗净,榨汁,加入冰糖,溶化搅匀。
功效: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发热,血热吐衄,肺结核咯血等。
2 生地黄片代茶饮
材料: 生地片12-15克、陈皮丝12-15克
做法: 取生地黄片、陈皮丝,略略一煮,然后以热水泡,代茶饮。
功效: 滋阴清热、养阴生津,适合舌红无苔、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的人群。
生地黄服用禁忌: 无论是鲜地黄还是生地黄片,性质都是寒凉的,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 寒凉体质的人勿用。
3 当归枸杞熟地黄粥
材料: 当归20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山药15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熟地黄、当归用纱布包好,将纱布包与山药、枸杞、糯米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熬,待粥将成时,去药包加冰糖继续煮至米熟烂即可。
注意: 咳嗽痰黄、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
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当归补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糯米补益脾胃,冰糖调中和胃,所以 这碗粥吃起来既补脾胃,又补肝肾。
熟地黄服用禁忌: 有外感伤寒者不宜服用,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服用。
这三种白色食物不适合跟熟地黄同用
三白:白萝卜、葱白、薤白
因为这三白都是辛窜行气的,而熟地黄是滋阴的,行气之力会将滋阴补益的力量破坏。所以专家提醒,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同时吃这三白。
大黄 还有着“药中将军”的美誉,有一个很经典的中成药叫清宁片,用到的是炮制后的熟大黄,适合体虚又有便秘的中老年人,用于实证治疗,既能清除热邪,同时力量缓和,不伤正气。
蒸制大黄
先将洗净的生大黄饮片,放入炖盅之内加入一定量的黄酒拌匀,然后放入蒸锅之中进行蒸制28~30个小时,待饮片颜色由金黄色变成黑色,就完成了从生大黄到熟大黄的变身了。
生大黄: 通下作用强,起效快而猛
熟大黄: 泻下作用缓和,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酒大黄: 泻下作用减缓,活血作用增强,有清热解毒功效
醋大黄: 调节肝脏疾病,治疗七情内伤,同时还能够泻热逐瘀
大黄炭: 泻下作用减弱,收敛作用增强,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不适合使用大黄的人群: 脾胃虚弱的人群忌用、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