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小组分为四种:“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治疗小组”。
1.教育小组: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2.成长小组: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3.支持小组:支持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立、鼓励和情感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的关系构建、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4.治疗小组: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 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对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娴熟的实务技能, 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 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训练和临床经验。 通过小组工作的活动过程, 帮助小组组员了解自己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利用小组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辅以一定的资源整合或社会支持网络, 以达到对小组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的治疗,从而改变小组组员的行为, 重塑其人格, 开发其潜能, 促使其成为健康、 健全的社会人。
扩展资料:
社会小组的主要功能:
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社会工作者必须主导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塑造平等基础上的被接纳的文化感受。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小组组员就会彼此认同,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在小组中,小组组员任何新的改变和提升都会被大家接受、肯定和分享,从而会激发他们对外在的真实社区、现实社会的信心,会激发他们以同理心的态度去理解现实的社区和社会.进而以改变了的自我去融人社区和社会。
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小组工作提供小组组员帮助他人和被帮助的机会。
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分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
参考资料:中国社工联合会官方网站社工中国-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的含义,是指在社会工作者指导下,将两个以上且具有共同需求或者相似的社会问题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而开展互动性活动的团体。
小组工作的类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场域理论与小组动力学理论
二、符号互动性与镜中自我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小组工作的模式: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治疗或社会康复的模式,主要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小组的治疗模式,吸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行为失范的人群,或有问题的人群。
小组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是精神分析小组
二是阿德勒式小组
三是心理剧
四是行为治疗小组
五是完型治疗
治疗模式的实施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即综合运用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临床社会工作的知识和实务技巧,明确治疗的方向,设计和实践小组治疗的计划并控制小组的发展。
二是建构性原则:即带领小组的组员建构和发展社会性的治疗关系,以替代原来的、有缺陷的社会关系网络,并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的行为,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是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即设定每一个组员的个别性治疗计划,同时通过对所有小组组员个别性问题的综合分析,寻找小组共同成长的目标,实施整体性的小组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小组的工作形式,一方面要体现康复医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切合实际。根据我国特点,可按下述的原则进行:(一)组成原则。
1.人数尽量精简,人员一专多能。
康复治疗小组基本可以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康复护士为主体,如有中枢神经疾病患者再加人言语治疗师如有骨科患者,再加人康复工程师如患者有严重心理障碍,再加人心理治疗师如暂时无作业治疗师,可由物理治疗师替代如暂时无言语治疗师,可由康复医师替代社会工作可由管理人员暂时负责等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再邀请康复医学科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参加。
2.小组人员的组成随患者病情需要而动态变换。
小组人员的组成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康复治疗不同时期患者的需要而随时调整。
(二)基本任务。
康复治疗小组人员的基本任务为:
患者人院后,召开会议对其进行康复评定并制定出完整的康复治疗计划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的联合查房治疗中期对患者再次进行阶段性功能评定和修改其康复治疗计划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最后的功能评定及研究制定出其出院后的康复安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