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酒
上坟用好酒作为贡品。酒作为贡品,有些亲人生前最喜欢喝酒,我们在怀念他们的时候,带去一坛他们经常喝的好酒。将它撒在坟前,表示我们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让我们和亲人心灵上更加亲近。所以好酒作为贡品最合适。
二、大鱼大肉
上坟时用大鱼大肉作为贡品。我们在生活中改善生活,经常会选择一些大鱼大肉,代表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上坟时选择大鱼大肉,一方面向亲人表达我们生活很好,另一方面也向亲人带去我们自己的成果。大鱼大肉作为贡品,是我们向亲人表达自己的生活很好,无须挂念。
三、新鲜的花
上坟时用新鲜的花作为贡品。一些亲人生前喜欢鲜花,我们在上坟时可以为她带去,最喜欢的鲜花。这样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离去并不代表从心里抹去,而是深深的留在了心里。选择新鲜的鲜花作为贡品,表示着我们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代表着我们深深的思念。
四、水果
上坟时用水果作为贡品。风水学上讲,水果是合适的贡品。作为贡品首先要排除一些禁忌,不能够和一些风水学上的知识冲撞。将水果作为贡品,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喜欢的水果。选择亲人生前最喜欢的水果,把它当做贡品,表示着我们深刻的怀念。上坟时水果作为贡品是首选。
五、糕点
上坟时用糕点作为贡品。在生活中,喜欢糕点的人大有人在。糕点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外形好看,还可以充饥。用糕点作为贡品,代表着我们缅怀亲人的用心。挑选合适好看的糕点,从糕点表达着我们对逝去的亲人深深的怀念。所以上坟时用糕点作为贡品。
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重要。相传清明踏青一年不会脚痛,而清明吃鸡蛋则一年不会头痛。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类聚》),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史记》)而生,秦始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受孕(《史记》)。民间习俗,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亲朋好友报喜讯,送的就是鸡蛋。清明的祭祖扫墓,其中不也有慎终追远的生命意识吗?春季里万物化育,是生命的季节,诸多民俗事象都在深层的生命意蕴上暗合。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则仅供玩赏而已。然而,也有种说法,在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头地。现在清明节专门吃鸡蛋的人家都不多了,也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孩子们玩碰鸡蛋这个游戏了。其实现在我们连寒食也不单独过了,按照中国的传统,清明前的一两天就是寒食,家里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但是现代人都把身体健康看的命根儿似的,这种一个月不吃热食的民俗,渐渐缩减到三天,现在两一天也过不得了。中国自唐朝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到了一起,因此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清明节,根本不知道寒食节。只知道在清明前后的民间习俗是踏青、荡秋千、插柳和祭奠祖先,却不知道这些民俗原先根本不是清明节的民俗,而都是寒食节的民俗,只是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而把这些习俗都合并到清明节而已。事实上。只有碰鸡蛋才是真正的清明节的民俗。
因为寒食期间都不能吃热食物,煮熟的鸡蛋就成了民间最好的储藏食品,清明在寒食之后一两天,吃鸡蛋是清明期间最重要的民族,碰鸡蛋自然也就成了最正宗的清明民俗。碰鸡蛋并不是萧县独特的民俗,而是个全国性的节日民俗,也叫“斗鸡蛋”、“斗鸡子”。 这个民俗真正的源起,应该是归于先秦时代某些地区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再者清明日的郊游踏青,熟鸡蛋也是便携的食品。
关于碰鸡蛋民俗的历史记载可以溯及中国的六朝时代。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荆楚之地(今湖湘)寒食日里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的习俗,并转载《玉烛宝典》句:“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唐代诗人元稹在诗歌《寒食夜》中也载录了这一民俗事象:“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