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关幼儿谦让行为的理论研究
要使幼儿达到能够自觉谦让,实非易事,因为不但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还要有这种品德形成的情感态度,即要乐意去做。所以这是一个涉及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此外,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可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图书,幼儿都想玩、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况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可采取先轮流玩的办法,再由此过渡到谦让。教师在教育幼儿谦让的同时,也应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作为考虑。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不仅是谦让,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好问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都是不可忽略的。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不要使谦让过了“界”,要使幼儿懂得,真正的谦让是双方都高兴、都愿意、都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强加、被迫的。
三、培养和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方法
幼儿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对谦让的理解,常常是只知道“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让”又不明确。因此,有时就出现为谦让而谦让的情况,这说明幼儿还未真正理解谦让的含义。这就要求教育者采用多种方法,具体形象的向幼儿讲清意思,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道德概念,以促进谦让品质的形成。
1.由浅入深,逐步进行
培养幼儿互相谦让的品质时,为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互相谦让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
2.利用榜样和移情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
游戏是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最好方法,游戏中幼儿要进行交往,不肯谦让交往就不能继续进行,进行游戏就要有配合、合作的能力,大家一起玩游戏、玩具、物品就要求共同分享与谦让。但是,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在游戏时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发给每一个角色,然而真正到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因此,这就需要成人和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给予指导,启发他们去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教育幼儿会谦让、合作、共享等良好行为。只有让幼儿经过长期反复练习与实践,他们才能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谦让等行为。
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 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力,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功臣”。 注重谦让精神的言传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成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如: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家长在车上看见年迈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妇女,便主动起身让座。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心灵中进一步增强了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 通过经典故事,让宝贝理解谦让的含意 随着宝贝渐渐长大,可以让他诵读经典,并给他讲讲故事中的含义, 当“融4岁能让梨”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记忆里的时候,这个故事所蕴藏的内涵,也就会慢慢深入到他的心里了。这个正面的例子,在会不知不觉中成为宝贝愿意学习和效仿的行为规范。 和宝贝做角色游戏,帮他体会谦让的乐趣 当宝贝大到可以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情景和他一起来玩。比如,让他扮演小猫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猫是有礼貌的孩子,小狗是没礼貌的孩子,小猫主动把座位让给大熊爷爷受到了表扬小狗不让,惹得大熊爷爷很伤心也要让宝贝扮演大熊,体会别人让给他座位和不让给他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启发宝贝思考和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 当和宝贝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宝贝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宝贝就事论事,帮助宝贝建立是非标准。 鼓励孩子学会谦让 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应时刻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孩子生日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蛋糕先送给爷爷奶奶吃;家里有小朋友来玩时,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公交车上别人给孩子让座时,让孩子观察一下,周围还有没有比他更需要坐的人…… 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你真懂事,学会照顾别人了!”“做得真棒,真是我们的好孩子!”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孩子会逐渐懂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受人欢迎的。 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孩子学会“谦让”语言和动作 促进孩子的谦让行为。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学会谦让。 建立家园配合,巩固幼儿相互谦让。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家长来说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优为重要。要想巩固幼儿的相互谦让的品德,就要与家长经常联系、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要向家长提出要求:家长教育孩子时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让孩子逐渐学会关心别人,遇事谦让别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经常给予肯定。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1)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幼儿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建议,与幼儿一起协商、一起出注意。这样,幼儿乐于向老师诉说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愿望,才能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 (2)利用游戏帮助幼儿学会谦让。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可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由自在交往,在进行系列活动“大带小”,邀请大班小朋友为小班小朋友讲故事,带小班幼儿一起进入丰富多彩的游戏区,共同游戏,帮助、谦让小班的小朋友。通过活动让小班幼儿亲身感受到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谦让,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3)在日常生活中,要事实处处引导幼儿爱同伴、爱幼儿园,和同伴建立合作关系,让幼儿知道、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独占。
01让孩子明白有比自己零食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有比零食更重要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举例的方式告诉孩子,零食只是暂时得到味觉的满足,但是如果交到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可能会陪伴你玩耍很长时间,长久的快乐比短暂的快乐更长。
02
家长做榜样。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谦让,懂分享的孩子,平常在孩子面前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家长也要实施谦让和分享,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学会了分享。
03
强迫孩子进行假装的谦让。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真正的谦让,那么在平常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假装的谦让,假装谦让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虚情假意,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虚情假意,不如直接给孩子做一些示范,让孩子明白谦让有时候不是单方面的。
04
根据实际情况和基本人性来进行分配。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可以慢慢的教会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和基本人性来进行得到的分配,比如有一份披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学会分配,先给年龄比较大的长辈,然后再给做客的客人,家长通过这样实际的分配以后,可以让孩子了解到谦让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好处,这样不容易让孩子虚心假意的进行谦让
05
告诉孩子分享的好处。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分享的好处,可以这样跟孩子讲,比如有一包零食,如果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了,也许这些小朋友暂时没有零食可以跟你分享,但是他们以后有了零食也会和你一样跟你分享他们的零食,这个时候别人不仅尝到你那些美味的零食,自己也可以尝到别人美味的零食,何乐而不为呢。
06
不要强制性的让孩子谦让。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强制性的让孩子谦让,应该学会让孩子根据相应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谦让,如果一味的在很多情况下,强制性的让孩子谦让,孩子以后真正到了社会上竞争的时候,会把一些好机会习惯性的让给别人了。
07
让孩子明白谦让是一种交朋友的方式。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谦让是一种交朋友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分享的东西以后就可能交到一个朋友,好东西没有了,可以想办法再买,错失了一个朋友可能后面再想交朋友就困难了。
08
对孩子的谦让进行奖励。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和他人分享东西,如果孩子和他人分享的东西,这个时候对于孩子的谦让,一定要进行奖励,在奖励的时候,除了原有的东西以外,最好在原有的东西基础上多奖励一些,这样在无形之中就鼓励孩子,学会和他人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