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辨证主要根据带下的量、色、质、味及伴随症状、舌脉辨其寒热虚实。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质稀薄,无臭味,绵绵不断者,多属脾虚湿困;带下量多,色质清稀如水,无臭味,有冷感者属肾阳虚;带下量多或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为阴虚挟湿;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脓性黏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豆渣状,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稠,恶臭难闻,属湿毒热结重证。带下量少伴有阴道干涩或性交痛等症状者,多少肝肾亏损。临证时尚需结合全身症状及病史等全面分析,综合辨证。
带下病的重在调理肝脾肾任带的功能,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滋阴为主,佐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等法,治疗上应注重“夫带下俱是湿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思想,充分体现“治带必先祛湿,祛湿必先理脾,佐以温肾固涩”之法。
(一)内治法
1.脾虚湿困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或跗肿,纳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方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对于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者,宜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方选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
2.肾阳虚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治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主方:内补丸(《女科切要》)。方药: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
对于精关不固,精液下滑,带下如崩,谓之白崩,宜补脾肾,固奇经,佐以涩精止带之品,方选固精丸(《济阴纲目》):牡蛎、桑螵蛸、龙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丝子、韭子。
3.阴虚挟湿型
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灼热或瘙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治则:滋阴益肾,清热利湿。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脓性或黏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止带。主方: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方药: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或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甘草。对于湿浊偏甚者,证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方用萆藓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萆藓、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5.湿毒蕴结型
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解毒除湿。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方药: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土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
6.血枯瘀阻型
证候: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或干痒,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神疲乏力,或经行腹痛,经色暗黑,夹有血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涩。治则:补血益精,活血化瘀。主方:滋血汤(《证治准绳》)。方药: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7.肝肾亏损型
证候: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灼痛,或伴阴痒,性交疼痛,腰膝酸软,烘热汗出,胸闷易烦,小便黄,大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细。治则: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主方:归肾丸(《景岳全书》)。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茯苓、当归、枸杞、杜仲。
(二)外治法
带下病之外治法以祛邪、解毒、杀虫为主。方法包括中药外洗、中药熏洗、中药纳药等。
1.中药外洗:蛇床子、百部、土槿皮、川椒、枯矾各20g,浓煎后熏洗患处。适用于阴道瘙痒带多者。
2.中药熏洗:蛇床子散(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20g)患处熏洗5分钟左右后再坐浴。适用于带下过多瘙痒厉害者。对于阴部溃烂者得去川椒。
3.中药纳药:地榆、百部、川连、桔梗各15g,煎成浓汁,用纱布裹棉花浸透药汁塞入阴道内。适用于湿热下注型带下过多。
赤带【概述】
在非行经期,阴道内流出赤色或赤白相间的黏液,称为赤带或赤白带,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也可见于青春期妇女。如更年期妇女见此情况要警惕肿瘤引起的可能。赤带和赤白带可见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子宫颈出血、宫颈息肉出血、放环后出血、生殖道肿瘤出血等疾病中。
【病因病理】
1.肝火 抑郁多怒伤肝,肝郁化火,心肝之火下注任带二脉,带脉失约而致。
2.肾虚 年老体衰,肾阴亏损,阴虚生内热,热注带脉,带脉失因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阴道出血,量少色红,或赤白相间,发生在月经期以外的时间即可诊断,但须明确发生赤带的原因和部位。如炎症、异物、排卵出血、宫颈出血、放环后出血、生殖道肿瘤出血等。
2.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出血鉴别(参见杂色带)。
【辩证分型】
1.肝火 带下色赤或赤白相间,或有腥臭气味,阴道灼热,瘙痒,心烦易怒,口苦干,尿赤便艰。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或弦。
2.肾虚 带下色红清稀,阴道热灼刺痛,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型治疗】
1.肝火治法:清肝泻火止带。
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丹皮9克 黄柏9克 牛膝9克 白芍10克当归9克 生地12克 阿胶9克(烊冲)川??子9克 山栀9克 知母10克 车前草9克
2.肾虚治法:滋阴降火止带。
方药:滋肾束带方。
生地15克 泽泻9克 淮山药10克 芡实10克 煅牡蛎30克(先煎)知母12克 黄柏9克 泽泻10克 旱莲草12克 山茱萸9克加减:口干咽燥者,加麦冬10克、沙参9克、五味子9克;腰酸膝软者,加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牛膝9克;阴道灼热者,加丹皮10克、赤芍9克、麦冬10克。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肾阴虚火旺者。
2.龙胆泻肝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火,或伴湿热者。
3.大补阴丸 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阴虚者。
4.苦胆草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肝火赤带。
【简便方】
1.知母9克、黄柏9克、龙胆草9克、旱莲草12克,水煎服。用于肝火赤带。
2.知母9克、黄柏9克、龟版12克(先煎),水煎服。用阴虚赤带。
3.芡实30克、枸杞子10克、红枣10枚,煮羹。
治肝肾阴虚赤带或赤白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