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茅草根
茅根草是茅草的根部,是一种药材,由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制作而成。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茅根性寒,亦有消炎作用。
茅草根有什么功效
茅草根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凉血,生津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如吐血、鼻出血、尿血,尤其是对尿血效果较佳还可治疗小便淋漓涩疼,水肿以及湿热黄疸,常与车前子、木通、金钱草同用以增强疗效还可以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喘急,胃热恶心呕吐,常与芦根、石膏等配伍应用。药理研究证明:茅草根水煎剂有明显、持久利尿作用,可能与所含的大量钾盐与影响神经系统有关,另外有凝血作用。
茅草根有什么副作用
1、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3、《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白茅根和茅草根的区别
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白茅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洗净,鲜用或扎把晒干。白茅根根茎呈长圆柱形,直径2至4毫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环节明显,节间长1至3厘米。体轻,质韧,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多具放射状裂隙,有时中心可见一小孔。气微,味微甜。以条粗、色白、味甜者为佳。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茅根、茅根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茅草根,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作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根茎密生鳞片。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气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白茅根农村叫茅草根。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的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
形态特征
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
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
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
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