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小腿浮肿?眼皮肿?别怕,这个穴位最消肿!
陷谷: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
足背肿痛;
肠鸣腹痛。
配列缺治疗面目浮肿;
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2. 点按2-3分钟。
第二:合谷穴
合谷:神奇的“万能穴”
合谷穴也被称为“虎口”。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伸臂,拇、食两指张开;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
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等疼痛;
热病、无汗、多汗,经闭;
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膈肌痉挛。
配颊车、迎香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配列缺、大椎等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等;
配太冲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毅德康经络养生
保健养生
1、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第三 :隐白穴
便血、尿血、血崩,月经过多别担心,此穴最有效!
隐白:调血统血,扶脾温脾。
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
惊风;
腹满,暴泻。
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
配大敦治疗昏厥。
1、艾灸
艾条悬灸:5-20分钟;
2按摩 用指甲盖点按100次
第四:攒竹穴
制止呃逆,立竿见影
攒竹:祛风解表,通络止痛。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
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
第2步: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眉棱骨痛;
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
急性腰扭伤;
膈肌痉挛。
配头维主治头目疼痛;
配后溪、液门治疗目赤肿痛;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按摩 用第二指腹揉按就可以。
第五:太冲穴
排肝毒,消火气!
太冲:排肝毒,消火气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或仰卧位;
第2步:由第1、2足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
第3步: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证;
遗尿,癃闭;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歪
保健养生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常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等保健作用。按揉时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过大造成皮下淤血。
太冲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双手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5分钟后,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冲穴5分钟。对咽喉肿痛等病症都能缓解。
第六:天宗穴
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点按
用大拇指点按穴位,酸痛为止,注意不要用大力。
第七:大肠俞
消除大肚腩,秀出小蛮腰!
大肠俞: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艾灸大肠俞,能够令消化系统得到刺激,从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大肚腩。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在第4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
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
遗尿,肾炎。
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主治腰脊强痛;
配小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1、艾灸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2.按摩
因为自己按不到,只能用拳捶打局部发热为止。
第八: 风池穴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
风池穴因空气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此处正好是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具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
颈项强痛;
毅德康经络养生
风池穴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配睛明、太阳、太冲主治目赤肿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阴交对突眼症有一定疗效;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第九: 意舍穴
治疗恶心呕吐、腹胀肠鸣的特效穴!
意舍:健脾化湿,和胃利胆。
“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胃肠病证。
配期门、阳陵泉主治黄疸。
保健养生
用拇指点按
第十: 商曲穴
消积止痛,健脾和胃
商曲: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商,漏刻也。曲,隐秘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循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察觉,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从肚脐向上量2横指(拇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量半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噫气、反胃、腹胀、水肿等脾胃病证;
胸胁胀痛。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腹痛;
配支沟主治便秘。
保健养生
用大拇指点按3到5分钟
第十一:筋缩
治疗癫狂抽搐!
筋缩: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垂直向下推2个椎体(即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脊强;
胃痛;
癫痫,抽搐。
配印堂、鸠尾、腰奇主治癫痫痫. 按摩手法,用拇指点按五分钟,如果自己做,先找个坚硬的物体,躺着时候胸椎棘突下就可以。
第十二: 命门穴
命门:强腰补肾又壮阳
命门穴,人体生命的根本。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
第3步: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病;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等妇科病证;
遗尿、尿频等泌尿系疾患;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泄泻,小腹冷痛。
配肾俞主治肾虚尿多、腰酸背痛;
配肾俞、气海、然谷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配天枢、气海、关元主治肾泄、五更泻;
配肾俞、关元主治精子缺乏症。
1、灸法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40分钟;温度:45-48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2.按摩法
用拇指按住命门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揉动数十次。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第13期 | 天宗: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毅德康经络养生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第14期:胃仓:增进食欲!
养胃穴
胃仓穴
分享给你们
胃仓: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
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2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背脊痛。
第15期 | 瞳子髎:专治各种眼疾,赶走鱼尾纹
毅德康经络养生
瞳子髎穴
瞳子髎: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
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侧卧位;
第2步:在外眼角旁约1厘米,眼角纹头尽处,即为本穴。
主治
目痛,目赤,目翳等目疾;
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配睛明、丝竹空、攒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配头维、印堂、太冲主治头痛。
保健养生: 用食指点按即可。
第16期 | 不容:腹胀排气,就找它!
不容穴
不容: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不即不可,容即容纳,穴平脐上6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则不可再纳,故名不容。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方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将胸剑联合到脐中的连线分为4等分,从上1/4与下3/4交点处左一水平线;
第4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
第5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呕吐、纳少、腹胀等胃疾;
肋间神经痛,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配中脘、公孙主治胃炎、胃溃疡。
保健养生 自己按摩用大拇指点按200到300次
第期 17大包:关键时刻的“止痛药”!
大包穴
大包: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大包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络,灌溉五脏,故名大包。
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侧身或仰卧;
第2步:从乳头向下循摸两个间隙(乳头约平第4肋间隙);
第3步:该肋间隙与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的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气喘;
胸胁痛;
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治胸肋痛;
配脾俞穴、章门穴,主治食多瘦身;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第18期 | 建里:体虚者最好的温补药!
建里穴
分享给你们
建里:调健脾胃、消积化滞。
建里,属任脉腧穴。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量4横指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呃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腹肌痉挛。
配内关主治胸中苦闷、呃逆;
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按摩:用拇指点按就可以。
第19期 | 阴都穴: 治疗胃痛的妙穴
阴都:宽胸降逆,调理胃肠。
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刺激阴都穴,可有效治疗胃痛,刺激方法有点按,按揉,拔罐,艾灸等。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取穴方法】
毅德康经络养生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行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自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旁开半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月经不调、不孕。
毅德康经络养生
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胀、腹痛。
第20期
中医急救专家
十宣:清热开窍醒神。
十宣为经外奇穴名。
十宣穴的准确位置十分好认,位于人体十根手指尖,距离手指甲与手指肉边缘0.1寸,左右两边加起来共十个穴。
经常按摩十宣穴,可治疗失眠、中暑、高血压等疾病。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 宜毅顺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即为本穴。
主治
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晕厥等;
咽喉肿痛。
配十二井穴主治中风闭证;
配大椎、耳尖主治高热和中暑。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第21期 |
四渎:可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屈肘;
第2步: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到肘尖的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处,即为本穴。(*肘横纹到腕横纹12寸)
主治
手臂疼痛、麻木;
暴喑,耳聋,齿痛、头痛等五官疾患。
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疼痛;
配听宫、天牖主治耳聋。
第22期 |
天府:调理过敏性鼻炎的良药!按一按
天府穴
天府:调肺气,清上焦,疏经络。
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处。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天府。
天府穴,专治“鼻症”。
与鼻相关的疾病,无论是敏感性鼻炎、慢性鼻炎、还是流鼻血等等,统统都可以交给天府穴处理。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为本穴。
主治
咳嗽、气喘、鼻衄;
瘿气;
上臂痛。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二、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
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
三、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四、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
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
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
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五、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
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
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
六、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坐骨神经痛有什么药?下面我分享了坐骨神经痛药方,希望你喜欢。
坐骨神经痛药方推荐:
首先,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而言可以通过服用西药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坐骨神经痛一般采取镇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常见的镇痛类药物:布洛芬、双氯酚酸、醋酸泼尼松等营养神经类:维生素B1、B12等。
其次,坐骨神经痛患者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方式进行治疗,通常来说我们中医师经常使用的中药方比如:蠲痹镇痛汤、通经止痛汤、蛇蝎汤、皂独附姜汤等另外还可以使用中成药,比如:大活络丹、祛风止痛片、右归丸等。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1、在急性疼痛时,患者可服食非甾类的消炎药物,以减轻坐骨神经的炎症。患者亦可通过针刺治疗减轻疼痛。然而,上述的方法却不能令椎间盘还原,因此在服食药物或接受针刺治疗时,患者便需要接受手法治疗和牵引治疗。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令椎间盘还原。
2、由于腰椎间盘脱出是由重复屈腰而引起的,患者应同时减少屈身的次数和幅度。坐着时应该维持腰椎的弯弧,切忌俯身向前。可将盘骨前倾或放一腰垫在腰后,以维持腰部弯弧。
3坐嗗神经痛(宜)、前倾盘骨,维持腰的生理弧度,坐在较浅的沙发,在腰部加一腰垫,维持腰部弧度,坐在高度与小腿长度一样的椅子,维持腰部的弯孤,不应坐在厕椅太久,不可坐在床上,半蹲时,要维持躯干挺直或将大腿前倾.
4坐嗗神经痛(忌)、后倾盘嗗减低腰部弯弧,坐在沙发,将脚放在茶几,坐在矮的椅子,坐在床上看电视,坐在厕杏椅上看报纸,坐着,俯身向前穿鞋及拾物件
治疗坐骨神经痛四个秘方:1、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这也属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措施。
2、物理治疗:
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这也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之一。
3、运动疗法:
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这也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式。
4、微创介入:
通过无痛、无损害、高渗透性新型激光,导入体内,深入病灶,在局部形成一定范围的激光反应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及机体免疫功能、激活细胞增殖,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修复,消除组织粘连,预防瘢痕形成,达到治疗的功效。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1.一般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2.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3.继发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 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 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