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催产法
二、药物催产法
三、乳头刺激法
一、自然催产法
自然催产法是通过运动、饮食等毫无副作用的方法进行催产.运动催产法只要运动得当,通常这种方法都没有任何副作用,是比较安全的催产方法.运动催产法有很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请教专业医生获得具体方法,
二、药物催产法
预产期超过三天以上,医生就会建议你做B超,如发现胎盘确实已成熟并趋向老化,医生就会建议你打催产针.催产针的主要药物成分就是缩宫素(催产素),如果用得适量,对胎宝贝的健康一般没什么影响.催产针的作用是可以让子宫平滑肌兴奋,引起子宫收缩.一般都会有医护人员在你身边看护,她们会通过调节浓度和滴注的速度来控制剂量,从而控制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
三、乳头刺激法
刺激乳头和乳晕,可以诱发内源性的催产素的释放,导致子宫收缩,可以代替应用催产素的引产.可在妊娠39周开始进行,防止妊娠延期.方法是每天早中晚用温湿毛巾轻轻刺激乳头和乳晕一个小时(不宜过力,防止搓破乳头),每侧15分钟交替进行.出现宫缩时,可以暂停.宫缩消失再刺激.这是一种比溜达还有效的诱发宫缩的方法.
孕妈妈到了预产期,肚子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如果超过预产期半个月,胎盘和脐带就有可能老化,这时胎儿在腹中会有危险。那么孕妇催产的方法有哪些呢?打催产针好不好呢?催生后的剖腹机率高吗
有研究指出,经过催生的妈妈比自然生产的妈妈,最后剖腹产的机率略高,但这是因为需要催生的妈妈,原本的状况就多,妇产科专家认为,尤其在待产过程中,如果待产的时间过长,可能出现的状况也多,因此会有这样的研究数据出现。
催产该注意什么
催产针或催产素药物对一般的健康孕妈咪通常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但如若有下列情况就应该禁用,以防子宫破裂:(1)明显头盆不称(2)胎位不正,如横位(3)有剖宫产史及做过肌瘤剔除术的孕妈咪。 催产素对孕妈咪脏器的影响作用,在一般剂量下都特别的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催产素如果大剂量使用,就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及出现水潴留等现象,所以一定要由医生经过全面检查,来确定孕妈咪是否能够使用催产药物。
催生针的危害是什么
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室息。由于宫缩不协调,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顿。
催产素可引起子宫破裂,当胎位不正或骨盆狭窄时,用了催产素后,即使子宫收缩很强,但由于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儿还是无法通过产道,而最后导致子宫破裂。
其实想要宝宝如约降临可以试试运动催生方法哦。
运动催生的方法
散步:散步是孕晚期最适宜的运动方式。散步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在妊娠末期,散步可以帮助胎儿下降入盆,松弛骨盆韧带,为分娩做准备。散步时应边走动,边按摩,边和孩子交谈,和他一起聆听小鸟的欢唱,蟋蟀的喧哗。
散步时间:散步可分早晚两次安排,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 散步地点:散步最好选择环境清幽的地方,周围不要有污染物,不要在公路边散步,汽车尾气会带给你过多的铅。
体操:产前体操在国外非常流行,体操不但可以促使胎头入盆,而且可以增加骨盆底肌肉的韧性和弹性。
小马步:手扶桌沿,双脚平稳站立,慢慢弯曲膝盖,骨盆下移,两腿膝盖自然分开直到完全曲屈。接着,慢慢站起,用脚力往上蹬,直到双腿及骨盆皆直立为止,重复数次。
划腿运动:以手扶椅背,右腿固定,左腿做360度转动(划圈),做毕还原,换腿继续做,早晚各做5~6次。
腰部运动:以手扶椅背,慢吸气,同时手臂用力,脚尖立起,腰部挺直,使下腹部紧靠椅背,然后慢慢呼气,手臂放松脚还原,早晚各做5~6次。
骨盆运动:双手双膝着地,吸气弯背,出气,同时抬头,上半身往后仰,反复10次。
阴道肌肉运动:仰卧,慢慢的收缩阴道肌肉,时往上收臀部,数到五以后慢慢的落下,反复10次。
加力运动:仰卧,深呼吸,然后长且强的吐气,同时向下使劲。
打催产针会增加小儿多动风险吗
催产针大家都知道,是在产妇即将分娩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催产方式。但近日,我在网上看到有传言称产妇打催产针,可大大提高孩子多动症的几率,这说法究竟是真是假呢?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美国《儿科》杂志2月9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分娩过程中的增强型医疗行为是否会增加多动症(ADHD)的风险?
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跟踪研究了在2000年和2008年之间出生的546146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自然生产的,其中26%为了加快产程使用了催产素,而只有0.9%的孩子被诊断为患有注意缺陷或多动症。
作者表示,没发现分娩过程中的医疗行为和儿童多动症之间有任何联系。研究还显示,在丹麦,如果母亲年龄小于25岁,或者已经生育过孩子,或者没有结婚,则孩子换多动症的风险将会更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2001-2003年之间出生的孩子中,如果孩子是在孕32周之前出生,出生体重低于3000g或高于4100g,则更容易患多动症。
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分娩过程中使用催产素和儿童多动症之间没有之间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