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竞走的姿势那么怪是因为他们在全力扭转髋关节,从而实现加速。
竞走一直是一项比较有竞争力的比赛项目。跟一些热门运动项目相比,竞走得到的关注相对没那么多。但它其实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竞走最初起源于英国。1967年,英国举行了第一届竞走锦标赛,女子竞走在1992年奥运会才正式成为比赛项目。虽然竞走的历史久远,但是跟我们熟悉的跑步相比,竞走的姿势多少会显得有点奇怪。有种夹着腿晃动臀部往前走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在全力扭转髋关节,从而实现加速。竞走选手双脚不能同时离地,必须保持一只脚在地面上。
其次前脚落地的时候,选手的腿部必须是直线,膝盖不能弯曲,在这样的规则下,很难用电子设备检测到选手有没有犯规,全靠人的肉眼监督。6到9名裁判分别在跑道上,当裁判,看到运动员有犯规迹象时,黄牌警告,并在赛后报告给主裁判。如果运动员肉眼可见的犯规了,比如脚离地太远,时间太久,膝盖弯曲等会被红牌警告。同一个人积累到三张不同裁判的红牌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竞走运动员的速度很快,甚至比有的人跑步还要快。
其实竞走的速度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频和步长,普通人每分钟大约能走一百到一百一十六步。而竞走运动员一分钟能走两百步,甚至有人超过两百步。普通人的步长大概是七十到八十厘米。而竞走运动员的可以达到九十到一百一十厘米,个子高的能到一百二十厘米左右。在步长和步子的频率上,竞走运动员已经超过了普通人,再加上他们长久训练下的高耐力和肢体配合程度,速度比跑步快是很正常的。虽然跟其他运动相比,竞走的裁判存在感更强,评判标准也是人工审查。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国家的运动员依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竞走运动员在比赛时会扭来扭去,和竞走姿势、比赛规则和竞走速度有着直接关系。竞走作为田径项目中的一种,其与众不同的的比赛姿势最为他人津津乐道。每次看着竞走运动员在赛场之上似跑非跑又扭来扭去,就觉得着实好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竞走运动员用如此怪异的姿势完成比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竞走运动员扭来扭去与竞走的姿势有关。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竞走这项比赛的来历。竞走是一项从日常走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运动。竞走姿势要求竞走者的步幅要自然、宽大,而且频率要快,身体的中心轨迹波动要小,动作要自然协调,结构感要强,做到轻松省力最佳。为了区分竞走和跑的区别,对竞走的姿势要求,所支撑的腿必须要伸直。在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是,摆动腿的脚跟必须解除地面,而后蹬脚的脚尖则不能离开地面。必须保证用双脚支撑,从而不会出现腾空的现象。
其次竞走运动员扭来扭去与竞走比赛的规则有关。竞走比赛规则规定,竞走过程中不能出现“腾空现象”。而一旦运动员出现腾空,就会被判定为“离地”犯规。其次便是前脚着地之时不能弯曲,一旦出现不伸直现象就会被判定为“膝盖弯曲”犯规。为了不造成犯规,收到裁判员的红卡,所以竞走运动员只能依靠扭来扭去,不停的晃动“屁股”来达成降低重心的同时,提升自己单步步幅的优势。
最后竞走运动员扭来扭去与竞走比赛的速度有关。与普通的走路速度相比,竞走的速度要快很多,即使用比较中等的速度,也要比平时走路快上一倍多。而在增加竞走速度中,最为稳妥的便是快速旋转髋骨,也就是我们说的扭来扭去。
普通的走和跑是人体活动的自然方法,也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技能。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竞走和跑的技术,与普通走和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竞走和跑的技术革新还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能更充分地发挥人体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成绩。一、竞走和跑的动作周期
竞走和跑都是人体位移的方法,属于周期性运动。竞走和跑的动作周期是一个复步,即走或跑两步。无论竞走和跑的距离长短,它们都是以同样程序不断地重复单个周期动作。
竞走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单腿支撑时期和两个双腿支撑时期,没有腾空时期。
跑是单腿支撑与腾空相交替,一个周期有两个单腿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
在竞走时,单腿支撑时期占竞走一个动作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双腿支撑占一个动作周期的较少时间。先进的竞走技术应尽量减少双腿支撑时期的时间。但在不影响步长的情况下,加快两腿剪角动作,减少单腿支撑时期的时间,更有助于提高竞走成绩。
在快跑时,腾空时期比支撑时期较长(100除外),为了提高跑的速度,要加强腿部蹬地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减少支撑时期时间,有助于减少腾空时期的时间。因为腾空时期的时间,在适宜后蹬角度的情况下,是由蹬地的力量和速度决定的。
在跑时,就一般而言,又可分为着地缓冲、后蹬、后摆和前摆四个阶段。
着地缓冲;
着地缓冲是从腿着地至身体重心移过支撑垂直部位,开始进入后蹬阶段时的这一动作过程。由于脚的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之前,脚着地瞬间对地面的冲击力很大,它对人体向前移动起阻力作用。因此,脚着地时应接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尽量减少制动和阻力。正确的着地方法是摆动腿向前向下,以前脚掌积极“扒地”,脚着地后,踝、膝、髋关节主动弯曲,做“退让”式动作,同时另一腿积极向前摆,加快身体向前移动速度,缩短缓冲时间。
后蹬;
后蹬是从身体重心移过支撑垂直部位之后开始,至后蹬腿脚掌离地,身体开始腾空为止。后蹬使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动。后蹬过程中,在其它条件相等时,蹬地的力量越大身体的加速度也越大;蹬地角度适当减小,则水平分力相应增大,有助于加快跑速。另外,后蹬动作的速度、蹬地的方向及动作的幅度都对后蹬遥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后蹬力量大、速度快、角度适当减小、蹬地动作幅度大,则跑速快,反之则慢。
后摆;
支撑腿后蹬结束即进入后摆,至膝摆动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时后摆结束。后摆时要放松小腿,并随大腿的积极向前摆动形成大小腿折叠。良好的折叠能缩短腿的摆动半径,对加快摆动速度有很大作用。
前摆;
从摆动腿的膝经过支撑点垂直上方开始至膝摆到体前最高点止(即支撑腿结束后蹬后)。在一腿后蹬的同时,另一腿有力的向前上摆动,是相互协同及不可分割的动作。摆动,腿向前摆动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后蹬的力量、幅度、速度和方向,因此,摆动动作的协同配合,对不起增大后蹬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撑腿结束后蹬,脚掌离地至摆动腿脚掌着地前瞬间为止,人体处于腾空。由于空气阻力和重力影响,后蹬所获得的向前加速度有所减小。由于人体惯性作用,身体重心按后蹬决定的抛物线向前移动。腾空时要保持身体沿直线、平稳地以较低大的动作幅度向前运动,并为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做好准备。
二、影响竞走和跑的力
影响竞走和跑的力是多方面的,一般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指人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进所产生的力,如肌肉的收缩力。
外力是指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力。
影响竞走和跑的外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支撑反作用力
支撑反作用力是人体在支撑时,给地面的一个作用力,地在也给人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撑反作用力。支撑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主要是由人体支撑时作用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的。在竞走和跑时,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便成为推动人体前进的动力;反之便成为前进的阻力。
(二)、重力
重力是地心对人体的吸引力,因此重力也就是人体本身的体重。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人体向上运动时,重力是阻力;向下运动时,重力是动力,人体直立时,身体重心处在支撑点的正上方,支撑力与重力相平衡。当身体重心投影点处在支撑点之前时,人体在支撑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可以获得一定的向前的助力,如下坡跑时,重力对人体的向前运动起助力作用;当身体重心投影处于在支撑点之后时,重力对人体向前运动起阻力作用,如上坡跑。在竞走和跑时,身体与支撑点的位置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利用人体重力的助力和减小重力的阻力作用,是改进竞走和跑的技术的重要因素。
(三)、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但人在竞走和跑时要有这种力的存在,它保证有牢固的支撑点,使人体肌肉收缩的力通过支撑腿作用于地面,从而获得人体运动的动力。摩擦力对支撑反作用力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穿竞走鞋走和穿钉鞋跑时,可以加大后蹬的摩擦力,便于用力;穿平底鞋时,摩擦力相对减小,作用被缓冲了一部分,所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减小。
(四)、空气阻力
竞走和跑时,空气对人体的作用力一般是阻力。在顺风跑时,感到省力,是因为阻力减小的原因;逆风跑时感到费力,是因为阻力加大的原因。
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人体跑进的速度、空气冲击面的大小有关。跑速越快、受面越大则阻力越大。所以逆风距时身体适当前倾,减少受阻力的面积,可以减小跑进的阻力。
田径运动中,除影响人体运动的力的因素外,还应认识惯性对运动的作用。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起跑时,必须摆脱静止状态;高速跑中可以利用惯性保持其运动速度。因此在竞走和跑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惯性,可以使技术动作自然、放松,从而节省体力。
三、决定竞走和跑的速度的因素
决定竞走和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与步频。
步长是指竞走和跑时,两腿着地点之间的距离。
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
无论改变步长或步频,或者两者同时改变,都将对竞走和跑的速度产生影响。如果保持步长不变而提高步频或保持其步频不变而加大步长,都能提高竞走和跑的速度。根据个人特点,合理调整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是提高竞和跑的速度的有效途径。
步长与步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决定步长的因素有:腿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髋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柔韧性,摆腿和着地技术等。
决定步尖的因素有: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运动器官的协调性,肌肉的力量和收缩速度等。
此外,在竞走和跑的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轨迹有上下、左右的波动。上下波动的差数称为身体重心波动差。波动差大,腾空高而时间长,影响竞走和跑速度的发挥。身体重心波动差的大小与竞走和跑的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应当掌握走和跑的正确技术,力求身体重心移动平稳,尽量减小左右摇晃,缩小身体重心上下波动差。
四、跑的技术组成部分
跑的全过程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组成。
(一)、起跑
起跑是全过程的开始部分,起跑技术对起跑后的加速跑有直接影响。跑的项目不同,起跑方法也有所不同。短距离跑采用蹲踞式起跑,起时都有使用起跑器。中长跑采用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
(二)、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的加速跑因项目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短跑要求在较短的距离发挥较高的速度较快的过度到途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步长和步频随跑速增大而增大。中长跑的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距离与跑速,由跑的战术需要决定。
(三)、途中跑
途中跑是各项跑的主要段落。途中跑的技术、跑的技术、跑的速度和体力分配等对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途中跑的段落比较长,要善于放松对抗肌和不参加工作的肌肉群,以节省能量的消耗。
(四)、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和跑的最后阶段。短跑终点跑要保持途中跑的速度跑过终点(包括撞线)。中长跑的终点跑变化较大,必须根据个人的体力和特点来确定终点跑的距离和战术。中长跑的终点跑对最后获取胜利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参加者训练水平十分接近时,跑好终点跑是获胜的关键,而顽强的意志又是跑好终点跑的重要保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